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月到中秋分外明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中国人对于月亮总饱含着无尽的想象和特殊的情感。自古以来,月亮就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从最初的抬头仰望到后来的伏地祭拜,最终形成一个与月亮有关的节日——中秋节


在古代,我们把农历每季的三个月,分别称为孟、仲和季,因为农历八月正处于秋季的中间仲月,而当月的十五日又正是这个月的正中,故八月十五被称为中秋。


1

千里共婵娟与月相关的作品


月亮是很多文人墨客喜欢的创作题材。古人的诗词中以“月”为题的作品,不胜枚举,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李白的《静夜思》和苏轼的《水调歌头》。



《静夜思》写“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客居他乡的游子,以月来寄托思乡的深情。《水调歌头》中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用“月圆、月缺”来形容人的“悲欢离合”,最终落回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念和祝愿上。


从上面的诗词可以看出,中秋之夜,圆圆的月亮在古人心目中是团圆的象征,八月十五也因此成为“团圆节”,成为重视家庭观念的中国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赵佶 · 闰中秋月帖


此帖释文:“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因怀胜赏初经月。兔使诗人叹隔年。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夜助婵娟。鳞云清廓心田豫,衰兴能无赋咏篇。”此帖书于北宋大观四年庚寅闰八月,赵佶时年二十九岁。


2

嫦娥闭月栽桂枝—月宫中的神灵


提起月亮,人们随口就能说出嫦娥、玉兔、月蟾、吴刚等一系列人物。月神也有很多名字,多种化身。像道教称月神为夜明之神、太阴星君;有月光普照菩萨、月光菩萨、月天;民间的有月宫娘娘、月娘等等。


关于月亮的传说,民间流传的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


清 · 梅月嫦娥扇面


明 · 蟾宫玉兔图轴(局部)


3

 岁岁中秋祀月光—祭月


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民间也有中秋祭月之风,按习惯是春季仲春(二月十五)早晨祭太阳,秋季仲秋(八月十五)晚上祭月亮,所谓“祭日祭月不宜迟,仲春仲秋刚适时”。


帝王祭月都有专门的场所和仪式,明清两代皇帝祭祀月神的月坛在今天的阜成门外。每年秋分之时,帝王若亲往月坛祭拜,则将身穿月白色朝服,带绿松石朝珠,腰系龙纹金方版饰白玉朝带。大约在傍晚六七点钟,前往月坛祭月。



清乾隆 · 月白缂丝五彩金龙单朝袍(左)清 · 松石朝珠(右)


4

领宴归来夜色清—中秋赏月


皇帝如果不前往月坛祭月,也会在宫中进行简单的祭拜。八月十五夜晚,宫殿监率各处首领太监在钦安殿前设供案、“夜明之神”的神牌、香烛、燎炉以及拜褥。供桌之上摆着四十九种供品,到了良辰吉时,皇帝率先行礼,然后由皇后带领内廷宫眷拈香行礼。


行礼过后,则是赏月观灯,品尝内廷制作的月饼了。与皇家不同,民间的祭月更加侧重于赏月等娱乐活动。每当中秋月亮升起,在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案桌之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清 · 弘历观月图


乾隆帝即位第六年起,开始巡幸塞外,至乾隆六十年,共巡幸塞外四十九次。在避暑山庄度过四十八个中秋节,其中避暑山庄的“云山胜地”,是当年乾隆帝中秋赏月吟诗的地方。图中乾隆帝身着汉服在童子陪伴下悠闲地饮茶赏月。




有元一人:赵孟頫的这一生

一个18岁少年,不到半年所作的画,如今被上万人排队观看!

抬头45°,仰看紫禁城不一样的精彩

“水晶宫”浮出水面,再续端康皇太贵妃100多年的心愿!

故宫的玻璃结实不?天天几万人趴着

皇帝的爱犬,你肯定没见过!

斩首,并不是在午门!

太和殿的脊兽,个个很强硬

一篇文章读懂清朝十二帝(干货来了!)


【故宫文化创意小提示】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无他意。若有不妥之处,请留言告知,万分感谢。


关注公众号后,回复“新展”

   “弘治 正德瓷器对比展”展图已更新!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