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从驱魔看信仰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延 续 中 西 文 化 传 承


用 智 慧 点 燃 智 慧



1973年12月26日,由华纳兄弟推出的《驱魔人》,作为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现代恐怖电影,横扫当时北美票房排行榜首位,并于1974年获得奥斯卡奖-最佳改编剧本以及奥斯卡奖-最佳音响。


直至今日,它一直以恐怖、驱魔电影的经典之作,成为同类电影的一代范本。一如基努·李维之后再无康斯坦丁。


它的巨大成功,横亘在时代的山谷中,无论是随之而来的驱魔人2、3,还是驱魔人前传的电影,而后任何的改编或翻拍,似乎都难逃73年版电影光环下的阴影。

 

从宗教解读结构到神秘符号,以及到70年代的社会流行的动荡的文化背景,这部电影已被等多个方面剖析的非常深。所以我们今天是从那部由FOX改编,2016年度仅一季就被砍《The EXORCIST》着手,看一看恶魔与信仰的纠缠。


斯队长对芮根说:“I want you.”

她看见她的女儿面目狰狞,受尽折磨。

而她好不容易摆脱的童年幻想中的玩伴对她说,

hey Regan, I want you.

直到她说了我愿意。

驱魔好像成功了。

当她电影明星母亲第一次出现在她家的门口,称呼她为“Regan”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这部剧在致敬73年版的电影时,除了两个背景经历相似又表现不同的一对神父搭档,原是以长大后出走改名为Angela的Regan,延续了73年版的故事。也同时将她女儿身上的恶魔,沿袭了那个通灵板衍生出来的,一直没有离开的豪斯队长,这个她从小的幻想玩伴。

 

童年:幻想、通灵;恶魔、呓语、残忍、梦魇。

前者构成了人们记忆中模糊不清灵异神秘世界自我体验,后者构成了通向神秘黑暗之门的砖瓦。


孩子是最柔嫩、最纯洁、最富有希望的,他们最干净,也最无力,因此常常容易被世界投射,成为成人世界的受害者。

幻想没有任何的约束,能够钻向它所有可以感触到、不可感触的世界。



通灵是将幻想直接转换为“现实”的磁场,任何的灵体、不可知、神鬼之说,作为大众基本未知的领域,恐惧和向往总是并存在幻想驰骋的领域。


而通灵,将人们直接拉到了未知的面前,此时便不再只是幻想里无害的向往或是恐惧。


一旦它从虚空转换为现实能量的展现,我们便不可忽视地需要和它们相处。


而动物的天性告诉我们,一个明一个暗,当我们处于“被狩猎”的位置,陡然飙升的肾上腺激素,暗示着不安全的环境下,我们普通人却无能为力。


当它成为孩子的梦魇,这一朵朵希望之花被蚕食和破灭,就像在土壤里夭折的细细豌苗,便从源头将世界的灰暗感从深层里加重一分。


对于我们下一代的幼体,我们天性无法逃离对其切身的保护感,而从恶魔手里对他们守护又是如此言不及行,相照之下,对自身的渺小和绝望的窒息感又加沉一分。

 

驱魔好像成功了

她带着女儿回家,

却在屋子里以男人的腔调说话

“she invited me

 

Exorcist, 将幻想的负面赤裸裸地又不失夸张地展现在荧幕上,信仰作为善念的唯一的支撑,在人性面前显得那么矛盾,而梦魇和黑暗像潜藏在每一句话,每一个毛孔中,随时准备扭曲一个人的负罪感,增长一个人的恶意,从而侵夺他们的一生。


从警察到议员,再到地方主教,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灵魂,崇拜着恶魔带来的能力,正如我们崇拜着权力、地位、金钱,随意践踏着他人的权益,而安然自若,冠冕堂皇地称之为迫不得已。


与之相比,信仰的救赎看上去如此脆弱。从普通人到神父,恶魔逐渐蚕食着会,而教会作为相对善意和信仰的神的仆从、传道者,它的日渐式微,除了渲染剧中表现的恶势力的蔓延和它看似压倒性的优势,是否还暗含着当下社会价值观的偏向的折射。


消极、负面、无助、软弱、屈服。


看似无处不在的恶魔式胜利,无处不在的信仰的攫取。


实际却也是无处不在的人的胜利,以及无处不在地对自我的审判,以及无处不再的信仰的重塑。

 


如果我们去除掉生活中真正的灵异与恶魔事件,仅以其作为象征,扩大及整个社会层面来看,恶魔象征的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信仰的坚守象征的是社会集体利益的最大化。


所以在新时期运动中对个人主义和个人自由的极端崇拜,会以撒旦主义和恶魔主义为图腾,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或许有人会说,那么与之相对的是严苛的以信仰为基础的中世纪封建神学,这里的集体利益,是以要求人们服从最高的统治为基础,以保证最高限度的国家稳定,但不容忽视的是,这里所谓的国家稳定是为了维护教会的“个体利益”最大化。


虽然它不以恶魔主义为图腾,但此时的过于严厉甚至兜售赎罪券的森严的教会体系,却是展现在另一以信仰为表面以不断压缩个人合理诉求而实现的“个体利益最大化”了,而此时中世纪的各式灵异传闻在明面的信仰体系之下,却也是甚嚣尘上。

 

同样,剧中的噩梦、消极、恐慌和信仰的“动摇”,无论是意志不坚定的Father Tomas Ortega,沉浸在对没能再见母亲一面和前女友的不正当之爱中,教义和他内心的欲望的冲突,失去驱魔能力的Father Marcus 因为无法救那个孩子而陷入对神存在的质疑。


而女主Angela(Regan)则是在不断逃避童年的幻想召唤出的恶魔玩伴。


但这并不是信仰的失利,在明面上黑暗的胜利中,我们却无处不在地发现人性的天然属性和难以摧毁的信仰不断重塑。


 

她在屋子里以男人的腔调说话

她把门打开,拿着那根棍子,直直面对着豪斯

 

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或许是因为被砍而结束过于匆忙,仅仅开门与之作战就完成了驱逐。


不过单从象征意义角度来说,它们的存在本就是诱使人屈服于个人利益,同时用恐惧引起臣服的精神威慑力。它们摄取人心的控制力和精神恐惧感,悄然立足于我们从不敢正视的伤口。



任何不予以正视的伤口,那些事不遂人愿,都要被一次次揭开隐藏的伤疤,任谁都要去被迫面对心底的阴暗面。


这不是一句简单的“无限的爱”,“只要你相信,神与你同在”,“无限的光给予你无限的力量”就能解决的。


任何坚定的信仰都需要经受最严苛的考验,如果自己无法面对,那就由恶魔来翻出来让其鞭笞、质疑、痛苦,要么沉沦要么重塑而更坚定。


简单的一句“无限爱的光”, 就如同从不知冬日冰霜的花朵,一旦当北风席卷过大地,终究会陷入痛苦而刺骨的凋谢。


无论是阳光明媚,日照万里的晴空正午,还是黑暗滋生,寒风刺骨的深夜。无论是谁在这个世界上浩浩荡荡地进军,也无论是那种偏执的追逐熙熙攘攘,他们都同时存在,鞭笞也是考验,动摇亦是坚忍。


而人站在他们的中间,像行走在莫比乌斯之环之中,无限地循环,无论走出哪一步,都总会要直面软弱而不坚定的自己,正如他们一样,在动摇和伤疤的直面中,重新找到自己。


大多数的我们,谁又能捂着心口说,我从未伤心,从未内疚,从未怀疑,从未罪恶。


这一片黑白的汪洋大海上,是选择被揭开而臣服,还是主动去寻求答案。或许四面的风会带来航线的引向。



 作者:小月Via

游弋于四次元的神秘主义者、文艺女巫、恋猫、神秘学研究者,COA地占学院地占初阶导师


个人微信号:little_treenan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