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垭口上,村民周魁明(左二)给记者描述燕远公路如何穿过七百步山岭,与汉源彝乡永利那边的公路对接。
你在车岗河谷还好吗?1月30日,记者时隔3年再访眉山市最远的村庄——洪雅县瓦屋山镇燕远村,那人,那寒山野味,那跨越燕子岩的激情努力,让我们的雪中访行一路温暖。
1
眉山9℃,这里0℃。和2011年12月那天来这里采访一样,燕子岩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雪迎接我们。
和3年前那次采访感觉不一样,村委会所在地韩坪今天很热闹。当天,结对联系该村的县国土资源局10余名干部在这里慰问村民。
刚刚建成的200平方米小广场铺起薄薄一层雪。野生动物和天保工程保护站的崭新工房,堆放在路旁的大口径PVC排污管,外墙上张贴的韩坪聚居点规划效果图,以及一周姓村民木楼上悬挂的“燕远人家”农家乐牌匾,给这个古朴的小山村装点出了几分亮色。
燕远这几年干了不少事:完成新村建设规划,给已有村道修建错车坪,修通2组连接道,修建村民广场,正准备安装新村排污下水道,部分民宅风貌正在改造……
记者特别关注的燕子岩与汉源之间11公里“断头路”,至今没有动工的迹象。忙着张罗慰问活动的65岁村主任陈泽林略带歉意地说,“燕远村这些年变化不大,有点对不起你们媒体的宣传关心哟!”
“基础变化还是大,就是经济效益不太理想。”一旁的中年村民周魁明接过话头,“你看,不管是刘仕陈的石斛、冷水鱼,还是我的岩峰蜜、陈文龙的豪猪子,这些产业都是好东西,但是都因为气温低,长势慢,又搞不起规模化,全村产业就这样长期养起老是没收成,大家心头怕是稳不起哦?”
听了周魁明的话,陈泽林只是笑笑,慰问活动一结束他便称身体不适回家休息去了。
陪同我们采访的村党支部书记韩文君说,“为了一村老少尽快过上好日子,陈主任一辈子守在燕子岩忙上忙下,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印象中不善言谈的韩文君与记者有了更多交流。“虽然几年了还没有见到产业收成和旅游新村的样子,但是我们一直都在步步为营打基础。在燕子岩这种恶劣条件下,我们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村上一班人真正认识到了:打造生态观光避暑旅游新村,离不开56户村民参与发展和效益共享。”
据他介绍,昔日闭塞的燕子岩,如今思想的闸门已经打开,不少村民变得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利益要求了,敢于质疑和思想碰撞,做事情比过去更有头绪,在公路和新村基础建设当中舍得下林边地角……
这或许是燕子岩近几年来最为明显也最为宝贵的变化吧。
2
顾不上休息,我们决定去考察一下燕子岩通往汉源的那段路,以了却上次因雪阻未能成行的遗憾。
听说我们要去探路,周魁明驾起自己刚买不久的哈弗H5轻型越野车,自告奋勇前来当向导。老周也算是村里一个响当当的人物,燕子岩最早的工程运输专业户、岩蜂蜜养殖专业户,平时兼做电站水工。
高高的瓦屋后山燕子岩与对面的崇山峻岭相迎,形成了一道长长的峡谷,谷底的车岗河自西向东蜿蜒直下通向雅女湖。燕远村3个村民组56户人家就分布在车岗河畔,其中以韩坪村落为主体的1组处于中游,海拔1830米。
坑坑洼洼的毛坯路,沿着车岗河左岸一路向西蜿蜒进山。这条毛坯路最早是洪雅林场开辟的一条工区便道,后来几经电站、磷矿扩建,形成了今天这条简易车道,路基宽约4米,总长10余公里,直达两县交界的七百步(小地名)山口采矿场,山那边便是汉源彝乡永利的乡村道路。
行前,正在韩坪慰问村民的县国土局王副局长告诉记者,县委、县政府对燕远村这条路一直都很重视,多位时任书记县长都曾亲自前来调研过,据说已经作为县际公路列入了省上的规划盘子。目前洪雅正全力建设通往峨眉山的快速通道,可能要先把洪雅融入大峨眉旅游环线的骨架搭起来,下一步才有精力和财力来考虑这些支线的建设。这些支线,也只有依托大峨眉旅游环线,建起来才能发挥预期的效益。车到三瓢水(小地名),对面就是村合作社的冷水鱼养殖场,听说村民刘艳夫妇一直负责管理渔场,我们执意绕道过去看看。雨雪飘飞的池埂上,刘艳正独自一人投料喂鱼。
“3年前投放的鱼苗,现在长到三、四斤了,整个池塘可能有15000斤鱼。合作社偶尔捞几条大鱼卖给上门客,50元一斤,基本上够我们管理人员的工钱。”刘艳热情地告诉记者,“纯天然的东西长势本来就慢,到现在社员还没有分红,但分过一次鱼尝鲜。一些社员对这样的效益有意见,提出学外地一些渔场的搞法——买大规格鱼来‘泡’几个月就卖,我们坚决不同意。那样做,燕子岩冷水鱼的招牌就打烂了!”话虽朴素,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燕远女人的执着。
燕远村人的产业危机意识很早很强。整村退耕还林后,传统产业玉米、红苕种植缺乏耕地,由此又带来生态猪养殖业萎缩;集体山林木材间伐出售历来是收入主渠道,又面临价格不涨而成本陡增的困局;另一重要渠道冷竹笋,因为采收难度和初加工成本增大,效益越来越差……这些年,为增收致富,他们一直在尝试寻找新的产业支柱,这是很了不起的。
前方,跨越燕子岩的那条路,若隐若现。
3
渔场周围密密麻麻摆放的一种类似盆景的东西,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一打听,原来是一种叫“叠鞘石斛”的名贵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滋阴壮阳的功效,俗称栽秧花、还魂草,是村民刘仕陈2013年引进回来的新产业。
据称,叠鞘石斛耐寒,喜石,不占地,房前屋后、田边地角磊个石堆即可栽植,一年采割一茬,而且燕远邻近的夹江尖峰山一带就出产这个东西。当年刘仕陈从电站一务工人员喝的一种特殊药茶中得知了这个东西,便四处打访,查阅资料,引种试验,目前自己已示范栽培3000余株,约合10亩。带动村民发展2000余株,期望成为燕子岩新的土特产。
当天很不巧,记者未能采访到有燕子岩“首富”、村班子“参谋”之称的刘仕陈,因为他急于赶去外地,与一个老板洽谈在燕远投资办竹笋加工厂的事情。
我们一路颠簸前行,雪越来越大,对岸的林冠线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我们村这些年的发展值得反思的东西太多啦!”韩文君若有所思地说。
一个是发展方向问题,要把旅游新村具体定位为——瓦屋后山车岗河生态观光避暑旅游村。只有依托大峨眉旅游圈办特色旅游,燕远村才能走得更远;
另一个发展方式问题,要坚持生态特色与快速增收并举,远攻生态观光避暑旅游新支柱,近守杉木饰材加工和冷笋加工现收入,同时继续培育寒山野味。根据几年实践和村民普遍意见,寒山野味今后要作为特色旅游商品来经营,而不宜搞产业化。住木屋,品野味,纳山凉,玩冷水,赏杜鹃,探山险……韩文君似乎已经胸有成竹。他说,“最近我们正在分头准备,,一张蓝图干到底,到时候还请记者帮我们斟酌一盘。”
听了韩文君与记者一席对话,一直专心开车的周魁明一脸兴奋,“今天韩书记这么一说,我心头就有数咯!老早就想把我那个老房子推了办农家乐,就怕你们这个旅游新村搞不起来。”
车到七百步垭口,海拔高度上升到1950米,路上积雪太厚,实在无法再上山顶。周魁明告诉记者,打通这段路工程量其实不大,路基是有的,路线也算平顺,难度在于如何穿过七百步山岭与永利乡那边的公路对接。一旦通了,走雅安、进西昌这条线最近。
我们沿路返回。望着因截流发电而干涸多年的车岗河,韩文君告诉记者,要发展生态旅游,离不开这条母亲河。“我们正在争取项目,初步考虑分段砌筑漫水坝,集雨、拦蓄山上的雪水和电站的溢水,及早着手车岗河生态修复……”
雪来了,春天不再远。雪落雪化,正好似3年来燕子岩观念、生活、产业嬗变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