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大背景下,金山区漕泾镇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以基层党建为实施平台,大力推进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创新,在全镇探索形成并深入实践以“一线行动、三个到底、五个带头”为主要内容的“一三五村居治理工作法”,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坚持政策在一线宣传、干部在一线服务、情况在一线掌握、实事在一线落实、难题在一线破解,与群众打成一片、连成一体,将基层一线作为改进作风、解决问题、服务群众的主阵地。
健全一套机制。落实《漕泾镇关于进一步健全“一线工作法”工作制度的实施办法》,在以原有联系点为固定联系点外,安排每月轮换走访不同的村(居),确保每位镇领导对14个村(居)联系全覆盖,并且要求每位领导干部带上专门配备的民情笔记本,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撰写有深度、有份量的调研报告,向镇党委提交合理的建议,努力做到“民声、民情、民心一线牵,实事、急事、难事一线解”。
开展一项活动。坚持问题导向,从2015-2017连续三年,在全镇开展“两抓、两带、两办”(即抓书记、书记抓、带着感情走、带着问题走、立即办、盯着办)主题实践活动。例如,向各村居发放社会治理突出问题排摸梳理一览表,收集基层单位工作短板、薄弱环节和在执行“一三五村居治理工作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经整理发现,各村居提出的问题涉及城乡建设、农业发展、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通过深入开展“两抓、两带、两办”主题实践活动,“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积极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加快健全及时发现、迅速处置、责任明确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完善一份档案。依托大数据和云平台,全面搜集和整理基层社区基础数据,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建立完善信息化技术条件下的全镇民情档案数据库。例如,针对过渡期动迁(搬迁)群众,出台关爱行动方案,通过“走家串户、上门慰问、主动帮助”的方式,了解民情、增进感情、解决难题,涉及动迁(搬迁)的村居也都建立相关档案,通过“五个一”的方式(即“建立一套走访机制、呈上一封感谢信、送上一份慰问品、组织一次参观活动、征询一批意见建议”),让动迁(搬迁)群众感受到镇党委、政府的关爱之情。
培育一种作风。通过“一线工作法”,镇领导及时发现和掌握基层干部队伍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迅速加以解决,不断改进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例如,基层普遍反映青年干部存在机关化的倾向,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经验不足。为此,镇党委政府专门举办青年干部培训班,安排青年干部及“两新”组织青年人才代表近90人参加培训,邀请镇党委书记上党课,区纪委领导讲授作风建设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党校老师讲授群众工作方法,基层党组织书记谈如何做好一名基层干部。
以“法治、律治、自治、共治”为核心,通过“三个到底”,着力构建上下联动、综合协调、运转高效、综合施策的工作体系,全面打通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
领导干部下沉到底。完善镇领导班子成员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制度,每周三安排班子成员接访或下访,及时协调处理群众来信及网上信箱反映事项、12345热线转办工单等反映的诉求,不定期与村居干部和基层党员群众谈心,充分听取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例如,去年,镇领导下沉到联系点与群众面对面座谈时,沙积村和蒋庄村村民反映,安置在山阳镇蓝色收获居委会的动迁户子女到石化地区上学难。镇领导及时与区教育局进行沟通协商,最终帮助36个小孩实现就近上学。
村居干部落实到底。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村居干部层层落实到底,推动问题迅速解决。例如,近来因高压走廊项目建设,护塘村196户村民的房屋要动迁,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每一名村干部分别联系10多户动迁户,走下去与动迁户面对面的接触,了解到动迁户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保障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又如,护塘村村书记沈银欢到18组走访时,群众反映浙东公司生产车间噪音太大,影响了周边居民的休息;还有村18组东面李老板加工水泥粉,粉尘多、噪音大,而且给行人带来不便。村条线干部在了解情况后,马上与浙东公司及堆场老板沟通,让浙东公司避开村民休息时间开工,堆场老板也承诺尽快搬走堆场。
“三支队伍”包干到底。选优配强村居“三支队伍”,让他们当好促进和谐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社区发展的“引导员”、弘扬新风的“示范员”、民主管理的“监督员”,充分发挥“三支队伍”在促进基层群众自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作用。金光村党小组小组长徐补金在市重点工程新东海港工程动迁工作中,就承担了这样一个政策宣传员及示范员的角色。同样也是动迁户的他,不仅自身积极配合政府动迁,主动做家人思想工作,带头在动迁协议上签字,并且帮助动迁办和村干部做邻居的思想工作,实事求是接受政府对动迁户政策理赔,在新东海港动迁工作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把党的建设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通过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践行“五个带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带头学习提高。向书本学习,如护塘村开展了“徜徉书海·书香护塘”读书交流分享会,分享会中每位村干部介绍书中所悟对工作、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大家在精神盛宴中同享着读书的快乐,营造出“书香护塘”的人文氛围。向专业人士学习,如蒋庄村利用请律师进村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的契机,邀请上海锦维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提前给村干部上了一次法律课,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土地流转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浓厚的知法、守法、用法氛围。向先进经验学习,如建龙、花园、绿地居委会班子成员前往“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山鑫阳光城参观,学习社区治理经验,从而以更高的层面认真思考社区工作。
向身边的同志学习,如家住漕泾镇的老党员张兴云,动员妻子一起向身边的种植大户学习特色种植。近年来,他成立了自己的西瓜专业合作社,每年种植5-8亩西甜瓜,凭着刻苦钻研和吃苦耐劳的劲儿,在西甜瓜品质上树立起良好口碑,成为党员勤劳致富的楷模。
带头民主议事。完善多方参与的村居治理架构,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大力推进民主自治,有序引导群众参与自治事务。例如,建龙居委会长期以来不断探索居民自治的工作模式,成立由居委会干部和社区优秀骨干等12人组成的“邻里坊”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小区各项活动的开展,实现居民自治。建龙“邻里坊”小组成员定期开展工作小组例会,很多成员表示“借邻里坊这一块平台,一起说说开心事、聊聊家常事、处理矛盾事,邻里在一起就像家人一样融洽。”近期,就在“邻里坊”工作例会上商讨了居民公约初稿,成员们针对环境卫生、楼道堆物等顽疾的治理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共删除7条,添加了楼道不乱堆物、进出楼道随手关门等5条,还提出了3点意见建议。随后,居委会通过走访、微信等形式,让居民共同参与编写公约中,使公约内容家喻户晓,实现“事情共商、资源共享、困难共帮”的社区共治新格局。
带头服务群众。扩大志愿服务辐射面,关心弱势群体需求,使弱势群体感受到社区的关爱。例如,建龙居委会考虑到化工区一公里环境限制带动迁导致辖区内空巢、失能等弱势群体逐步增多,志愿者们除了提供每月一次常规的测量血压、理发、读报、检修水管,又增添了代配药、测量血糖等一系列志愿服务内容。居委会统一定制注有每位志愿者信息、服务对象、服务时间、服务内容的“邻里帮志愿者服务便民联系卡”,发放到每位弱势群体手中,保障弱势群体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帮助。积极挖掘各种平台资源,探索便民服务措施。例如,今年海涯村党支部与亭林医院结对共建,亭林医院为海涯村部分重病大病村民发放20张帮困助医卡,还对海涯村村民进行义诊,村民赴亭林医院就诊还可享受更多方便。
带头美化环境。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如作为我区第一批“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创建示范村的水库村,在与党员、群众的走访座谈中,收集到村民对村域内部分破损宣传板和宣传橱窗维护保养的整改意见,于是水库村村委重新设计了更为符合水库现状的“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宣传画以及“廉洁水库,清风水乡”的廉洁标语,对于暴露在外的木质宣传板,工作人员用漆进行了统一刷涂,美观之外提升其牢固度。又如,建龙居委会,注意到一些租借在辖区内的来沪居民为了方便,都选择在配合路上进出,生活垃圾也随之而来。为了净化社区环境,方便居民出行,建龙居委会条线干部组织志愿者们带着工具到配合路段开展卫生整治活动,最后路边的杂草少了、周边的垃圾没了,配合路段的卫生环境焕然一新。
带头倡导新风。,各村居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广泛弘扬家训家风。例如,今年暑假,海涯村邀请“最美家庭”成员开展以“最美家庭晒家风”为主题的活动,“最美家庭”成员分别从各自的角度谈了对家风、家教、家训的认识、感受和心得,向青少年小朋友们讲述他们的家庭故事,晒出他们的良好家风。通过开展此次活动,让社区青少年感受到了和谐家庭家风的熏陶。又如,护塘村团支部以“挖掘身边好榜样,传递青年正能量”为主题,深入组织开展“金山区十大杰出青年”推荐评选工作。借助“护塘团青”微信公众号和新浪微博等新媒体,“线上”宣传推送评选工作相关内容,“线下”积极走访辖区企业,为辖区内有志青年搭建桥梁,引领青年积极投身工作、奉献社会,努力做社会正能量的实践者和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