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配置]怎样组装一块有趣的slalom板呢?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一个完整的长板包括板面,桥,pu,轮,轴承 5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块slalom板的配置组成也要从这5个部分来分步说明。


一,板面


1.板长:slalom板面的长度和形状相差不大,长度一般在30-35英寸之间。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主要看的还是轮距。轮距决定板子的转弯半径也就是灵活度,不同灵活度下设置的锥桶间距不同,对应的slalom玩法也就不同。

Tight Slalom (TS)用到的板子会在29——32英寸之间,一般在31英寸。轮距18——20英寸。

Hybrid Slalom (HS)用到的板子会在31——34英寸之间,一般在33英寸。轮距20——22英寸。

Giant Slalom (GS)用到的板子会在33——36英寸之间,一般在35英寸。轮距22——24英寸。

2.板形:slalom板面都有一个尖头利于破风,竞速(极个别是圆头),板形类似于鱼形。板头是尖的,到前桥桥孔处逐渐变宽,板颈达到最宽,为的是有更大的空间来包容前脚,配合脚窝来锁死前脚。因为slalom站姿下,前脚的角度很大,而不像一般长板一样横向站立,所以虽说是板面最宽处,一般也宽不过9英寸,和普通长板比起来宽度很窄。有些品牌会设计成板头到板腰到板尾越来越窄,而有些品牌会设计成除板头外,板颈最宽,板尾中等,板腰最窄。slalom板面和普通鱼形板面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板尾是呈一定角度的,一般在11,12度。

3.脚窝:绝大多数slalom板面存在脚窝,因为slalom的动作很激烈,如果没有脚窝辅助锁脚很容易脱脚发生危险。脚窝的设计有深有浅,一般是常见的U形,还有就是W形,个别品牌会设计复合形状的脚窝,前后脚脚窝不一样。更高级的会结合人体工学设计,增强脚窝的舒适度。还有分左右脚的,特定站姿下的脚窝,如果你买的是为左脚在前的人设计的板子,给右脚在前的人使用会非常不舒服。无论哪种脚窝,目的都是锁住脚底,防止人板脱离,在安全的基础上追求脚窝的舒适性。

4.材料:有加拿大硬枫木,毛竹,三轴玻纤,STS预紧玻纤,各个品牌独家木芯,以及碳纤维之间各种组合做成的板面。也有完全用碳纤维制作的超轻板面,以及像313,airflow一样用到冲浪板的内层材料泡沫塑料板(foamcore)来减轻重量的板面等等。总体上来说,slalom板面很薄,不像长板板面用7—9层枫木,slalom板面一般只有5层枫木的厚度。而纯碳纤和泡沫塑料板做的板面厚度则更薄,仅有几毫米(用在板面下方,改变板面本身角度的泡沫塑料板未包含在内)。如此轻薄的理由也显而易见,为的是减少重量,让板面更灵活,减少板面重量对人的拖拽感,进而提升动作对板面的反馈率以及竞技速度。

5.弹性:老式的Slalom板面会有一定弹性,有弹性的板面在扭动起来后会很舒适并且很有乐趣,可以很容易就找到自己的节奏。但是太弹了容易卸力,不利于力的反馈,身体扭动使板子前进的力会散失掉一部分,效率变的更低。所以老式的slalom板面按现在的标准来说应该属于微弹到中等弹性之间。而现在的趋势则是不要弹性,就像速降板面一样,用最硬的!硬度越大越有利于力的反馈,会让扭动变得更有效率,舒适性相对会差一点,但是一样充满乐趣。竞技竞速用的slalom板面都是非常硬的。而普通玩家为了享受乐趣的话,建议带点弹性会更好玩。


值得一看的板面品牌:(有一些官网没有找到,可以自行寻找)

1.AXE:http://www.sk8kings.com/

2.Fullbag:https://fullbag.com/

3.JBH/PG:

4.Subsonic:https://www.subsonicskateboards.com/

5.Kebbek:http://www.kebbek.com/

6.Skaterbuilt:

7.Pavel:http://www.pavel-skates.com/

8.Poscket Pistols:

9.Sandwich Tech:http://sandwichtechskis.com/

10.313:https://313skateboards.de/

11.airflow:

12.Roe Racing:http://www.roeslalom.com/


二,桥


(上图是dont trip的0度桥)无论你选择哪一种长板的玩法,桥的角度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滑行的感受。简单来说就是桥的角度越大,转向越灵敏,而角度越小,转向越迟钝。

想象一下两种极限:

0度桥和90度桥。先从0度开始。如果你在装着0度桥的板子上倾斜的话,无论倾斜到什么程度板子都不会转弯!只是板面会从一侧歪到另一侧,在此过程中行进方向不变。然后是90度桥,如果板子上能站住人的话,那么板子上的人只是微微颤动都会有很夸张的转弯。

Slalom配置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有一个非常灵活,响应迅速的前桥和一个基本上不会转向的后桥。前桥的高转向能力可以让你躲开面前的障碍,稳定的后桥则提供足够的抓地力防止板子侧滑出去。同时还可以提升Pumping效率让你更轻松的保持速度。


前桥:


slalom前桥的角度要大,但是也有它适合的范围。就像上面说的,如果前桥90度那就彻底没法玩了,一般角度会设置在55——70度之间,这是一个可控又灵活的度数范围。然后根据赛道玩法和个人喜好的不同再做角度上细微的调整。Giant Slalom前桥的角度通常比Tight Slalom要低,因为Giant Slalom锥桶间距长,速度快,更多的是考虑桥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平衡。而Tight Slalom锥桶间距短,需要更快的转向,更多的是考虑桥的灵活性和可控性。举例来说,某人的Tight Slalom前桥是67度,Hybrid Slalom前桥是65度,Giant Slalom前桥是60度。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只是这个人的个人喜好和习惯罢了,一个参考标准。建议以这个角度设置为标准,习惯这个角度后再根据个人习惯做细微的角度调节。

还有就是前桥选择的问题,正立轴的桥相比反立轴桥更灵活,但是反立轴桥可以通过增加角度来增加灵活度,并且反立轴桥的转弯相比正立轴桥更加流畅顺滑。无论正反立轴,都可以增加关节轴承来增加转弯的流畅顺滑感,但是增加了关节轴承的桥在颠簸路面的噪音会更大。至于选择正立轴还是反立轴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每个人的滑行感受是不一样的。slalom桥里目前没有锻造,所以不是铸造就是精准,价格相差好几倍。而反立轴桥大部分都是精准,所以建议刚入门的新手玩家买正立轴的铸造桥。


后桥:

后桥一般最常见的桥座角度都在10-20度之间。若你的板面自带角度,而不像加了泡沫塑料板或者角度木块的板面来抵消自带角度的话,则需要加上额外的角度桥垫来抵消板子自身的角度。Slalom的后桥全都装在板尾,如果有板尾的翘度就会改变板桥的角度。

如下图:FullBag sebleger的板尾有一个大约11度的尾翘。因此你需要再增加11度来抵消这个角度,我因为偷工减料,用了剪碎的pu平垫片来代替角度垫片。

不过最好还是用角度垫片来抵消尾翘的角度。如下图:

还有一种是板面自带角度,但同时自带抵消角度。不需要另加角度垫片。如下图:


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螺母和平垫片的组合,或者自己DIY一块木头角度垫片等方法。现在国内的各大长板店也引进了一部分角度桥垫,但是角度选择少,价格昂贵,所以并不推荐。建议买一套KHIRO ANGLED WEDGE RAIL RISER KIT。角度齐全,随意搭配~

低角度的后桥可以减少桥的转向灵敏度,比如你前桥70度,后桥10度,往右侧压板,虽然压板的幅度前后一样,但是转向灵敏度后桥要远远低于前桥。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后轮打滑,因为越灵活的桥越容易出slide(打滑)。平地上练习横刹的人肯定有所体会,用44度的C桥平地很难出slide,但是用了52度的B桥就要容易些,用了角度更大的cx4则是随便出。


推荐几款pumping桥(铸造桥中大部分不适合slalom,更适合surfing和pumping,但是也写出来了。精准桥才是专门slalom的桥。)

入门,进阶的铸造桥:


Bennett Vector (前桥)

Tracker RTS(后桥)

carver cx4(前桥)

carver c7(前桥)
carver c2(后桥)

thruster system 3(前桥)

Randal R-II 125mm 35度(后桥)

Seismic G5弹簧桥(前桥后桥)

surfskate(整板)

C桥加角度桥垫减小角度(后桥)

P桥加角度桥垫增加角度(前桥)

(后两种通过加角度桥垫来改变桥灵活度的方法并不十分推荐,个人感觉和专门的浪桥pumping桥比起来体验差很多。但也是最省钱的方式之一。)

土豪,比赛用精准桥:

Don’t Trip Slalocybins (前桥后桥)

Don’t Trip Poppy(前桥后桥)

CZ Trucks(前桥后桥

161 Trucks(前桥后桥

2X Trucks(前桥后桥

#最后给出几个可以购买到slalom精准桥的海淘网站

  1. https://stokedrideshop.com

  2. http://www.sk8kings.com

  3. http://www.dtskate.com


三,PU

slalom PU的硬度形状选择和板端路端搭配离不开个人体重,桥的角度,PU配方,个人喜好,桥的适配性等方面。所以别看PU是个小东西,里面的学问很深啊!我所了解的也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

1.PU形状的选择及搭配 

上图为常用的PU形状,第一行是高南瓜,高肥锥,高锥,高柱。第二行是南瓜,肥锥,锥,柱。不同品牌同一形状PU的叫法不同,比如肥锥在血橙里叫楔形,南瓜在riptide里叫chubby,在venom里叫Eliminator,所以不用纠结它叫什么,不管它叫什么都是这么个形状。先区分开高和矮,在长板桥中,高PU一般为19mm(个别不一样,比如高南瓜是20mm),矮也就是普通PU,一般为15mm。高和矮PU的选择要根据桥的适配性来选。

如果选择了不适配的PU会怎么样呢?比如C桥,原装是两个普通柱,但你硬要塞进去两个高柱(或其他19mm的高PU),那样会改变桥原本的角度,顶点与顶碗的摩擦将会不水平,长此以往会损坏顶点顶碗。同理,ronin桥原装是两个高柱,硬装入两个普通柱一样会磨损顶点顶碗。

下面是一张riptide PU对应桥的适配图,可做参考。

适配性弄对了,接下来就是搭配的问题。首先要了解每个形状PU的特征。

~柱形PU最中庸,因此几乎什么玩法都能用,速降,pumping,平花,DC。回弹好,稳定性好。

~锥形PU最灵活,更适合低速下的玩法,一般不用于速降。在pumping,平花,DC用的更多。

~南瓜PU非常稳定,路端不能放南瓜型,因为会很难转弯。所以只能放板端。它是一种大肚子形状的pu,在桥的作用力下它厚厚的聚氨酯可以提供超稳定的回馈,slalom里一般只放在后桥的板端。

~肥锥PU结合了锥形的灵活以及南瓜的稳定,和柱形PU定位一样是全能型PU,通常只配置在板端,但也可以板端路端都是肥锥。使用者要比前几个形状的PU更少,有兴趣的可以尝试一下肥锥带来的体验。

常见的搭配有双柱,双锥,双肥锥(高PU同理,这里只说普通PU)。板端柱,路端锥(板端是靠近板子那一端的PU,路端是靠近地面那一端的PU);板端肥锥,路端柱;板端肥锥,路端锥;板端南瓜,路端柱;板端南瓜,路端锥等等。每个人喜欢的脚感不同,所以使用的配置也不同,所以并没有哪个形状比哪个形状更好这么一说,只能说哪个形状更适合你。最最常用的就是双柱(因为最中庸)。也是大多数桥里原装PU的默认搭配。


2.PU硬度的选择

如上图:60公斤的人,前桥板端路端PU硬度选择70A,后桥板端路端PU硬度选择85A。看你体重是多少,按上图对应的硬度来选就行了。

原则上,桥的角度越大,PU选择的硬度应越低。这样你压板才能压下去,充分体会大角度反立轴桥的灵活性。试想,你的体重只有60公斤,却在角度70度的前桥装了一对100A的PU,这时你的体重即使完全压到板面的一侧,PU的形变量也很小,通俗讲就是压不动PU。压不动PU会导致,PU自身的形变量很小,当然PU给你的回弹力也就不足,感受不到转弯后,PU把人弹起的感觉。并且会严重影响压板幅度,你的体重根本压不动这么硬的PU,假设装有70度反立轴前桥的板面完成一个急弯的压板幅度要达到45度,但是换上100A的PU,你的体重只能压到20度。这样会增加转弯半径,同样可以转弯,但无法完成这个急弯。同时也失去了70度前桥原本的灵活性。

那么是不是越软越好呢?同样举一个极端点的例子。你的体重是100公斤,在70度的前桥装一对60A的PU(60A的PU俗称QQ糖,就是两根手指都能随意捏变形的柔软度)。说实话我有点心疼PU。。。你只要一站上去,不管你压没压板,PU都会被压扁。那么转弯后有回弹吗?有的。弹性的产生肯定伴随弹性形变,只不过PU始终保持被压扁的状态,你的体重压的它无法完全恢复形变,只能在每次转弯后恢复一点点,你能感受到的弹性也就这一点点。结果就是你刚转一个弯感觉就要从板子上掉下去,感受不到板面对你的支撑力。

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PU最重要。举个例子,你的体重是60公斤,按上图所示,前桥的板端路端应该用70A的PU,但是你感觉支撑力有点不足,这时应该换硬点的PU,比如换成74A 75A。相对的,如果你感觉压不动板子,就该换比70还软的PU,比如换成65A。所以什么体重选择什么硬度的PU并不是绝对的,和个人感受密不可分。每个人的滑行感受不同,我做的仅仅是给出一个相对合理的标准,在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你的个人感受来增加或减少PU的硬度。

一般板端PU的硬度要等于或高于路端PU 3A左右,5A以内。不过路端比板端PU硬度高的个例滑手也是存在的,有兴趣的可以去尝试体验一下。


3.PU品牌及配方的推荐

PU的品牌有很多,国内引进的只是一小部分,在这一小部分里大众评价比较好的品牌有:RIPTIDE,VENOM,Reflex。也是slalom比赛中常见的PU品牌。

RIPTIDE配方有APS(高弹),KranK(超弹),WFB(低弹)。推荐pumping,surfing,LDP,slalom用的配方有APS和KranK。

其中,APS有13个硬度:60A——97.5A,选择范围最广,可以满足绝大多数板友的需求。KranK只有5个硬度:84A——96A,但是体重覆盖和APS一样广,弹性比APS更弹。因为每个人的个人感受不一样,所以有人更喜欢APS,有人更喜欢KranK,KranK的价格更贵一点。下面是官网推荐的硬度选择。

APS硬度推荐:

Hard durometer bushings (95a - 97.5a) are for heavier-weight riders (over 125lbs) and allow for a nice tight set-up.

Medium durometer bushings (85a - 90a) are for medium-weight riders (75 - 125lbs) & those looking for a looser setup in the RoadSide position when coupled with a harder duro bushing.

Soft durometer bushings (75a - 85a) are for light-weight riders & those looking for a loose setup in the RoadSide position.

Super-soft durometer bushings (60a - 70a) are designed for very light-weight or young riders and are also fun for those looking for a really loose setup in the RoadSide position.

KranK硬度推荐:

Harder KranK durometer bushings (96a & 93a) are for heavier-weight riders (over 140lbs) as harder durometer bushings allow for a nice tight set-up

Medium KranK durometer bushings (90a - 87a) are for medium-weight riders (100 - 140lbs)

Softer KranK durometer bushings (84a) are best for lightweight riders (50 - 100lbs) as well as for those looking for a looser setup in the RoadSide position when coupled with a harder duro bushing.


VENOM:同时也是著名的长板轮品牌,配方有HPF(高弹),SHR(超弹)。推荐pumping,surfing,LDP,slalom用的配方是SHR

SHR有7个硬度:80A——98A。下面是官网给出的PU选择图。

没有给出体重对应硬度,只说明了80A和83A属于soft,86A,88A和91A属于medium,94A和98A属于hard。


Reflex:ABEC 11(长板轮品牌)旗下的PU品牌,配方就是Reflex(高弹)。在国外的slalom比赛上很常见,国内没有什么推广,但是性能很好。

有8个硬度:74A——95A。下面给出官网推荐的硬度选择。

74a to 83a is recommended for: Very light riders and those who want a very loose or carving set-up.

86a to 89a is recommended for: Light riders or average weight riders who want a loose to medium set-up.

89a to 92a is recommended for: Average weight riders or light riders who want a tight set-up.

92a to 95a is recommended for: Heavy riders or average riders who want a tight set-up.


#个人认为PU配方弹性的排序为KranK>SHR>=APS=Reflex>HPF>WFB

RIPTIDE家的PU种类形状配方等最丰富,不仅长板,基本所有的滑板类产品都能在他家找到合适的PU,价格也比较贵。VENOM在产品丰富度上虽然略逊于RIPTIDE,但是关键的性能方面却没有让步,从而整个PU市场中拥有很高的占有率。Reflex在国内的知名度要低于前两个品牌,但是在国外slalom赛事中的口碑很好,所以也敬请期待它以后的表现。还有其他品牌的PU我没有提到,并不是它不好,而是它在形状,硬度,配方等方面提供的选择太少。以及受限于国内的认知度,没有在国内推广。比如OT,弹性很好,种类太少。再比如Oust,没有在国内推广。


最后给出PU的几个主要海淘网站:

http://www.riptidesports.com/

http://venomskate.com/

http://www.abec11.com/products/reflex-bushings

https://www.edgeboardshop.com/

https://www.muirskate.com/

https://www.amazon.com/


四,轮子

slalom轮的品牌很多,选择很广。在规定选择范围内,看的还是个人喜好。对于slalom来说,轮子的抓地力非常重要。你需要一组不用担心会打滑的轮子。因为slalom的动作非常激烈,前桥又十分灵活,如果轮子的抓地力不够会很容易打滑,进而影响节奏,成绩。

上图中全是slalom比赛中会见到的轮子,它们的共同点就是直角唇边,小核心,触地面积较大,几乎全是offset核心(位于边置和中置之间,又叫几乎边置的边置核心。abec11的centrax是中置核心),配方都是高弹配方(很多品牌只有一种配方就是高弹配方,abec11有经典配方和高弹配方两种,slalom选择高弹配方),轮子直径在69——77mm之间,slalom比赛一般在70——75mm之间。根据它们的共同点来看一组好的slalom轮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1.直角唇边的轮子比圆角唇边的抓地力更大,同直径的直角轮触地面积一般大于圆角轮,比如直径都是70mm的OT 4P触地面积是53mm,OT stimulus触地面积则是42mm。并且直角轮在slalom时提供的弹性要大于圆角轮。所以要选择直角轮。


2.同直径同核心的轮子相比,触地面积大的抓地力更大也更重一点。所以触地面积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太小抓地力不足,太大重量大,影响机动性。


3.长板轮的核心有三种,中置核心,边置核心,几乎边置的边置核心。其中抓地力中置核心最大,边置核心最小,几乎边置的边置核心居中。如果两个轮子直径相同,那么小核心的轮子包含的聚氨酯要比大核心的轮子多,也就是肉更厚,提供的弹性也就更多。中置核心虽然抓地力最大,但是离板面最近更容易咬轮。所以一般采用几乎边置的边置核心。


4.同直径同触地面积下大小核心轮相比较。大核心的轮子加速快,重量稍轻,散热更快,速度更快。但是更容易打滑,肉不够厚(核心占了部分聚氨酯,导致聚氨酯的量比小核心的轮少)导致唇边提供的弹性不如小核心轮。而slalom非常重视抓地力和唇边弹性,所以slalom比赛中使用的大部分轮子都是小核心轮。


5.轮子越软,轮子的抓地力越强,但是也越慢(不是绝对的,比如在石子非常多的山路上,75A的轮子就要比86A的轮子更快)。要根据比赛的路面情况来选择合适硬度的轮子。比如在城市的平整地面比赛,就用83A这样比较硬点的轮子,速度更快,但也不能太硬,会容易打滑。在路面不友好的山路比赛就用78A,或者更软的轮子,这样舒适感更强,通过性更强,抓地力更强。具体选择什么硬度要看个人喜好和经验了。


6.轮子的配方越弹,通过性越强(是指越野能力),假设轮子碾过一个小石子,这个时候轮子会发生形变,软弹的轮子形变量更大,恢复形变的速度也更快。这时你的脚底并没有强烈的震动感,可能没有任何感觉就碾过去了。而且越弹的轮子给你的回弹越强,因为你在转弯的时候不仅在压PU,还在压轮子,也就是在借助轮子的弹性来slalom。如果轮子配方不够弹的话,比赛就会吃亏。


7.轮子的尺寸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因为大轮子的加速慢,极限速度高,重量大。在分秒必争的slalom赛中起速快是非常占优的,因为比赛的时间非常短,所以可能还没等你起速,比赛就完了,大轮子舍弃。小轮子的加速快,极限速度低,重量轻。虽然其它方面都非常符合要求,但是极限速度低就决定了不能用太小的轮子。比如你用55mm的轮子1秒加到了极限速度,别人用70mm的轮子2秒加到了极限速度,但是你的极限速度只有20km/h,而70mm轮的极限速度是30km/h。可能前两秒保持领先,然后就被别人超了,并且越来越远(旨在说明道理,并非真实数据)。

所以经过了几十年的尝试与探究,人们把轮子的范围定到了70——75mm是有他的道理的。至于具体选择哪个尺寸,还是要看个人喜好了。


8.前后轮使用的一般都是直径相同的轮子,硬度可以前后一样。不过大部分专业slalom滑手前轮的硬度要高于后轮3A左右。前硬后软,前轮硬一点是为了提速快,后轮软一点是为了抓地强。如果嫌麻烦,前后轮完全一样也是可以的。


推荐几个常见的slalom轮:

ABEC11 ZigZags(reflex高弹配方)

ABEC11 BigZags(reflex高弹配方)

ABEC11 Centrax(reflex高弹配方)

Landyachtz Hawgs Mini Monsters

Landyachtz Hawgs 69mm

Sector 9 Race(69mm或72mm)宽直角轮子

Venom Cannibals

orangatang 4P

orangatang In Heat

Sk8Kings TURBO WHEELS - Aluminum Core 70mm


以及常用的海淘网站:

https://loadedboards.com/

https://www.sector9.com/

http://landyachtz.com/

http://www.abec11.com/

http://venomskate.com/

http://www.sk8kings.com/


五,轴承

在我的眼中,长板轴承这一部分虽然很深奥(因为轴承虽小,部件很多,每个部件都很重要,共同决定了一个轴承的好坏)但是重要性和其他长板配件比起来要小很多,但一样不可缺少。比如你原来用的一组国产钢珠轴承,现在换了seismic的黄盖陶瓷,但是你感受到的变化却很小。更静音,滑行更舒适,速度更快?(很多人没有感觉到速度变快)。所以轴承变化在slalom比赛中产生的差距可以说是非常微小的。不过专业的滑手追求的就是那么零点几秒。


1.一体轴承和分体轴承

长板轴承有一体轴承和分体轴承之分,同种轴承一体的一般价格要高于分体的。比如圣甲虫的分体轴承卖66,一体轴承卖100。一体轴承在做slide的时候,突出的内圈轴承相当于加长了阻力臂,使得作用于钢珠的力量减少,增加了轴承的寿命。一体轴承安装时也更加方便,不需要再在轴承之间加入轴承套管。在材料力学,力的作用与传递中讲到,力的作用传递中减少传递点会更稳定,而且传递点对受力的影响是呈几何增加的。一体轴承在高速slide时只有一个传递点,而分体轴承有两个传递点。所以相比分体轴承,一体轴承的摩擦受力更均匀,轮子锁死状态会更好,动作会更流畅舒适。分体轴承如果轴承套管不精密,在高速运转下和一体轴承的差距会更明显。(摘自长板吧村正少年对于一体轴承优势的物理角度回复)而分体轴承要弥补和一体轴承的差距就要采用精准套管了,但是价格昂贵。所以长板中,一体轴承个人认为要比分体轴承更有优势。


2.钢珠轴承和陶瓷轴承的差距。

陶瓷轴承比钢珠轴承更加坚固,更轻,摩擦力更小。因此可以在高速下转动的更多。坚固的碳化硅可以碾压污垢,而钢珠可能会对自身造成损伤。陶瓷的散热性能也要优于钢珠,尤其是高速下,对比会更加明显。陶瓷防水,不怕生锈,因此比钢珠更耐用,在潮湿的环境下甚至雨中也可以使用。但是陶瓷轴承的价格是钢珠的几倍,所以不是速度型玩家,不是土豪,并不需要入手陶瓷轴承。还有就是雨滑的问题,陶瓷轴承不是不生锈,是里面的碳化硅球不生锈,但是外面的金属圈一样会生锈。我自身使用bear钢珠和bear陶瓷刷街时感受不到什么区别。可能是个人水平太低吧。


3.轴承推荐。

专业的slalom滑手用Oust的轴承更多一些,因为Oust轴承的Met-Ol Lube润滑油性能非常优秀,非常顺滑,速度很快。但是润滑油流失的很快,需要时常维护。性价比较高的国产轴承圣甲虫也是不错的选择,滑行很安静,耐用度也比较高。但是速度上的表现就很一般了。还有Zealous轴承,这个牌子的润滑油不容易流失,虽然性能稍差,但磨合后会好很多。

轴承的性能基本和价格挂钩,如果经费充足并且追求速度的话直接上陶瓷吧。


六,讨论点

有一些东西我现在还没有想明白,所以需要发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如果对上述内容有疑问或者有不同的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

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下面是我没有写出的讨论点:

  1. slalom的后桥能为零度吗?如果为零度,在Tight Slalom这样需要快速连续转弯的比赛中,因为后桥无论怎么压都不会发生转向,只能靠前桥转向带动板子绕桩,这时板子必须走过一定距离才能让板尾也安稳过桩。即使板尾不碰桩,板子需要走过的距离也要比后桥有一定角度的情况长。但是在Giant Slalom和Super Giant Slalom这样的锥桶设置间距很长的比赛中,就不用担心板尾无法绕桩的问题发生了。这时后桥能为零度吗?后桥为零度在大间距绕桩的比赛中有什么优势吗?确实有速降滑手后桥是调到零度的,在GS和SGS中最主要的还是速度,桩的间距很大,没有后脚辅助也一样可以过。所以在大间距的slalom赛中感觉用零度桥也是可以的。

  2. 各个slalom比赛的后桥应该设置为多少度,前桥的度数会随锥桶间距不同而调整,那后桥也是这样吗?具体应该调整到多少度,以及理由是什么呢?我的看法是调整到7——20度之间,因为在这个度数下,可以保证后桥小角度稳定,但不至于为零,为零可能会导致板尾无法过桩。小角度下可以利用后脚的微调让板尾也发生一定的位移,极限过桩。而后桥如果角度过大,会导致后轮容易打滑,板尾位移过大,效率降低。

  3. slalom PU硬度选择图里并没有指明什么角度的桥用什么硬度。当然也不可能55度的桥和70度的桥用同一种硬度的PU,所以PU硬度随桥角度的变化曲线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比如我是60公斤,使用55度的前桥时用的是83A的PU,使用70度前桥时用的是75A的PU。这也是个人的喜好。如果非要列出变化曲线的话,应该从哪里着手呢?

  4. 板端路端只说明了板端一般比路端硬3A左右,5A以内。那如果板端PU用100A,路端PU用60A,在两端硬度相差非常大的时候会怎样呢?还有板端比路端PU软会发生什么呢?如果板端PU用60A,路端PU用100A呢?这个我是真想不到。。。还请评论区的大神来解答!

  5. 目前见过的slalom板面的板尾100%都有一个11,12度的尾翘,这个尾翘的作用是什么呢?我参考slalom发力姿势给出的理解是,尾翘在于填补后脚抬起的一部分空隙。后脚会抬起是因为slalom是一顺站姿,身体面向前方(参考单板刻滑站姿),前脚大概45度左右,后脚25度左右,在膝盖弯曲后,后腿的弯曲程度是自然大于前腿的。这时后膝盖会向前膝盖靠,后脚会抬起一部分。尾翘是为了弥补后脚抬起的这部分,让后脚始终和砂纸保持接触,不至于发生后脚脱离的事故。



参考资料:

https://stokedrideshop.com/blogs/how-tos/set-up-an-awesome-slalom-board

长板吧内对于板面,桥,pu,轮,轴承的所有相关贴

淘宝和各个品牌官网所提供的产品图片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