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琴材简要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图为桐木琴

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音乐史料。

    因古琴琴材的差异性,使得琴音出现苍老、清亮、浑厚、圆润、古朴、清灵诸说,而琴的“四善”(苍、松、脆、滑)、“九德”(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则是前人对古琴琴材及音韵的总结。古琴音色各俱千秋,是古琴音乐魅力之一。正如《梦溪笔谈》所言“以琴言之,虽皆清实,其间有声重者,有声轻者,材中自有五音”。(1)

    古琴琴材通常以桐木为主,面桐底梓最为常见,此外尚有栒木、漆木、松木、荔枝木、伽陀罗木、杉木、楸木等皆可做为琴材。现将所知有关琴材考据略述如下,以为抛砖引玉并冀得同道斧正。

   

 图为青铜(中国梧桐)

 一、桐木
    

    《诗经.定方之中》载:“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定方之中》当作于卫文公的晚年或死后,这篇具有史诗性质的诗作,追叙了当时事情,即公元前658年齐桓公率领诸侯助卫迁都楚丘,及卫文公文治武功,中兴卫国的史实。
    可见春秋战国之际,就已知椅、桐、梓、漆四种树材皆可用于制作琴瑟。《诗经.定方之中》堪为存见最早的史料记载。
    《新论.琴道》(2)载:“昔神农氏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七发》(3)言:“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于是背秋涉冬,使琴挚斫斩以为琴,野茧之丝为弦。”则是汉代有关前贤斫桐为琴的记载。
    又《洞天清录》(9)载:“昔吴越忠懿王能琴,遣使以廉访为名,而实物色良琴。使者至天台宿山寺,夜闻瀑布声,正在檐外,晨起视之,瀑下淙石处正对一屋柱,而柱且向日,私念曰:‘若是桐木,即良琴处在是矣。’以刀削之,果桐也,即赂寺僧易之。取阳面一琴材,驰驿之开乞,俟一年,斫成,献忠懿,一曰洗凡,二曰清绝,逐为旷代之宝。”
    可见五代之时,斫琴已知选古旧材之道,且以峄阳桐为佳。
   

图为梓木


 1、梓木
    《左传.襄公二年》:“穆姜择美檟,以自为梓与颂琴。”
    杜预注:“梓,棺也。”梧桐别名。《尔雅.释木》“梓、梧”,郭璞注“今梧桐”,郝懿行义疏:“棺谓之梓,古者以桐为棺,因而桐亦名梓。”
    又《古琴疏》(4)载:“伏羲时,婴烟贡梓,帝命下相柏皇斲而为琴,一曰‘丹维’,二曰‘祖戕’,三曰‘委文’,四曰‘衡华’。
    《说郛》(5)载:“祝融取瑶山之梓作琴,弹之有异声,能致五色鸟舞于庭中。琴之至宝者,一曰‘皇来’,二曰‘鸾来’,三曰‘凤来’。”
    综上可知梓木作琴古已有之,梓木亦即桐木。古时桐木也用于棺木,而后代棺木亦有用杂木,故棺木、梓木不可等同而论,应细加察之。
    2、霹雳木
    《霹雳琴赞并序》(6)言:“‘霹雳琴’零陵湘水西,震余枯桐为也。始,枯桐生石上,说者言:‘有蛟龙伏其穴,一夕暴震,为火所焚,至旦乃已。其余硿然倒卧道旁,震旁之民,稍柴薪之,超道人闻,取以为三琴。琴莫良于桐,桐之良,莫良于生石上,石上之枯又加良焉。火之余,尤加良焉。震之于火为异,是琴也,既良而异合而为美,天下将不可载焉!’微道人,天下之美几丧。余作赞辟,识其越之右与左,以其著事,又益以序,以为他传。辞曰:‘惟湘之涯,惟石之危,龙伏之灵,震余之奇,既良而异,爰合其美,超实火之,赞者柳子。’”
    又《广博物志》(7)载:“列子尝游泰山,见霹雳伤柱,因以制琴,有大声。”
    可见桐木或其它成材,经自然雷电火焚之后,木液尽失,也为斫琴佳材。
    3、木鱼
    《鱼琴赋并序》(8)载:“丁从事获古寺破木鱼,斲为琴,可爱玩,潘叔冶从而为赋,余又和之,将以道其事,而寄其怀。赋曰:‘为琴之美者,莫若梧桐之孙枝,夫其生也,附崖石,远水涯,阴凝其液,阳削其皮,曾无漫戾,而沈实之韵资。噫,始其遇,匠氏也,有幸不幸焉,故未得尽厥宜,其于不偶,若陷于夷,刳中刻鳞,加尾及髻,宛然而鱼,曰击而椎,主彼齐众之律令,则声闻嚣尔而四驰,粤有好事者,竭来睨之,取为雅器,制拟庖牺,徽以黄金,弦以缠丝,音和律调,乃升堂室,呜呼,琴兮,遇与不遇,诚由于通窒,始其效材虽甚辱兮,于道无所失,今而决可以参金石之春天焉,无忘在昔为鱼之日。’”
    木鱼晨夕近钟鼓,为金声所入,亦为斫琴良材。
    “琴虽用桐,然须多年木性都尽,声始发越” (10)琴材“以桐面梓底者为上,纯桐者次之,桐面杉底者又次之,琴取桐为阳木,梓为阴木,木用阴阳,取其相配,以召和也。” (11)桐木为落叶乔木,常见有白花桐,楸叶泡桐,川桐等。其材质轻软,富有弹性,纹理细致,不易为虫所蚀,且隔热防潮不易火烧,为制乐器良材,其中以白花桐最佳,若桐木年代久远,其木质木液尽失,木色全无白色,紫色透里,纹理细密,不翘不裂,堪称最佳斲琴之材。
    如:唐琴“九霄环佩”面桐底杉,(现藏故宫博物院);
    宋琴“叠山号钟”面桐底梓(杨宗稷《琴学丛书》有详细记载);
    唐琴“大圣遗音”桐木斲;
    唐琴“玉玲珑”面桐底杉;
    唐琴“飞泉”杉木斲。

  

图为香椿

 

 二、栒木
    

    《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侯会鲁同伐齐,孟庄子斩其栒,以为公琴。”
    这是存见最早用栒木制琴的记载。
    栒木如椿,又叫“香椿”,为落叶乔木,木材为红褐色,其木质坚实,纹理细致,     不翘不裂,耐湿为其特性。

  

 图为漆木


 三、漆木
    

《唐国史补》(12)载:“李汧公雅好琴,常斲桐,又取漆筩为之,多至数百张,求者与之。有绝代者,一名‘乡泉’,一名‘韵磬’,自宝于家。”
    李汧公是指唐丞相李勉,曾著有《琴说》一卷。
    又《诗集传》(13)载:“椅、梓实桐皮,桐,梧桐也,梓、楸之理白色而生子焉;漆,木有液粘黑,可饰器物。四木皆琴瑟之材也。”
    唐、宋之际已有用漆木斲琴之举。
    漆木为落叶乔木,木材为黄色,木质硬实,纹理细致。

    四、松木
    《琅嬽记》(14)载:“雷威斲琴,不必皆桐,遇大风雪,独往峨嵋酣饮,着蓑笠,入深松中,听其声连延悠扬者伐之,斲为琴,妙过于桐。”
    唐代斲琴高手以蜀之“九雷”(雷俨、雷霄、雷文、雷氏、雷威、雷珏、雷会、雷迅、雷焕)、郭谅,吴之张越、沈镣,和李勉、冯超等著称。而用松木斲琴为唐雷威始创。“唐贤所重为张雷之琴,雷琴重实,声温劲而雄,张琴坚清,声激越而润” (15)雷琴在唐时已为人所重。
    松木为常绿或落叶乔木,常见有红松、白松、黄花松、马尾松等。就木质而言黄花松最硬,马尾松、红松、白松依次之,从纹理来看红松最为细密理直,马尾松、黄花松、白松相序而列。
    南宋“片秋”琴,松木斲
    清 “玉振”琴,松木斲 (沈草农藏)

    五、荔枝木
    《文献通考》(16)载:“荔枝性坚文直,色正而音切,生于南闽,以芳实味美闻,裁之为琴,非古也,唐御史尉迟君与长乐冯端始为之。”
    唐代也有用荔枝木斲琴之说。
    荔枝木材质坚实,纹理细密,不翘,不裂。

    六、伽陀罗木
    《梦溪笔谈》(17)载:“吴僧智和有一琴,琴瑟徽碧,纹石为轸,制度者韵皆臻妙。腹有李阳冰篆数十字,其略云:‘南溟岛上得一木,名伽陀罗,纹如银屑,其坚如石,命工斲为此琴’。篆文甚古劲。……《报荒录》(18)云:‘琼管多乌樠,呿陀,皆奇木。’疑‘伽陀罗’即‘呿陀’也。”
    宋代有前人用“伽陀罗”木斲琴的记载,此为一佐证。

   

图为熊猫爬上二十米高的云杉


 七、杉木
    《梦溪笔谈》(19)载:“又尝见越人陶道真畜一张越琴,传云古冢败棺杉木也,声极劲挺。”
    唐张越用杉木斲琴此可为一旁证。
    杉木为常绿乔木。木质轻柔,纹理平直细密,森色微白或淡黄,不翘不裂。大致分为油杉(黄杉、钱杉)、灰杉(糠杉、芒杉、泡杉)、线杉(柔叶杉)三类。
    唐琴“飞泉”杉木斲(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松雪”杉木斲(南海劳泮撷藏)
    明琴“真趣”杉木斲(夏一峰藏)

    八、硬木、旧门
    《南部新书》(20)载:“韩晋公奉使入蜀,至洛谷,山椒巨树,纵茂可爱,鸟鸟之声,皆异下焉,……使还,戒县尹募樵夫伐之,取其平,载以归,召良工斲之,亦不如其名,坚致如紫石,复色线交结其间,匠曰:‘为胡琴槽,他木不可并’遂为二琴,名大者曰‘大忽雷’,小者曰‘小忽雷’。”
    韩晋公为唐画家韩滉,据此可知唐代也有用硬木斲琴。
    《琴史续》(21)载:“耶律楚材有琴癖,不喜俗乐,尝得故宫门坚木三尺许,斲为琴,有清声,大喜,作诗咏之。”
    耶律楚材为辽相,据此可知辽代有用木质坚实的旧门斲琴之说。
    综上所述,从史料记载及存见古琴对照,古琴琴材以桐木斲制为主,历代琴人在斲琴之中,不拘于古,各俱慧眼,漆木、松木、杉木等皆可为之,但择材以木液尽失、纹理细致为佳,木质轻透其音色清、静、圆、润,有太音希声。木质厚实其音色苍、松、古、奇,有金石之韵。
    琴的音色,除与琴斲制的制式、漆艺、择弦有关,琴材的选择至为重要,不可不察。至于瓷琴,晋孙登款“天籁”铁琴、(22)石琴、铜琴等,虽有琴人见述,因不易为常人所见,非古琴琴材主流,不作本文考议之题。


    注:
    (1),(10),(17),(19) 宋.沈括《梦溪笔谈》
    (2) 汉.桓潭《新论》
    (3) 汉.枚乘《七发》
    (4) 宋.虞汝明辑《古琴疏》
    (5) 元.陶宗仪纂《说郛》
    (6) 唐.柳宗元《霹雳琴赞并序》
    (7) 明.董斯张辑《广博物志》
    (8) 宋.梅尧臣《鱼琴赋并序》
    (9) 宋.赵希鹄《洞天清录》
    (11) 明.高濂《燕闲清赏笺.论琴》
    (12) 唐.李肇《唐国史补》
    (13) 宋.朱熹《诗集传》
    (14) 元.伊士珍辑《琅嬽记》
    (15) 唐.陈拙《琴书》
    (16) 宋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18) 《投荒录》疑即《投荒杂录》为唐房千里所著,但现存见的《投荒杂录》无此引文,待考。
    (20) 宋.钱易《南部新书》
    (21) 近代.周庆云《琴史续》
    (22) 现代.郑珉中《对两张“晋琴”的初步研究》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