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独家】清康熙帝六十大寿时曾将这件宝物放到了普陀山,后来这里……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大凡去普陀山的,一种是香客,一种是游客。香客是以虔诚的心去拜佛,游客是以好奇的心去观光。无论是香客还是游客,进入具有深厚的文化氛围之中, 感受人间第一清净,必然以虔诚之心关注海天佛国普陀山的一草一木、一碑一字。也记不清多少次携远方友人登上普陀山,途径息耒小庄或息耒禅院,总被问道“息耒”什么意思?现作一小考,以飨众友。


翻阅《说文》:“耒,手耕曲木也”。象形字,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周易·系辞》说神农氏“揉木为耒”,可见起源甚早。从“耒”的字,与原始农具或耕作有关。耒耜(lěisì)是常用词组,《辞海》:耒,念lěi,古代称犁上的木把。“耒耜是古代耕地翻土的农具。耜是直接作用于土壤的铲状部件,也有用骨、石制作的,耒是扶持耜的把柄。”耒耜的发明开创了中国农耕文化耒耜为先秦时期汉族的主要农耕工具。《孟子·滕文公上》:“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唐·韩愈《寄卢仝》诗:“国家丁口连四海,岂无农夫亲耒耜。”明·宋濂《单氏先茔碑铭》:“单氏世以耒耜书诗为业。”等等,文献早在记录。

  “息耒”就是放下农具休息的意思。究“息耒”本义,谓放下耒耜,是旧时做官的人想归耕田园的隐晦说法。息耒,与皈依近义。从寺院角度说,达官贵人到此息耒,自然也有迎讶之意。清·万言《息耒园》:“人生天地间,共此秉耒业。一息苟尚存,不容轻暇逸。……劝公息此怀,努力为众屈。劳生天所定,敢举为公别。”

息耒


  普陀山涉及“息耒”的一是息耒小庄,二是息耒禅院。息耒小庄在普济寺西侧,寓意“放下犁耙,憩息小庄”。始建于1984年,是舟山首家提供“金钥匙”服务的四星级旅游饭店。小庄依山而建,古朴典雅,林茂花香,环境清幽,富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而小考息耒禅院却又考出一些人物、一段历史。息耒禅院,旧名息耒庵。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普陀山高僧潮音通旭从住持位置上退下来,成为赋闲之人,他的弟子绎堂心明为他建造了息耒院。潮音大师在退居处赋闲劳作,留下《息耒院漫赋》:“民生事陇亩,老我赋归来。爱此一片石,多种几树梅。石可和云坐,梅能傲雪开。地宽宜补竹,径僻易成苔,坚劲孰可拟,一日几徘徊。”清康熙长洲陈璇《息耒庵后记》写道:“补陀丛林就废,潮音禅师从而兴之。工讫,爰筑一庵,名曰‘息耒’,言乎可以息肩也。”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

  康熙宠臣高士奇,感妻梦至普陀,遂捐建息耒院;翌年助建圆通殿,并撰《大圆通殿记》。其中文曰:“普陀之独建圆通大殿者,何义也?普门权位菩萨于楞严会上,文殊特拣圆通。而此山,又为圆通大士亲指法址,故知供一圆通,而二十四圆通无不在是矣;供一权位菩萨,而过现未来之一切法身报身应身无不在是矣;此普陀大寺独建圆通大殿之义也。”

康熙三十八年(1699)

  中丞王鸿绪、学士高士奇捐建万寿殿,顶盖黄瓦,内供挂钦赐“万寿龙幛”。


  关于“万寿龙幛”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癸巳,清康熙六十大寿,被重新起用任工部尚书的王鸿绪以“特绣万寿龙帐”作为寿礼。皇帝看了,以为“太漂亮”, 如此巨幅龙帐,即使我的太和殿也容不下,我看还是悬挂在普陀山吧!当这顶“特绣万寿龙帐”被送到普陀山息耒院,“由是梵宫即为帝宇。其制益恢,其名益大,其徒益众”,万寿殿就此产生,日渐兴盛。为解决僧人吃饭问题,绎堂和尚与王鸿绪、高士奇等人商量谋划,决定购置“山田地亩,岁收所入,以足众食”。于是,息耒院就有了地产,在普陀山“六峤者一沟”,在朱家尖“月岙者一沟,澜田岙底者一沟,香莲岭下者一沟”,上述地产收获“奏免条粮”。


  由于息耒院的特殊地位,清康熙四十九年皇三子和硕诚亲王书赐“众香精舍”额,五十八年康熙御赐“海月常辉”额,雍正三年(1725)和硕庄亲王书赐“知足轩”三字额并跋。清姚燮作《息耒院》一诗:“佛灯荧荧一星挂,庭盫将篁籤初败。雏僧六七如雀群,抢攘团蒲学膜拜。柴门松绿篱枳黄,夕照在地人影长。东海不受海烟气,吹动春岚作麝香。”


  息耒禅院门外第一道牌匾上写着“息耒禅院” 进门后通过一个庭院,庭院中长着几棵大树,树前摆设着刻有莲花的石椅,让人体会到“息”意。院内有棵刨花楠樟,是普陀山仅存息耒院内的一株,树高10米,胸径0.36米。木材纹理美观,心材稍带红色而较坚实,为建筑、家具等用材;刨成薄片“刨花”,浸水后有粘液,可作粘结剂及造纸原料。院内有泉名“活眼泉”,住持潮音通旭退居而得泉,泉水清澄味甘醇。

  息耒院改作招待所,又改为“息耒饭店”。而今因年久故旧,普陀山管委会正在修葺之中。

  普陀山文化源源流长,帝王奇遇,御赐匾额,随意小考就有历史典故。跨越历史长河,感悟“息耒”一词,对于现代人来讲,弃繁从简,不为物役,获得心灵的自由,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息耒,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