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在那英雄辈出的时代,霸王项羽一句“彼可取而代之”激荡了多少英雄豪情,它流淌在一个朝气蓬勃的民族的血液里,至今久久回荡。
千百年来,“霸王别姬”的故事,一直传诵着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一瞬,已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
而这段充满历史悲情的一瞬,自刎而死的一代美人虞姬死后又身葬何处呢?骑车行乡记,再次追寻一段霸王的足迹,探询位于定远县二龙乡的虞姬墓,去走近那段历史,再次聆听那段感动千年的不爱江山爱美人而传唱千古的凄美绝响。
凄楚的角声
似血的残阳
哀愁而悲壮
乌骓马的咆哮嘶裂长空...
四面楚歌
如潮水一样涌来
穿透黑夜的帷幕
响彻天地
我愿意为你
被放逐天际
只要你真心
拿爱与我回应
失去世界也不可惜
(图为:位于安徽定远二龙乡的虞姬墓)
千年的历史,看似详实,却也留下太多的争议。一个人的墓葬,本因简单明了,可偏偏在后世,却总是争来争去,考证求证不断。虞姬究竟葬于何处,各地多有争议,有灵璧、定远、肥东、江浦等地之说,而如今较为广为人知的有两处:一座是在灵壁县,一座是在定远县。那么虞姬究竟葬于何处呢?
查阅相关记载:初唐·《括地志》:“虞姬墓在濠州定远县南六十里,长老传云:项羽美人冢也”。宋·《太平环宇记》曰:“虞姬墓在定远县南六十里”。宋·《方舆胜览》记录了身首分葬的传说:虞姬冢在定远县南,今宿州也有墓,相传是灵壁葬其身,此葬其首。《明一统志》:“虞姬墓在定远县南六十里,俗称‘嗟虞墩’”。
(图为:定远靠山古城的“阴陵城遗址”)
从项羽阴陵迷道(定远阴陵古城遗址),到定远二龙乡虞姬墓,再到身死东城(定远大桥乡油坊李),霸王别姬的历史脉络在古老的定远大地上基本是清晰可寻的。只是关于虞姬身首异处的分葬,却也给史学留下了难解谜团。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里说: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绐”就是骗的意思。司马迁明确说出,这田夫骗了项羽,故意指错方向,致其人马陷入沼泽,浪费了宝贵时间。等到这一百多号人从沼泽中折腾出来,准备再次择路东向时,灌婴骑兵追至。双方一番激战,汉军死伤无数,项羽身后也只剩下二十八骑。
你无法想象,这千年的包袱,竟或能改变历史的一刻,史学家会把这根压在项羽失败最后的一根稻草让一个陈铎田夫(定远县至今保有陈铎祠堂)背负了千年!我甚至想,陈铎一乡村老农,自然几乎是与世隔绝之人,,更没想过去左右历史,他唯一可能的是面对从未见过的高头大马,吓的惊慌失措,因为匆忙之中二人会错了意,亦或方言的差异,最终指错了道罢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把他钉在这千年早已注定输赢的棋局之上。
自然,你也难以相信,一个爱江山更爱美人,生为人杰、死亦鬼雄而不肯过江东的一代霸王,会把自己心爱的女人身首异处,一路奔袭五百里地,“身葬灵壁,首葬定远”之说了。
(图为:熊明陶)
由衷地敬佩有着定远文史通的熊明陶老人对于定远历史、典故、传说多年执着的探究精神。在他出版的《定远史话》对“项羽垓下白败逃路线等问题考辩系列”著作中,对关于“霸王别姬”究竟在何处?进行了细致而严谨的考辩,引经据典:从虞姬不是死于垓下,"霸王别姬"于阴陵、"霸王葬姬"于东城、灵璧虞姬墓不见于正史,是后人所讹托的五个方面论证了:虞姬墓在定远县南60里的嗟虞墩;嗟虞墩,即项羽虞姬墓。定远虞姬墓就是虞姬所葬之处!
灵璧虞姬墓呢?墓与垓下东、西相距70华里,当时重围之中就是虞姬自刎,尸体也应该在垓下就地埋葬,怎能尸首分离到灵璧东15里,渡过南北两条沱河呢?
只可惜,如今灵壁县的虞姬墓无论是从宣传还是建设修整都的已具规模,而位于定远二龙乡虞姬墓仍是一墩荒丘。只有一碑刻: “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横幅 “巾帼千秋”的石刻碑记立与墓前。
(图为:定远靠山古城村的“陈铎祠”,陈铎即为阴陵迷道中的“田父”)
(图为:古阴陵北三里马湾谭内“少十步”,图为留下的马蹄印)
据说当年项羽追赶刘邦经过小石瀑时候就差遥遥十步之距就把刘邦给逮着了,现在到位于古城村的小石瀑,仔细勘察,还能清晰的寻到留有当年两位将军的马蹄印,马蹄印也最多不过相差仅仅十步之遥,所以后来人们就命名“小十步”。
各位看到这,是不是觉得很奇怪?本来是刘邦的军队追项羽,而到陈氏族谱,还是少十步传说,又变成了项羽追刘邦?主角没变,情节翻天覆地,俨然一出《罗生门》。在此,我也无意再探讨史记于族谱谁追的谁了,但有一条可以肯定,定远靠山古城的陈铎就是那位“田父”!
十年前到访的"少十步",为好奇赶来的孩子们留下一张合影。如今,他们都长大了。
(图为:位于定远大桥镇油坊李的“东城遗址”)
“东城,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二二三年)灭楚后置九江郡;郡治寿春,辖十县,东城县为十县之一,因在郡东故曰东城。时辖范围东临东阳(今天长县东阳镇),南连历阳(今和县),西接阴陵(今定远县永康镇古城村),北靠钟离(今凤阳县临淮镇)。
秦后,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南朝(更名定远)、隋(更名临濠)均在此设置县治,唐(复更名定远)天宝四年(公元七四五年)废。
关于东城,《史记·项羽本记》《史记·陈涉世家》、《汉书·高祖本记》、《汉书·灌婴传》等文献多处出现。王国维《观堂集林·秦郡考》、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淮 水》等均有东城地理位置记载。唐李泰《括地志》注“东城县故城在濠州定远县东南五十里。”
一一一 引自定远东城遗址所在地《东城简介》碑文!
油坊李的村民们。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
仓黄不负君王意,独有虞姬与郑君。
苏轼曾经游历到此凭吊,闻孤坟残阳,微草星花,却不见当年霸王盛气,只独留美人孤魂,十分感怀,写下了这首《濠州七绝 虞姬墓》。
项羽(前232年—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秦末时被楚怀王芈心(又名熊心)封为鲁公,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统率楚军大破秦军,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高祖刘邦所败,在东城(今安徽定远)自刎而死。死时,年仅三十一岁。
虞家有女过江东,玉洁冰清气若虹。
不羡嫦娥奔皓月,偏随竖子傲长空。
青萍三尺为君舞,珠泪一帘因尔笼。
勿叹势如墙上草,妾魂化剑斩奸雄。
虞姬,名叫虞妙弋,世称虞美人(?-前202年),相传为江苏沭阳县颜集乡人,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合围于垓下,项羽对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虞姬为楚霸王起舞,含泪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虞姬为免项羽牵挂,自刎于其面前。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那不舍的江山、那深爱的美人...竟不过都是过眼云烟。
人世间有百媚千抹
我独爱爱你那一种
伤心处别时路有谁不同
多少年恩爱匆匆葬送
定远虞姬墓。
初唐李泰的《括地志》、《明一统志》、《定远县志》均载:“虞姬墓在定远县南六十里,俗称‘嗟虞墩’”。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南唐后主李煜咏项羽宠姬虞美人的一首虞美人词,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唐代无名氏《虞美人》一词,也是写虞姬的: 帐中草草军情变,月下旌旗乱,揽衣推枕怆离情,远风吹下楚歌声。正三更。 乌骓欲上重相顾,艳态花无主。手中莲锷凛秋霜,九重归去是仙乡。恨茫茫。
女人如花,花似梦。这吟咏项羽宠姬虞美人的虞美人词式,一直是诗人们不解的情怀。
言归正传。
2017年2月19日(周日),再次骑着单车,一天骑行往返80余公里,去探询位于二龙乡的霸王别姬处·虞姬墓、以及明·大将蓝玉的凉国公府遗址。
一直以骑游的方式来探寻家乡的风情和荣耀,就此写下流水似的图文,自娱自乐尚可牵强;近来,随着骑游图文被三色定远及相关媒体关注,看到网友的每一句留言,才深思惶恐不安起来,深知网友的这份厚爱,更多的是因为图片触碰了深藏在我们每个人心间的那份浓浓乡愁和对家乡的无比热爱;顺风粗浅的文字不能表述每个人对故乡情结的万分之一,以及所涉及历史真实的不够严谨、偏差,不正之处还望大家包容,指正!
谁不说俺家乡好!这是份质朴不变的情怀!若干年前,我们总认为故乡一穷二白,一无所有,很多人远走他乡…随着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定远早已是旧貌换新颜,城市多了公园,乡村多了规划,连接大都市的高铁更是让定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太多的发展变化让生活在小城里的人们深切感受到了生活在这里的美好!也正是在这大发展过程中,我们更期待能保得住留存下来的宝贵历史遗迹,还有这一片青山绿水,能让我们每一个土生土长在定远的人守得住一份乡愁!
定远千年古县,将相故里不是浪得虚名,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历史脉络可寻,保护开发宣传好这份历史的荣耀,已是在现今改革发展大潮中的当务之急,为此,有了"顺风行乡记"系列游走图记,希望能用绵薄之力积与此,馈来时之需!在此感谢网友们的厚爱!顺风“骑车行乡记”,行的是定远的这片热土,记的是一份对家乡的无比热爱!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春水一望微茫,无限青青麦里、菜花黄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一幅乡村画卷,一份简单和美好。
从定城出发,经张桥镇,一路骑行40公里,来到了定远二龙回族乡。该乡是安徽省少数民族人口集居最多的民族乡。
具有回族风情的建筑风格。
很有民族特色的乡镇。
定远,有着千年古县,将相故里之称。仅这乡村一隅,就有着明朝大将蓝玉的凉国公府遗址和霸王别姬的虞姬墓,历史积淀十分丰富。
说起大明王朝,定远可就不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县了。在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就出了300多位将相侯为大明江山社稷贡献了才智,抛洒了热血。有辅佐皇帝的李善长、董槐等名相,有叱咤风云的大将沐英、蓝玉等众,更有让朱皇帝依靠起家的老丈人:郭子兴!还有郭子兴培养出的大脚马皇后均是定远的这一方水土孕育出的,随着明朝的兴起到衰败,定远在这段历史的时空里可谓将星璀璨,人才辈出。
然而,伴君如伴虎,在这份荣耀的背后,还有那么多屈死的灵魂;在那些为朱皇帝开疆拓土的淮西派开国元戎中,半数的将领结局大多不妙,而结局最惨者,当数凉国公蓝玉一族,坐党夷灭,受株近15000人......算得上是千古奇冤。
早在2007年10月份,第一次骑车来此探询,这转眼已近十年过去了
真实的朱元璋,超乎你我的想象!代替蒙古人而起的是一个汉民族组建的明王朝。不过,这并不等于汉人恶运结束,反而是一个更漫长黑暗的开始。
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明政府统一华夏,汉人自然地升起一种愿望,认为蒙古人统治的黑暗时代已经过去,汉民族自己建立的政府,应该跟历史上若干伟大的王朝一样,至少在开创初期,呈现一片蓬勃祥和的欣欣向荣气氛。
这种愿望并不奢侈,然而,汉人的命运太坏,,不是刘邦,不是李世民,而是朱元璋,现实走上一条更黑暗的道路。,完全采用七世纪武则天当政时期来俊臣的冤狱手段,但残酷的程度,却使来俊臣所作的,看起来好像儿戏。
而最重要的两次行动,一是胡惟庸冤狱,一是蓝玉冤狱。这俩位可都是冤死的定远老乡啊...
胡惟庸(定远人)是朱元璋的宰相,极有才干。在本质上,自卑感过重的领袖跟有才干的干部不能并存。1380年,“有人”告发胡惟庸谋反,勾结东方大海中的日本,准备在宴会上杀掉朱元璋(参考来俊臣的《罗织经》,就可了解,当权人物决心除去某人时,自会“有人”告发他谋反)。朱元璋把胡惟庸磔死,屠灭三族。
过了漫长的十年,到了1390年,朱元璋宣称,他又发现已死的胡惟庸的新阴谋和新同党,于是展开全面逮捕,连朱元璋最尊敬的开国元老,77岁的宰相(太师)李善长(定远人),都包括在内,共处决二万余人。朱元璋还编撰一本书,名《奸党录》,附录李善长的供词,昭告全国。
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党追问,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年七十六岁。。
三年后,1393年,。“有人”告发大将蓝玉谋反,立即逮捕下狱。然后发表蓝玉的供词,蓝玉在供词中承认准备发动兵变。于是蓝玉被磔死,灭族。根据口供牵引,被灭族的有一万五千人,其中有一个公爵,十三个侯爵,二个伯爵。若干人早已死亡,但朱元璋的法律是追溯既往的,所以死者的子孙仍要抵罪。朱元璋又编撰一本书,名《逆臣录》,昭告全国。
蓝玉的凉国公府遗址位于今天的二龙街道北大街,作为被朱元璋定性的叛臣,正史上也就很难找到当年有关蓝府建筑上的记载。
位于定远二龙乡的府址早已夷平,现在只存有无头石狮一只,凉国公井一口,井壁为三棱形砖砌成,原深33米,现深16米,石柱绳印较深,有说蓝玉伏诛后,其全家悉投此井中死,同样无考。
图为2017年2月19日,再次骑行来到蓝玉井处。
十年前的2007年10月24日,第一次骑行探询蓝玉井。后投稿被报纸刊登后,蓝玉井被更多人知晓,据老妇说,来此探询的人就日渐多了起来。
蓝玉古井位于二龙蓝玉街北的一个小院内,住着一对磨豆腐为生的王姓夫妇(老头现已去世),因为古井的传说,他们也不食用井中之水,许是相传六百年的冤气所困吧。井栏一圈尚见古砖,但深不见底,观之甚惧。
井下是否真有冤魂已不得而知,但15000余条鲜活的生命却是在那一场浩劫中丧生,以至于蓝氏后人为避祸,不敢姓蓝而改姓青,相较于2000多年前发生在近处霸王别姬的那场肝肠寸断,大明王朝的这场腥风血雨,一宗冤案,九族同难,其惨烈程度,何止百倍千倍。
十年前探询蓝玉井
十年前的照片。如今老妇人已76岁了。
还有块老宅的古砖。
说起渐为人知的蓝玉井,老人家说,现在来看的人也挺多,只是这里没什么看头了,就一井,还有门口的一残缺的石狮;还有位于肥东县的蓝玉祠(也曾去探询过,是蓝玉的大儿子回来居住过,后,肥东蓝氏后人所建)的人来过,要走了几块古砖。
邻县尚能建蓝玉祠,而我们守着凉国公府却无所作为,所闻所见,着实令人感叹!
老人记起了十年前被我登报报道的往事,自是亲近了几分。看着我对这些古迹十分感兴趣,以为我是考古的,就说,这砖你要,就拿去..我笑说,我感兴趣,是因为我希望有人要好好保护它们,也希望老人家好好保护这些仅存的遗迹,让这份历史还有脉络可寻,期待有早日开发保护的机会!
门口仅存的一个石狮残像。
一来一往的探询,竟已十年。
位于二龙乡蓝玉街的古清真寺,建于明成祖永乐六年(1408年)
古寺有古井;古井的珍贵莫过于这些岁月的痕迹
话说,蓝玉一案,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回族将领、武德卫指挥使王英率回族部众至蓝府城,将蓝府满门抄斩并灭九族。蓝案平息后,王英受旨定居蓝府城,世代子孙繁衍,形成一较大的聚居地。因此地系池河及其支流贯穿南北,中间岗地横亘,居民以王姓回民居多,故而改称“王回岗”。 王氏宗谱序云:“始祖英又名赞者,籍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住矛肖矛亍胡同,明初授武德卫指挥使,从二龙出征以功得封。将军身乘黑马,成祖尝以黑马将军呼之”。
明成祖永乐六年(1408年),王英于蓝府城旧址(今二龙乡政府所在地)街南头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清真寺
抗日战争期间,清真寺正殿被破坏,今日所见清真寺系1987年重修,对清真寺的大殿和北面三间讲学堂修缮一新,并新建了望月楼和四间水房。
有种朝拜,叫信仰。
离开蓝玉井,继续我的骑行之路,前往位于二龙乡谭村的虞姬墓
碧水连天我独行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离开二龙集镇往北骑行数十里,来到位于定远县二龙乡的谭村(离二龙街上还有接近3—4公里远)即寻得了虞姬墓,当地人叫“嗟虞墩”,而虞姬在当地也被亲切的称做"虞姬娘娘"。
垓下的悲歌,在秦汉的砖瓦里,穿越历史的残墙,在二千多年前的秦汉之间,浅唱千古的呛痛。虞姬一身轻衫,一纤东风,乍起了虞姬的一把古铜色的血剑,一舞就是二千年~~~,乌江的烟波,卷走了项羽的尸体,也卷走了虞姬的容颜....
虞姬墓地周围有大片的树林环绕,墓地的旁边是几十棵松树衬托其中,为曾经凄美的故事增添了一番凭怀吊古之意境。
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不可思议。因为就家庭背景,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很多人觉得这个刘邦怎么会战胜项羽呢?
项羽是贵族后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刘邦是沛县小混混,是平头百姓一个。然而,两个人较量的结局是: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同心同德,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
作为对手,项羽完全未能意识到刘邦的强大。他孤傲自负、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一错再错,终于兵败垓下,身死东城。
没有什么三生三世,那段霸王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故事,如今已是一丘荒土,埋葬于定远大地上。
沧海桑田,霸王的功业已经不再重要,而流传下来的只是千古传诵的凄美爱情故事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往事不要再提
人生几多风雨
纵然记忆抹不去
爱与恨都还在心里...
爱情,千古的话题,也许真正的爱,恰如一句歌词“因为爱着你的爱,所以梦着你的梦”,爱是彼此,爱是你我!纵使此一别千年,在与世隔绝的那一刻,我也知道就此一生,梦里魂里牵绊的仍是你!
项羽与虞姬,演绎了一场千古不朽的爱情悲剧!英雄与美女,战争与爱情。烟云过往,在千年以后,早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流传佳话。
虞姬,才艺并重,舞姿美艳,有着“虞美人”之称的女子。当她看到项羽的时候,她就知道这个男人便是心中的“白马王子”,她也就知道这个男人一定会成为济世的才俊,她也知道这个男人将会成为一代枭雄。于是,她愿意跟随力拔盖世者。也许,只有项羽才能带走虞姬的心,只有项羽才能占有虞姬生命的全部。
霸王别姬,一种充满悲情的爱情结局,也改变了历史的统治格局,把秦王朝的统治集团杀得胆战心惊。有了虞姬的出现,项羽才会成为乱世中的大英雄;有了虞姬的相爱,项羽才会成为挽救秦末天下百姓的匡世英雄。
项羽与虞姬,他们的爱情,在洒满鲜血的垓下,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也终于在秦汉之间的乌江里,滚滚向东流。历史不再给他们重生,不变是他们感天动地的不朽爱情,不变的是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历史之痛,不变的是虞姬缠绵红尘的一绝舞剑,不变的是痛吟了千年的四面楚歌。
项羽,远了;虞姬,也远了;
远了,乌骓马;远了,江东的父老。
爱在垓下,情断东城。
远了,这传颂千年的爱情。
如今荒草丛生,不见当年虞美人
多年的骑行,转眼已十多年。这份与户外骑游的方式,今天看来,也美好如画。利用休息日,骑着单车,踏遍了定远的山山水水,发现并热爱家乡的每一处有风景的地方,通过图文游记,记录着,宣传着,并以此为荣,希望古老而美丽的定远让更多人知晓。
有一种美,叫自然;有一种真,叫纯真;人生亦是,如若初见,何其美好!
历史早已经烟消云散,而忠贞凄美的爱情却传诵了千年。如果霸王有灵,再魂回此地,面对心爱人的墓地,想必定会肝肠寸断,悲痛不己吧。如今美人已去,空留一墩荒丘冷落郊野,孤独惨淡,令人感叹。
爱江山还是美人也往往是一念之间。看似简单的选择,往往是赌上了一生的追求。
项羽的选择无论是何,都是他英勇性格的展现。选择如何,结果怎样,这一切都无所谓了…霸王别姬的故事之所以千年传诵,我想更多的是因为人们喜欢上了爱情至上的英雄 一一 霸王项羽!
历史文化旅游正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使之成为旅游的品牌,以引领和带动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一个地方发展软实力的共识。作为一个网民,衷心希望在我县境内这一富有传奇色彩的旅游景点早日被开发,让更多的人来此凭吊访古。
定远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厚重的文化禀赋、绿色的生态资源,有着很大的旅游产业提升空间,深度挖掘厚重古色文化风情游,尤其应突出传颂千古的霸王战死的古东城、虞姬冢等历史悠久、文明淳厚,人文荟萃、名家辈出的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进行大力宣传和深度挖掘厚重古色文化风情游。
定远虞姬墓,历史文化品位和知名度高,旅游开发价值大,现水泥道路修至墓旁,据说政府已规划200亩土地期待有识人士前来投资开发,希望早日实现。
行文至此,想起已经85岁,对发生在定远大地上的历史研究了近半个世纪,被人称为定远“文史通”熊明陶老人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促使自己一直致力于从事当地史学研究的动力是良心,眼见其他地方为没影的古迹都争的面红耳赤,可定远拥有如此多的历史古迹和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却日渐损毁,无人问津,作为定远县的一员,我觉得心痛无比。” 熊老说,他唯有用笔将这些都记录下来,也算是留给后人的礼物,让他们有迹可寻,有据可查。
顺风深以为然,并由衷的钦佩熊老的这份用心良苦!也更加觉得,这份对家乡历史的研究与探寻是十分有意义,和十分必要的!
顺风肤浅的图文,对历史的真相曲折,都只是一己之见,空凭一腔热忱,只想把定远的历史用图文的形式挖掘展现出来,接点地气,有点看头,让历史照进现实,渐而让历史不再遥远。通过对定远历史遗迹的探寻,让千年古县,将相定远实至名归!若能引起重视,能进一步发掘,保护,自是一件无量功德!深知浩瀚历史,此等小游记,只可笑看,不足为道!本着骑行加摄影的爱好,只为留下些有迹可寻的历史脉络,积于此,若能给观者有所启发,对拓宽你的研究思路能有所帮助,那便是对自己的最大宽慰了。
文中史料,诗文由于使用的资料繁杂,没法一一注明出处,仅在此向资料的原始作者表示最衷心的谢意!是以记!
作者:顺风
图文来源:三色定远
美不美家乡景!无论他乡风景多美,这世上有种美却无可取代,那就是家乡美!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定远,知道我们的家乡这段悠久的历史,并骄傲着!自豪着!
美丽定远,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