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非遗竹艺研修 现场报道】留住手艺,传承创新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竹艺研修班)”,围绕“强基础、拓眼界、立足当下、拓展未来”的宗旨,让学员们互动交流、协同合作、创新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与乡村业态发展的互动,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与城市生活美学之间的关系,提升竹文化的非遗传承发展与技艺创新水平。


理论课程 专题讲座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根据自身优势及学员的情况将“强基础”课程模块分为非遗通识、美术基础、设计基础、营销与传播等几大板块,邀请学术专家及市场前沿的设计师,通过优秀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生动演绎。课程中常以小组讨论、实物体验和相互交流的方式,来提高艺术修养、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上海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建君副教授从中国传统民俗和文人生活切入讲到当代手工艺,将设计匠心与文人雅趣引入课堂,当谈到香插时胡老师还现场点了一支线香,让学员们在雅韵香芬中感受手艺之美。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刘维博士从法律层面介绍了当代手工艺如何维护作品知识产权的途径,以及非遗保护所将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



跨界协同策展人、太火鸟智居生活美学板块创始人何根祥教授带来了“竹与生活”专题讲座,从竹材料特性切入,引用大量国际上著名设计师关于竹材料的优秀设计作品,让学员们开阔了眼界,拓展了创意思路,鼓励学敢于尝试,放手去做。




德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德国红点工业设计奖至尊奖获得者施斌副教授从美学的角度切入,从自然和生活中找美好的设计。匠人往往会注重专研技术而会忽略设计,所以手工艺人也需要跳出自己的思维模式,弱化传统手工艺的沉重感,把精湛工艺化为点睛之笔。子曰服饰创始人宋连生老师专题讲座以传统手工艺美学为本源的时尚,为竹艺班学员讲解自己如何使用各种传统工艺创新衍生品,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章莉莉老师则通过例举羌绣与设计师的跨界合作,羌绣礼服、羌绣椅子、海派旗袍这三个例子来展现传统手工艺与现当代设计师跨界的可能。


手艺交流 跨界体验


手艺人的核心是手艺本身,此次竹艺研修班的学员们参观了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刺绣工作室、陶瓷工作室、玻璃工作室、首饰工作室、漆艺工作室,感受跨工艺材料的相关知识和技艺。同时体验陶瓷绘画及拉胚,感受竹艺与多种材料结合的可能性,特别有些学员是做竹丝扣瓷的,更是感受颇深。通过提高学员传统手工艺的设计、制作水平,鼓励学员跨界合作,寻求新的创作灵感,来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





学员们还通过作品观摩交流分享沙龙,相互切磋学习,进行深入的技艺探讨。


社会考察 参观拓展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以外,组织学员外出考察,从竹子生长的地方开始,攀登莫干山竹海之道,亲身体验材料的自然生长环境。参观阿根廷公共艺术家费德罗大型竹制公共艺术《竹绽放》,还参观了竹扇制造厂,传承人纷纷与工人们交流讨论制作的工艺以及工序。





学员们还参观了2016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来自世界各地的非物质文化展品相当珍贵,从朝鲜油画、景德镇陶瓷、景泰蓝、明清家具到竹刻玉雕,大气磅礴,精妙绝伦,学员们参悟到国宝级工艺美术品中所承载的专注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学员们如同海绵一般,在一个个创意频出、精彩多样的文化互动的交流空间深入探究其工艺,不断学习钻研。为了考察活态的非遗现状,大家去了七宝老街,一条拥有悠久人文内涵的历史老街。参观了散落在古街巷里的一些手艺铺子,铁匠铺、竹器坊、琉璃坊等,在那些传统的手工艺店铺中寻找与竹艺相关的创新点。多样的学习方式,积极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在这里学习的学员们都受益匪浅、感触良多,自发性的讨论与跨界合作让我们看到了非遗保护的热诚和希望!


学员感想


老师们在传统工艺融入更多时尚元素、符合现代审美方面作了生动的讲解,这些方面正是学员们在创作中欠缺的。与荷兰设计师的创作互动交流等环节,也非常令人振奋,这种交流有利于创新和融合,对竹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东阳竹编传承人 何红兵


在各位老师的授课分享中,我受益良多,对于我所从事的留青创作而言,宋连生老师创作中的深刻感受,对我的触动很大!让传统的手艺能与时俱进,利用手工的集合,创造出独具匠心的艺术品,的确非常值得我们在今后更多用心体会!通过这十天来与各位同学、老师们的交流学习,大家都非常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上课都很认真,纷纷表示,希望在原有基础上,终能创作出新颖别致的新新艺术品!

——留青竹刻传承人 谈闻安





敬请关注公共艺术创意生活微信公众号,了解PACC最新资讯!





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

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下属的一个以学科知识服务社会,推进社会进步和探索创新教育机制的项目执行机构。围绕整合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文化资源,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培养人才,主要服务于现代公共艺术方向、都市手工艺方向和城市会展业方向,致力于推动社会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