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苏派鸟笼 | 专访"南笼泰斗"颜虎金大师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养鸟"  免费关注


?养鸟?

邀 请 全 球 养 鸟 爱 好 者 聚 会

本号24小时陪聊,关注聊聊看

关注公众号,即可进入养鸟论坛

全国1000多万爱好者,在?养鸟论坛?聚会!

靠谱健康产品推荐,可点击了解
足疗拖鞋走走降三高!白头发,洗头就能染黑
少林功夫,性力提升!艾灸治百病,随身灸!
失眠,解决方法曝光!固精不泄,强性延时!
最准天气预报,超准!乌饭叶染完头发是清水


南笼泰斗  颜虎金大师的鸟笼世界




昔日一个砖瓦厂的工人,如今成了苏式鸟笼的宗师和“南笼泰斗”。听起来,这有点像神话,或是天方夜谭。然而,这却是真实的。他,就是今年79岁的颜虎金。


颜虎金,1938年生,自幼喜爱养鸟。少年时家境清贫,12岁被迫辍学,14岁便拉起了人力车,1958年进苏州砖瓦厂工作。28岁,他认识了苏州制作鸟笼的高手陈瑞林师傅。


当他听说无人继承这一手艺时,便暗下决心要学会这手艺。也许是他的天生爱好和与生俱来的灵性,便很快地入了门。后来,他在地摊上发现了一本介绍苏州鸟笼的书,便如获至宝,如痴如醉地钻研起苏式鸟笼来,42岁时就干脆离开了砖瓦厂,以制作鸟笼为职业了。




鸟笼有“北派”、“南派”之分。北派鸟笼为圆形,以天津为代表;南派鸟笼为方形,以苏州为代表。苏州制作的鸟笼,即为“苏式鸟笼”,因为其方形,又被称为“官印笼”。


明清时期,苏式鸟笼闻名遐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清代冰梅顶绣眼笼,然而却失传了二百多年。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才有一位香港收藏家到苏州寻找到了清代鸟笼的踪迹,并通过一位老者收购到两只清代“冰梅顶绣眼笼”。


这位收藏家临走时,还留下了这二只鸟笼的照片。十多年后,颜虎金通过朋友找到了这二张照片,并按照片上鸟笼的款式、结构、造型潜心研究制作,终于在2008年获得了成功。


从此,清代冰梅顶绣眼笼在颜虎金的手里获得了新生,而且颜虎金将这种冰梅顶绣眼笼进行了改进,使之更精美,更坚固,充分体现苏式鸟笼精细雅巧的风格。


首先,他对鸟笼制作的竹材进行了煎煮加工。将竹材放在含有红花、朱砂等中草药及矿物质的水中煎煮,经煎煮后的竹材就成为“煎竹”,其色泽呈现棕红色,古朴稳重、清雅怡人,比原来的竹材更坚韧牢固,即使将竹丝作360°的弯曲也不会断。而朱砂的渗入则使竹材经久不蛀,不会霉变,而且年份越长,颜色越美。


其次在制作工艺上加以创新。近年来,他在制作鸟笼时创造了“绞丝工艺”,即将一根竹丝进行绞缠,使竹丝成为螺旋纹的新笼丝,使鸟笼更加精美。


三是在制作中运用了珍贵材料和多种传统工艺,使鸟笼更具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不久前,颜虎金和他的高徒陈传发,带来了几只鸟笼,给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陈列展出,供市民观赏。


其中:一只是《苏式冰梅顶葫芦藤绞丝绣眼笼》,一只是《苏式象牙冰梅顶绣眼笼》,还有一只是《苏式松鼠采葡萄竹节绣眼笼》。


这几只鸟笼确实不同凡响,其造型之精美,材料之名贵,制作之精致,都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可以说,颜虎金已经将鸟笼制作工艺发挥到了极致。


在《苏式冰梅顶葫芦藤绞丝绣眼笼》中,所用的材料有竹材、瘿木、象牙、金、银、铜等,运用的工艺有绞丝、浮雕、镂雕、圆雕、两面雕、浅刻、镶嵌、錾金、鎏金等,鸟笼顶部的70多根“梅梗”之间的组装全是卯榫连接,不用任何粘结材料。


有人试过,在其上面放一袋75斤重的大米,也安然无恙。说起来,还真是个奇迹!而颜虎金,正是创造这一奇迹的人。




与颜虎金初次见面,可谓一见如故。他向我们讲述了他的鸟笼,他的人生,他的愿望。但谈得最多的还是鸟笼。他谈得很轻松,很洒脱。他的举止言谈使我们感到了他的睿智和不凡。在他的身上,散发出一种儒雅博学的气息,一种善良豁达的气度。


他会说苏州评话,还会即兴作诗。尽管他恢复了失传二百多年的清代“苏式鸟笼”,被鸟笼爱好者奉为“南笼泰斗”,但却毫无骄气。他并不炫耀自己,倒是一味推荐他的徒弟。


在过去,业内将鸟笼制作的技艺称为“暗行”,秘不示人,但他却将苏式鸟笼的秘笈,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浙江临安、安徽黄山等山区的青年山民,帮助他们就地取材,掌握一门手艺,脱贫致富。




1993年夏天,他在去黄山采购竹材的途中即兴作诗一首,言道:“涉水齐吴近黄昏,登山滩培夏虫鸣。身带吴中雕虫技,云雾深处觅传人。 ”诗中抒发了他要将苏式鸟笼的制作绝技传授给青年一代的真诚愿望。


十年后,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2003年,100多个靠做鸟笼脱贫致富的浙江、安徽山区青年,各自带着自己精制的鸟笼来到苏州,给为他们传艺的颜虎金师傅做66岁大寿。这是他的荣耀!他感到高兴,但他更多的是感到欣慰:“苏式鸟笼”的制作技艺,后继有人了!





↓↓点阅读原文,极速查天气!

中央气象台32819个天气预报监测点!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