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昆仑策研究院】可关注)
前第三季度GDP及其增速,与今年上半年相比,其中过半数省份增速处于下滑状态,总体上呈现出西部领跑,东部稳定,北部堪忧的状态。
据报道,继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之后,截至目前,已有27个省份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GDP成绩单,其中22个省份GDP增速超出“国家线”,贵州反超重庆,与西藏同居榜首。
看点1 贵州经济增速与西藏并列第一
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西南地区各省份的经济一直保持中高速增长,贵州、重庆、西藏的数据均表现抢眼,长期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前三季度,贵州、西藏两省份以10.1%的增速暂列第一位,重庆排名第三位。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贵州反超了长期表现强劲的重庆;辽宁、甘肃、天津暂居倒数三位,GDP增速分别为2.5%、3.6%、6%。
单就贵州来看,2017年以来,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一季度增长10.2%,上半年增长10.4%,前三季度增长10.1%,经济增长基本保持平稳。从2003年以来,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已经连续14年稳定在10%以上。全省经济增速自2011年第1季度以来,已经连续27个季度保持在全国前三位。
虽然被贵州反超,但重庆近年来经济增速也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稳居全国前三位。该市统计部门表示,随着转型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预计全年经济将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全国31个省份中,山东、内蒙古、吉林和黑龙江四个省份尚未公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
看点2 17省份经济增速较上半年回落
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民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持续发展。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932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增速与上半年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
在公布的27个省份中,有22个省份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在7.0%以上,跑赢了“国家线”;低于“国家线”的共有5个省份,分别是北京、河北、天津、甘肃和辽宁,GDP增速分别为6.8%、6.7%、6.0%、3.6%、2.5%。
与上半年经济增速相比,贵州、西藏、重庆、云南、安徽、四川、陕西、河南、福建、宁夏、广东、湖南、青海、广西、河北、天津、甘肃17个省份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回落幅度最大的是甘肃,降幅为1.4个百分点。
增幅扩大的共有5个省份,分别是浙江、新疆、山西、上海、辽宁,其中,增幅最大的为辽宁,扩大0.4个百分点;江西、湖北、海南、江苏、北京5个省份与上半年持平。
经济总量方面,排名前两位的是广东、江苏两个经济大省,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64815.38亿元、62604.5亿元,破六万亿大关,浙江以36958亿元位居第三;倒数三名分别是西藏、青海和宁夏,均为西部省份,其中西藏经济总量不足千亿元。
广东省统计部门表示,广东与全国及经济总量相近省份对比优势继续扩大,前三季度,广东的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10.6%,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与江苏省相比,广东对比江苏的总量优势比上年同期扩大432亿元。
看点3 东北经济出现“回暖”
今年辽宁省经济增速一改去年全年负增长情况,前三个季度GDP一直保持在“2”以上的增长。具体来看,农林牧渔业生产稳定,增速有所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6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0.6%;财政收入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个百分点。
看点4 天津甘肃GDP增速回落明显
今年以来,一些省份经济增速回落幅度较大。天津市2017年第一季度GDP增速为8.0%、上半年为6.9%、前三季度为6.0%,而2016年的GDP增速为9.0%,至今已经下滑3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天津市“三去一降一补”等工作成效显著。前三季度,水泥产量下降18.2%,生铁生产增幅比上半年回落1.1个百分点;商品房待售面积下降36.5%。
经济增速同样回落较快的还有甘肃,2017年第一季度为6.1%、上半年为5.0%、前三季度为3.6%;前三季度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该省统计部门称,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省经济总体保持稳定。
由姜超、于博、李金柳、陈兴撰写的分析文章认为:
从数据上来看,前三季度各省经济表现各异,既是区域增长模式的差异,也是中国经济的缩影。在这其中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最值得我们耗费精力去研究。
东北经济经过了一季度的困难重重、二季度的短暂企稳后,三季度终于开始回暖;根源在于经济数据“挤水分”以及东北工业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而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本质上是由涨价带来的。
另外,华北地区经济出现了本轮上升周期的首次下滑。主要得因于环保限产来袭,三季度工业生产转为“量缩价涨”。
总结来看,中国经济再度回升,主要得益于地产去库存和工业去产能政策的实施,上半年工业生产“量价齐升”,东北、华北地区经济回暖是其缩影。
但随着去产能、去库存政策见效、以及环保限产来袭,三季度工业生产转为“量缩价涨”,中国经济出现本轮回升周期的首次回落,华北各资源大省经济明显转弱。
东北地区:经济逐步回暖,盈利持续改善
17年2季度,东北地区GDP增速在全国排名垫后。目前根据3季度公布的数据来看,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依然落后于全国整体水平,但已经开始回暖。
首先,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东北工业生产呈现出了稳中求进的态势。作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工业一直以来都是东北经济的核心。根据公布的数据来看,2017年第3季度,东北三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升明显,辽宁省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从2季度的-4.3%升至-1.8%,回升明显;吉林省由5.8%略降至5.4%;黑龙江省则持平在2.3%。而东北地区以辽宁为经济龙头,16年GDP总量中,辽宁省占比43%,约是规模最小的吉林省的1.5倍。因此,3季度东北地区工业生产总体向好。
其次,按照支出法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核算,GDP主要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方面因素决定。
消费方面,消费增速涨多跌少;3季度,辽宁省和黑龙江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2季度相比明显回升,只有吉林省的社消增速从2季度的8.8%下滑至8.1%,但考虑到吉林省在东北三省中经济体量最小,社消零售总额仅占辽宁一半左右,影响有限。因此,从大局上来看消费增速是总体走高的。
投资方面,投资增速继续上扬;3季度,东北三省固定资产投资除吉林省累计同比增速下降以外,辽宁和黑龙江两省均上涨。
净出口方面,贸易逆差扩大,但影响较有限。虽然3季度东北三省贸易逆差累计值从2季度的141.5亿美元扩大至201.4亿美元,但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对出口的依赖较小。16年支出法下净出口在GDP中占比约为-10%,仅有消费或投资的五分之一,且对经济增长具有拖累作用。因此,贸易逆差的扩大并不会改变东北经济的向好局面。
房价增速回升、企业盈利改善。东北经济回暖最为明显的标志就是房价的上涨和企业的盈利。3季度沈阳、大连、长春和哈尔滨等四个大中城市房价涨幅均较2季度回升,指向终端需求逐渐回暖。二是企业盈利,东北地区工业企业亏损企业家数累计同比增速从2季度的1%降至8月的-0.9%,亏损企业亏损总额累计增速也从-25%再降至8月的-26.1%。
话说回来,东北地区经济之所以能够企稳回升,主要还是由于近期工业品价格持续上涨,工业企业利润得到显著改善。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看,17年3季度全国PPI同比增速再创新高,而辽宁、吉林PPI增速也均较2季度回升,仅黑龙江小幅回落。
价格的持续上涨令工业企业收入增加、盈利改善。17年8月,东北三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累计同比增速-5.6%,较2季度的-6.6%明显上升,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22.9%,较2季度的20.2%同样大幅上升。
华北地区:典型的天津
从公布的数据来看,整个第3季度,华北五省(京、津、冀、晋、蒙)GDP增速不仅在24省中排名靠后(京津冀垫底),也较上半年普遍下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季度天津GDP增速不仅垫底,其降幅也位居各省之首。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三季度天津经济失速下滑?
我们都知道天津是一座典型的工业城市,与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相比,天津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发展的特征尤为明显。其固定资产投资/GDP比重高达77.8%,而北上广深仅为其1/3。
按照天津的增速排名来看,依靠投资拉动经济高增长的驱动模式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2012年以前,天津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在25%以上,远超全国投资水平,带来的是天津GDP每年14%以上的高增长,大幅领先全国。但2014-2016年间,随着投资增速从15.2%腰斩至8%,天津的GDP增速也降至9%左右,与全国GDP增速的差距大幅缩窄。而17年以来,天津的投资增速更是大幅下滑转负,从1季度的10%接连骤降到2季度的3.6%和3季度-0.3%,并拖累GDP增速失速下滑。
三季度天津基建投资下滑,是固定资产投资放缓的主要原因。从构成看,天津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与基建投资分别占比18.2%和19.7%,合计占37.9%。三季度,天津的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回暖,但基建投资却大幅下滑,累计增速从上半年的16.6%大降至2.1%,固定资产投资则从上半年的3.6%转负。
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天津投资的骤降?
天津经济转型升级,但并非增速下滑主因。一般来说,随着投资驱动的模式转向,以及产业结构出现升级,地区经济增速会出现阶段性下滑。天津早在2015年就已提出要发展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石化、现代冶金十大产业集群。从GDP构成看,14-16年,第二产业的占比已从50%以上降至45%左右,而第三产业占比则从不到50%提升到54%。但经济模式转型较为合理的结果是平缓的转变,而非暴跌暴涨式的突变。3季度第二产业占比从一季度的45%骤降到38%,增速从7.2%暴跌到3.2%,很难完全从转型升级的角度解释。
环保限产来袭,天津工业跳水。我们认为,环保限产是主要的冲击因素。针对“2+26”城的《方案》,不少与天津三季度经济直接相关。如6月底前,完成火电行业排污许可证发放;7月底前,天津港不再接收柴油货车运输的集港煤炭;9月底前对所有钢铁、燃煤锅炉排放物限值;水泥、铸造等行业全面实施错峰生产,9月底前备案等。而8月底至9月初天津还举办了第13届全运会,对全市运输、部分工地和钢厂也出台了限行、限产措施。此外,限产也很好地解释了,基建投资为避免下半年受政策停工影响,二季度末冲高、三季度回落的现象。
严厉的限产之下,天津三季度工业生产跳水。今年一季度天津工业生产尚稳,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7.5%并不算低,二季度以来天津工业增加值稳中放缓,累计同比降至5.6%,而三季度工业生产再度大降,7-9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分别只有5.0%、4.0%和3.2%,甚至9月的当月同比跳水至-6.1%。而从限产影响最明显的钢铁行业看,7-9月,天津粗钢产量增速从34.8%回落到12.1%,钢材产量跌幅则从-0.7%扩大到-28%。
投资只是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一驾,如果消费和出口尚可,也能一定程度支撑外部冲击。环保限产影响的不只有天津,比较来看,首先,京津冀中,天津是GDP资本形成率最高、最终消费率最低的一个,因而投资下滑对经济影响最显著;其次,天津居民劳动收入报酬占GDP的比重只有40%,远低于北京和河北的50%左右,居民收入制约消费能力,从16年初以来天津的社消零售同比从10%下滑到4.3%便可见一斑;此外,全国的出口累计同比已回升到7.5%,北京达10.6%,河北虽然前三季度从上半年的6%下滑到1.9%,但也仍是正值,而天津却从15年9月以来仍是负增,17年前三季度累计同比-5.5%,同样拖累经济增长。
因此,环保限产来袭,暴露了天津过去投资驱动模式的短板,而当前天津转型升级之路刚刚开启,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对经济的贡献短期提升,但能否在限产过后依然持续扩大、带动经济质量提升,未来仍待检验。
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我国经济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在我们看来,收缩供给的去产能、去库存政策已相继见效,但杠杆依然高企,未来政策将更注重提高效率,并着重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2018年的政策主线也将转为去杠杆和补短板。
(来源:昆仑策网【综合】,据新京报、姜超宏观债券研究等)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推荐友情关注:
共享国家意识形态中心【思想火炬】微信公众号
共享【e观沧海】微信公众号
【独立评论员郭松民】微信公众号
共享【思想大视野】微信公众号
共享【红色文化网(hswh1226)】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