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歌乡弥渡,与歌有关的事非常多。据说登鳌桥的修建就是与一首歌有关。话说清朝同治年间,观音山人李作梅骑马来到江边,那时还没有桥,江中波翻浪涌,李作梅不顾一切,打马过江,不料连人带马翻天水中,经奋力挣扎,终于脱险。此时惊动了田中薅秧的农妇,未加思考,一曲山歌飞了过来。
蚂蚁过河玩胆大,
萝卜浇烛是粗心。
李作梅虽受到数落,但一想批评却是善意的,且十分到位,便产生了如果中举后,要倡修一座像样的桥,让来往的行人不再为难的想法。
后来他果然中了举人。回乡后,几经倡议、募化,在乡亲们的支持帮助下,桥终于造好了,两头有桥亭,亭上有菊村先生的亲笔题匾,名为“登鳌桥”,李作梅在大家的称赞声中写下了“过客何劳问渡,济人岂敢言功”的联语。
同时代的诗人师源,曾参与了桥的修筑策划,为此感情深厚,他有不少诗歌,都是写登鳌桥的。他的《大河前横》一诗,写出了当时江畔风光和江水情况,他写道:
河大堪称万里流,簷前俯视即寻幽。
横观波浪晨昏涌,反忆乾坤日夜浮。
树色葱茏堪走马,波光明净忆盟鸥。
松舟桧楫何须用,挽住狂浪得自由。
在登鳌桥依栏小憩,他写道:
偶向东行更向东,舆梁造就两江中。
咸知白石是桥处,岂隔洪涛无路通。
素履无尘堪走马,遥观不霁亦飞虹。
临流小憩思先事,三十年前成厥功。
诗后小注:“桥造于丁亥年(公元1887年),予所共事者也。”然后对登鳌桥赞叹了一番:
因山取义号登鳌,缓步奚宜举趾高。
杰构全资石皓皓,利行岂限浪滔滔。
卧波不减虹飞势,竞渡何须架鹊劳。
小坐观澜知有本,合当把酒论诗豪。
上达村文人杜应蒙先生,也撰联赞颂。诗云:
鳌秀峙东,景坡峙西,前人高架彩虹,以作东西毓秀;
锁云在南,天舟在北,此日新修画栋,而壮南北大观。
新中国成立后,因旧桥承重不了大车的通行,多次重修后成为水泥桥。新桥宏伟壮观,宛如长虹飞落。登桥凌风,东望鳌山峙秀,西览太极瑞云,南睹丰禾连乡,车水马龙,过者络绎不绝。
文/盛代昌 图/李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