达真堪布仁波切宣讲于2017年6月17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此处所讲至尊文殊菩萨之化身萨迦所著,有十一品内容的这部《量理宝藏论》。
全论分三:一、入论分支;二、真实论义;三、造论究竟之事宜。
甲二(真实论义)分二:一、从总反体抉择所知;二、决定能知量之自性。
乙二(决定能知量之自性)分二:一、法相之安立;二、抉择各自事相之义。
丙二(抉择各自事相之义)分二:一、现量;二、比量。
丁一(现量)分三:一、真现量;二、似现量;三、现量之果。
戊一(真现量)分三:一、法相;二、名相之分类;三、事相各自之义。
己三(事相各自之义)分四:一、根现量;二、意现量;三、自证现量;四、瑜伽现量。
庚四(瑜伽现量)分三:一、认识自性;二、成量之理;三、能立之量。
辛三(能立之量)分三:一、建立本体;二、建立法相;三、遣于成立义之诤。
壬一(建立本体)分二:一、建立过去未来;二、建立所依能依。
癸二(建立所依能依)分二:一、建立宗法;二、建立周遍。
子一(建立宗法)分二:一、破他宗;二、说自宗合理。
丑二(说自宗合理)分二:一、建立前际无始;二、建立未来无终。
二(建立未来无终)分二:一、建立具有我执之明了无终;二、建立无有我执之光明无终。
卯一(建立具有我执之明了无终)分二:一、以因建立;二、抉择意义。
辰二(抉择意义)分二:一、破他宗;二、立自宗。
巳二(立自宗)分二:一、认清转生轮回之因;二、分析彼之对治。
午一、认清转生轮回之因:
生因无明由其中,亦起烦恼业轮回。
从此处中生他处,彼之贤劣业所为。
总体而言,转生轮回的因就是对我愚昧不知的无明,从中也产生贪嗔等烦恼、由烦恼中起现黑业白业、由业而投生善趣与恶趣,由此所摄的轮回出生七事。分别来说,根识是指由六内处形成其他外处,这是从根识相互为缘的角度而言的,产生根识好坏的增上缘是由业造作的。
前面所讲的内容,都是在破斥对方的观点。从现在开始讲建立自宗。
自我无有自性,但我们不明真相,把虚妄视为真有,这是对自性的一种不悟,也就是不明白事实真相,这种心识叫无明。有时候无明指我执,有时候无明又指我执和法执总体。
有无明,就会产生烦恼。有我的存在,肯定有他的存在,若是没有我和他,就没有我法和他法,这是互相观待的。有我,贪心就生起来了;对他,嗔恨心就生起来了。这样,三种根本烦恼就存在了,其他的烦恼就会产生。其他的烦恼、无明也属于愚痴。因烦恼就会造作黑业、白业。
造业后,轮回就形成了。行持善业,可以投生三善道,做人、做阿修罗、做天人;行持恶业,就要投生到三恶趣中,要么地狱,要么做饿鬼,要么做旁生。众生就是以这种形式轮回的。
人死后还会投生,投生的时候,心识的总体就产生了。但个别的六识、六根,又是怎样产生的?它们是互相作因缘产生的。最后到临终的时候,今生的六根和六识,产生来世的六根和六识。比如,心识作为因,根作为缘,可以产生来世的识识;根作为因,识作为缘,可以产生来世的根。
午二(分析彼之对治)分二:一、片面压制;二、全面根除。
接下来讲,轮回有没有对治法。
未一、片面压制:
慈等与我不相违,因非能断轮回根。
对于嗔心,通过修慈心来对治,对于贪欲,依靠修不净观,嫉妒的对治法是修喜心等等,由于这些与轮回的根本——我执及执著方式并不相违的缘故,这些对治法并不具备斩断轮回根本的能力。
通过修慈心可以对治嗔恨心,通过修不净观可以对治贪欲,通过修喜心可以对治嫉妒。修慈心、悲心等善心,能不能断除轮回之根呢?无法断除。因为慈悲等善心与我执不相违,依靠这些善念无法对治我执。
只有证悟无我、空性的智慧,才可以对治我执。因为它缘取对境的方式和我执对自己的对境的执着方式是相违的。比如从“自我”这个对境来说,一个是把自我视为实有真有,而无我和空性的智慧是把自我视为无有、空性,所以二者是相违的。又如,柱子是一个所依,把它视为常有,或视为无常,这两个是相违的。把柱子视为常有的心识,与把柱子视为无常的心识,绝不会同时出现。同样,自我实有、自我无实有,这是两种心识,不可能同一时间在同一个相续中产生。若是相续不同,是可以同时出现的。比如张三可以视为实有,李四可以视为无实有、空性,但在一个相续中不可能。或者,一个相续中前后不同时间产生是可以的。张三起初把柱子视为常有,后来明白柱子是无常的,所作性故。以这种正确的推理,了知了柱子是无常的。这个时候,恒常的观点就不存在了。但同一时间是不会在同一相续中共存的,因为二者互绝相违。
所以,想断除我执,就要证悟无我智慧。想证悟无我智慧,有两个途径。通过正确的推理,生起相似的定解,再去串习,最后生起真实的定解,这是第一种途径;上上根基之人,通过消业、积福,靠上师或善知识的窍诀来了知,这是第二种途径。对普通人来说,第一种途径比较容易。第二种途径,除了消业、积福,还要具足特别坚定的信心才可以——无论快乐、痛苦、顺境、逆境,任何时候都绝不动摇的殊胜信心。
作为修行人,一定要慎重抉择,多观察自己的相续、根基。若不确定,也可以问上师或善知识。不能糊里糊涂,否则最终会令自己大失所望,甚至会通过佛法造很多业,最后导致自己无法从轮回、恶趣中超脱。所以一定要慎重!
通过修持善法,可以把本来快成熟的果报往后拖延续,压制一下。比如,贪心、嗔恨心,通过修行可以暂时压制,但是以后还会生起来。若要从根本上断除,就要依靠无我空性的智慧,别无他法。
未二、全面根除:
无我与我相违故,现见无我彼即除。
种子虽非有初始,然为火焚见后际,
如是轮回虽无始,然见无我成后际。
作为证悟无我的智慧,它与我执完全相违,因此现见无我足能将那个“我”驱除,如同冷热一样。比如说,尽管种子没有开端,但是如果种子被火烧毁,便可见到后际有头,同样的道理,这个轮回无始的所依虽然根深蒂固,可是一经现见无我,即可使轮回的后际得以立足,因为从此之后不复再生。
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冷和热不可能同时存在,这是互绝相违。同理,我执和无我的智慧,也是互绝相违。前者是意义互绝相违,后者是心识互绝相违,有这样的区别。
对于某个人来说,通过无我的智慧断掉我执,业、烦恼就没有了,个人的轮回就结束了。但是总的轮回没有结束的时候。因为佛的事业是永恒的、任运的,若是没有众生,佛的事业就不存在了,也成为无常了。但是佛利众的事业是恒常的,这就可以证明轮回是无终的。
每个众生都可以成佛,因为都有佛性;但是没有都解脱成佛的一天,因为众生是无量无边的。青稞种子可以长出青稞芽,但是被火烧了,就无法再生长苗芽了。通过这个比喻,来说明每一个众生都有希望了脱生死、超脱轮回,永远摆脱烦恼痛苦。我们得到了人身,而且闻到了佛法,若是自己能精进修行,就可以结束个人的轮回,可以获得大自在的果位——解脱。什么是解脱?超脱内在的束缚。我们的心一直被束缚着,不自在。心自在了一切都自在了。心摆脱了烦恼的束缚,摆脱了不良习气的束缚,这叫解脱。这样你无论在何处,都不会有烦恼,不会有痛苦。
卯二、建立无有我执之光明无终:
生起明心因已齐,无障碍故决定起。
如果有人心想:那么,证得涅槃时难道心的相续也中断了吗?
证得涅槃时,心相续会不会中断呢?心识是分别的、染污的,这应该彻底要断掉吧?若是不断掉,轮回还是存在的吧?对此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有些论师说,会中断;有些论师说,不中断。说中断者,指心识没有了。小乘的无余涅槃就是这种状态,那个时候心识已经灭了,在寂灭的状态中没有心识。不仅没有粗大的心识,连细微的心识也不存在。大乘也承许有阿罗汉,承许他们的入灭。但是大乘是怎样解释这种状态的?按大乘的观点,不是没有心识,是暂时粗大的心念消失了,还有细微的。比如说唯识宗承许的阿赖耶识是存在的。但是按小乘的观点,涅槃有两种——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有余涅槃是有心识的,那个时候五蕴还没有息灭,趋入无余涅槃后就没有心识了,五蕴也同时息灭。阿罗汉未入寂灭之前,虽然有证悟无我的智慧,但若因缘具足,这个智慧也不阻碍第二刹那心识的产生。
答:并非中断,生起明了的心不需要观待心以外的他因,因为他的因已齐全,再者证悟无我也不对此造成障碍,而无有障碍,为此必定连续不断产生后面的果。
没有阻碍,心识就一定会产生。最后获得究竟的解脱果位时,心识的相续还存在,而且是迁变的,有些论师是这样承许的。但是,若是迁变的就属于痛苦的。那么,在阿罗汉甚至佛的境界里也有痛苦了。所以,这样承许是有过失的。
自宗的观点认为,那个时候心识还继续存在,相续是不会断的。但是,成了觉性光明的状态,因为已经远离了染污。之前是无明的状态,现在自性光明现前了。获得佛的果位后有没有心识?有心识,但此时是觉性,是光明,没有丝毫的分别妄念。俗话说“妄心不死,真心不活”,那时真心就现前了,真心就是觉性、光明。其实这才是他的真正本面——自性。这是自宗的观点。
三相推理的第一项是在有法上成立因,以上是成立因之内容。
子二、建立周遍:
串习畏等生明受。
如此所依稳固、长期修行,使自身变得更为出色,因为经过了串习的缘故,如同串习畏惧与贪欲等而生起明显的感受一样。
虽能串习,但若是心的相续所依不稳固,一世、几十年、几百年后就中断了,在短时间内串习也很难达到究竟的境界。但是,这个所依是不断的,哪怕经过百千万劫,相续仍然连续不断,这叫轮回。若是仅有稳固的相续却不串习,始终仍旧是一个状态,也不可能达到究竟的境地。但是我们可以串习,越串习越清澈明了,最后绝对能达到最清澈明了的究竟境地——佛果。若所依不稳固,或者串习也没有什么提高,这样绝对不可能成就。
我们串习贪欲、恐惧也是如此。串习贪欲,越陷越深;串习恐惧,越来越怕。最后无法控制,难以安住。就像学习也要不断地串习一样,所谓熟能生巧,越学习越精通,越锻炼越灵活,通过我们的自证也能证明这一点。其实,对善的串习与对恶的串习,道理都是一样的。
壬二、建立法相:
无二取故成无谬。
由于瑜伽现量无有所取、能取的分别念,因此成立不错乱。
成立了无有分别,也就是无错乱。
瑜伽现量,是一切能取所取都消失、息灭的状态。这样的状态是无有分别的,没有分别念就不可能有错乱——对诸法的究竟实相无有颠倒错乱。他明了、证悟的都是事实真相,并且无有分别、无有错乱,这就是他的法相。
壬三(遣于成立义之诤)分二:一、遣断圆满不合理之诤;二、遣智圆满不合理之诤。
癸一、遣断圆满不合理之诤:
有谓不能不知晓,不稳故无断解脱。
非自性故有方便,及除因故解合理。
外道声称:垢染是心的自性,因此无法断除,就算是能够断除,凡夫也不知道断除的方法。假设知晓而一次性断掉也像身体的污垢一样会再度返回,根本没有稳固性,所以说断除垢染的解脱纯属子虚乌有。
有些外道认为,垢染是心的自性,不可能断掉。就算能断除染污,凡夫没有方法,也不知道如何断除。再者,假设他们知道能断除染污的方法,一次性断除了,以后也还会产生。比如我们洗澡已经洗得干干净净了,过几天还会脏。心的染污也是如此,即使你用一些方法断除了染污,垢染也会再度生起。所以说,断除垢染的解脱纯属子虚乌有。
驳:实际上,垢染并不是心的自性,原因有三:其一、心的自性是光明而垢染是客尘;其二、断除它的方法——了知无我存在;其三、它的因——我执一经去除,就像柴尽之火一般一去不复返。所以说,解脱合情合理。
心的自性本来光明无垢,但是妄想分别忽然生起。心的自性如同虚空,虚空是灿烂的,而妄想分别就像突然生起的云彩,遮蔽了天空的本来面目。《华严经》里讲:“奇哉!一切众生都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分别而不能证得。”心的自性是光明,而垢染是客尘,不是自性。
外道说,凡夫没有断除妄想分别的方法。其实,有断除的方法,就是了知无我。虽然凡夫不知晓,但是佛、善知识、上师知晓,并且可以向众生传授。
佛不是万能的,上师也不是万能的,无法直接让你解脱,但是可以教给你解脱的方法。若是你依教奉行,就可以获得解脱。解脱要靠自己,不是靠佛,不是靠上师。有的人说:“上师,给我加持一下吧,让我的病快点好起来。”我觉得这种说法特别幼稚,是不明理的表现。如果真能这样,就不需要医院了,都让上师加持就行了。还有的人说:“不怕,有佛呢!到时候佛会来接引我。”他自己不精进学修,也不积累资粮、消除业障,只想靠佛的加持力,这是不可能的。若真能这样,佛为什么要传那么多法呢?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多辛苦啊!八万四千法门都不用讲了。佛唯一的愿望,是把所有的众生都度尽,把轮回掏空,但这是不可能的。
虽然佛已经圆寂了,但是还有很多具德的善知识,他们可以把消业积福、解脱成佛的方法教给你。通过这种对治力——无我的智慧,去断除我执。有些人说:“我可以念咒、念佛,这样烦恼就生不起来了。”也许会有这样的作用,但若是不通过对治力断除,虽然暂时把注意力放在他处,烦恼暂时没有生起来,但过一会儿到了对境中,烦恼就生起了,而且力量非常大。比如看见讨厌的人,无法控制,嗔恨心生起来,一定要骂几句;喜欢的人来了,贪心生起来,一定要多看了几眼,烦恼很难控制。
有的人嘴上在念佛,心里生起的却是烦恼、嗔恨;有的人虽然念佛很专心,只想着佛号、咒语,但是却不能对治烦恼。那么,在这样的状态中观佛、念咒,就没有意义了。
念佛时要去悟:念的是色身佛,还是法身佛?法身佛在哪里?我们念咒语时,也不明白其中的意义。《华严经》里讲,这里有不可思议的境界,包括了宇宙万物的能量。宇宙就是咒语,咒语也就是宇宙。在这样的觉悟中去念佛、念咒,才能对治烦恼。不必专门为了对治贪心和欲望去观白骨,若能在觉悟的状态中念诵、安住,烦恼自然越来越弱,最后全然消失,无法在相续中驻留。
断除之后,犹如柴尽之火一般一去不返。火正在燃烧时,如果把木材等可燃烧的东西取出来,火自然就灭了。同理,当你通过对治力去对治,破除了我执,证悟了无我,放下了自我,烦恼自然就会息灭了,再也不会生起,想要直接去对治是很难的。若只是单纯地去压制,而没有通过智慧去对治,也许暂时能压住,但断不了根。一旦遇到对境,还是会生起来的。
从所断的角度分析,对方认为凡夫能断除轮回之根是不合理的,我们通过分析已经遣除了这样的诤论。从能断的角度而言,对方也有一些疑义。
癸二(遣智圆满不合理之诤)分二:一、遣因修道不合理之诤;二、遣果遍知不合理之诤。
子一、遣因修道不合理之诤:
谓以跳水熔金喻,成立串习非容许。
观待勤奋不稳固,复生起故不堪喻。
另有些外道声称:其一、无论怎样串习跳跃,也无法跳到无边际之处;
体育项目里有跳高、跳远,虽然通过锻炼可以提高成绩,但是再练也是有限的。即使世界冠军,也不可能跳到无边无际的地方。
其二,无论水如何沸腾也不可能变成火的自性;
水是水,火是火,水再沸腾也不可能变成火性。
其三,无论金子如何熔化,但如果离开了外缘的火,就会再度凝固。
冶炼黄金,即使黄金融化,离开了火还是会凝固。
通过以上三个比喻可以证明串习所证的意义不可能达到无量,不可能变成它的本性,不可能不退回原位。
对方以三个比喻,想证明仅靠串习也不可能获得超胜的果位,不可能改变凡夫的本性,即使有所改变也不可能不恢复原状。
驳:其一、跳跃要观待当时的努力技能,一旦涎分等沉重的法穷尽,自身能力就会退回到原有的力量,而不可能接连不断地增上。
运动员跳跃,靠的是体力,但是身体是物质,体力的支出是有限的,不可能无边无际地跳出去。心识和身体不一样,心识不是物质,不用靠体力。通过串习,最后可以达到无量无边的状态。
其二、水在烧开之后,所依不稳固而会干涸。
若水的所依稳固,也有变成火的可能。但它本身不稳固,烧到最后就干涸了。
其三、金子本身固有再度形成坚硬的因。
融化的金子离开了火,还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它本身就是这样的自性。
所以,你们的这三种事物并不能充当比喻,原因是,其一、慈心与智慧等属于心法,可以连续不断地增上;其二、慈心等的自性可以迁变;其三、当悟入法的实相时并不存在退转的因。
心法通过串习,最后可以达到无量无边的状态。真正证得了,不会再退转的。
子二、遣果遍知不合理之诤:
谓由修习空性悲,变成彼性虽可能,
然诸所知无有边,建立遍知实困难。
主要之义不欺惑,乃是遍知如众聚。
有些外道又说:空性与悲心等虽然通过串习有可能变成心的性质,但由于一切所知永无止境的缘故,谁也不能了达,所以要建立遍知这一点(佛就是遍知)实在困难。
外道认为,所知是无边无际的。若是能了达,就不是无边无际的;若是无边无际,就无法了达。所以,说佛无所不知,这是不合理的。
站在凡夫分别念的角度分析,确实如此,但佛的智慧是不可思议的,可以在一瞬间中照见一切所知,一切法。
驳: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包括以彻知一切必要之义来证实遍知的方式与以彻知一切所知之义来证实遍知的方式两种。
这里分两个部分做回答。第一,彻知一切必要之义。何谓“必要”?一个人解脱所需要的所有的法,他都了知,这就可以叫遍知。第二,彻知一切所知之义来证实遍知的方式。佛不仅能了知解脱的方法,他还能了知其他的一切所知。
其中,第一、追求解脱的主要意义——因果四谛的取舍无欺这一点以事势理成立,而能宣说此道的取舍者就是遍知,因为只有遍知才能彻知一切必要之义的缘故,犹如众人云集与百药聚合之说一样。
佛讲的因果四谛的取舍,此理毫无缺漏,正确无误。四谛——苦集灭道,集是轮回的因,苦是轮回的果,道是涅槃的因,灭是涅槃的果。想超脱轮回就要断除轮回的根,想断除轮回的根就要通过涅槃的因,只有通过涅槃的因才可以获得寂灭的果位。
宣讲的四谛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四谛的取舍方法,都是正确无误的。即使经过了两三千年的岁月,也无人能正确驳斥,推翻义理。能做到这点的只有佛,再无他人。
凭借了知一切必要之义——解脱的方法,可以叫遍知吗?可以。比如,制造一种治风湿的药,要集齐很多草药。只要这些草药都具备了,就可以说“草药备齐了”,即使还有很多其他草药没有具备,也不影响药物的制成。再比方说,今天一百个人来到大殿听因明,我问“人都到齐了没有?”这一百个人都来了,就可以说人都到齐了。外面也有很多人没有到齐,但也不影响。同样,持知一切必要之义,就可以叫遍知。其他不相关的法,他不了知也不影响他成为“遍知”。我们想解脱,他可以教我们完整的解脱方法,所以他是正确的导师,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叫他遍知。这就足够了。
了达一切必要义,诸智者称一切智。
悉皆云集而听闻,黄牛虽无非过失。
为了明确开显此义而说暂停偈:对于了达士夫一切必要之义者,诸位智者就称之为遍知。比如说诸众云集而听法,尽管当时黄牛并不在,但不存在所有闻法者尚未聚集的过失。
诸位智者凭“了达一切必要之义”这一点,认定他是遍知,这种说法没有问题。人都来听法了,外面的黄牛没来听法,这也不影响人都到齐了。这是第一层含义。
抑或凭借比量者,成立彼为一切智。
第二、以彻知一切所知义来证实遍知的方式,或者,通过洞晓细微甚深的奥义比量推测成立彻知其余一切所知相,因为何者对他众讲说,如果符合实际毫不相违,那么它决定(遍)是现量通达所量,如同讲述各自的对境一样。《般若经》等中也说:“讲者对他人宣讲,符合事实、无有相违”与“何者以现见细微、困难可以确信,则见粗大、容易,如同见日光尘可以确信则可确定见瓶子一样,遍知亦照见细微困难之四谛义。”
第二层含义,是不是佛对于其他的法就不知道了?也不是。若是去学,一切法都能学会;若是去做,一切事都能做到。他只是没有学、没有做而已。有的人说佛不是遍知,因为佛不会造原子弹。倘若他去研究,也一定能会,但他不去研究,也不会想去造原子弹。一个人连解脱生死的方法都能了知,连四谛这样甚深的法义都能通达,其他事情还能不会吗?远处的一个细毛他都能看见,眼前那么粗的绳子怎么能看不到呢?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他是遍知。一切法都是无常、空性,他了知一切法的自性。有些事情,他只是没有去做,或者说没有这样示现而已。也许他也可以转世做科学家,研究原子弹,他也能做到。但他示现的是导师——引导众生了脱生死。
暂停偈:
纵经劫间有所说,然于镜内顿时现,
如是所知无止境,佛智刹那即彻知。
比如,纵然在劫数之间有可宣说,但是就像会在圆光的镜中顿时显现一样,尽管所知无边无际,然而的智慧一刹那便可彻知。
纵然诸法在数劫中也宣说不尽,但是就像会在圆光的镜中顿时显现一样,瞬间全部照进来。所知是无边无际的,缘法是无边无际的,然而的智慧一刹那便可彻知,一瞬间就能见到一切法的自性。佛的智慧不可思议,真正的佛是自性、法性,法性是无边无际的,它周遍一切轮涅万法,所以即是遍知。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