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游客印象】古关滇滩之旅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新朋友们】 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腾越风情”即可关注

品味边城风情,传承腾越文化。

咨询热线:13312799736

投稿邮箱:396283285@qq.com

小编微信号:lxh521yy

这就是徐霞客当年从云峰山下山后,走进滇滩的古道,徐霞客在前边的游记里,多次提到滇滩。看来,他对这个古老的关隘很感兴趣。二十五日,他一路走到了腊幸街。腊幸,在游记里称为阿幸,当时的街子在坡上,没有旅店。只有街子南面半里的一家姓李的四川人那里可以留宿,在这里,徐霞客又遇到了一个姓洪的福建朋友。看看天时尚早,徐霞客把木胆放在李家,向滇滩前行。“五里,北上坡,为左所,盖其分屯处也。”当时的左所,已经是一个大寨子,并有兵把守。到了左所,很多人都劝他不要再往前走了,因为过了左所,前面都是傣族寨子,条件太差不能留宿,而且有外境“野人”出入,打家劫舍,十分危险。徐霞客不听劝阻,仍然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沿途见到的,都是汉族村寨,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变迁,现在整个滇滩境内已经没有一户傣族了。徐霞客经过后所,沿江而行,上松山,过土主碑,抵达土瓜土,在江东岸一家姓王的店中投宿。他在《游记》中,记述了古关民间交易的情况。“涉江西上,乃滇滩关道,已茅塞不通。惟茶山野人间从此出入,负茶、蜡、红藤、飞松、黑鱼与松山、固东诸土人交易盐布。”这里所说的“茶山野人”,指的是境外的景颇族。那时的景颇族不穿衣裤,“惟以一幅束其阴,上体被一方帏而裹之”。滇滩是腾冲最古老的关隘。明永乐五年(1408),在此镇守的早章被封为长官司,明宣德五年(1431)在这里设巡检及茶山长官司,巡检姓段,为一方战略要地。至徐霞客到腾冲时:“今关废而田芜,寂无狐兔之穴矣。”当时的滇滩,一派荒凉,人烟稀少。江西岸虽有人家,但都不能留宿,只有江东岸一家姓王的可以寄宿。当晚,徐霞客就在土瓜山王姓店中住了下来。这里当时只有四、五户人家。

今天,当我们走进滇滩,目睹一派繁华景象,与三百多年前徐霞客见到的情况相比,真是天翻地覆。如今的滇滩,已成为腾冲对外开放的重要商贸口岸,全国各地商人云集。常驻人口3500多人,流动人口7500多人,有木材加工企业86户,有个体工商户700百多户,到处店铺林立,车水马龙。从这里到缅北经济特区重镇板瓦,只有14公里。不过当时徐霞客并没有沿滇滩出关古道往西边走,而往北行走。他到底要去看什么呢?让我们测着他走过的路,去看个究竟。

从滇滩出发,一路北行,沿着崎岖山路走了二十里,一幅奇景出现在眼前:“前壑之下,炉烟氤氲,厂庐在焉。厂皆茅舍,有大炉、小炉。其矿为紫色巨块,如辰砂之状”。原来徐霞客此行,目换是看阿幸厂,登姊妹山。这里,就是徐霞客记述的阿幸厂。你看,这里到处是古人冶炼后留下的矿渣,可以想见当时冶炼的规模。当时炼的究竟是什么,当地老百姓都说是炼银子。滇滩一带有丰富的铁矿、锡矿、铅锌矿。数百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开采。现在这里拥有全县最大的铁矿工采企业,年产优质铁矿60多万吨。

徐霞客在一户炼矿的人家吃过午饭,还想继续前行,攀登姊妹山。炼矿人极力劝阻他,姊妹山是野人出没之地,这里也经常被他们骚扰,“虽不满四五十人,而药箭甚毒,中之无不毙者,其妻与子,俱没于此,现葬山前。”既然如此凶险,徐霞客只好听从规劝,从原路返回。到了热水塘边的李老家,日已偏西。徐霞客抓紧时间,考察了腊幸温泉。“遍观热水所泻,其出甚异……泉孔随地而出,其大如管,喷窍而上,作鼓沸状,滔滔有声,跃起水面者二三寸,其热如沸……其北倚东坡之下,复有数处,或出于砂孔,或出于石臼,其前亦作圆池,而热亦如之。两池相望,而溢孔不帝百也。”腊幸温泉是腾冲较大热田之一,由8个泉群组成,面积有0.6平方公里,较大的热水露头有数十处,温度在40℃—96之间,有极大的开发价值。现在,当地群众建造了一间间浴室,生意还挺不错。其中也许有李老的后裔吧?

历险探奇南香甸

二十七日,徐霞客从腊幸出发,过雅乌山进入明光坝子。远远望见耸立在坝子之西的大尖山和小尖山,“已觉其奇”。走到小尖山下,“仰见其盘亘之崖,层耸叠上……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欲一登而不见其径,欲舍之又不能竟去。”最后,他还是决定向上攀登。小尖山非常陡峭,才走了两百多米,就无法落脚,他就用手抓住草根往上爬,爬着爬着,草起来起浅,承受不了身体的重量,幸而爬到了有石头的地方。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那石头经过千百年的风化作用,非常疏松,脚一踏上去就往下掉,手轻轻一抠上去也往下掉,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块稍微牢靠的石头立足。此时的他,紧紧地贴在崖壁之上。“绷足挂指,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于此。”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是寻找四处牢靠的石头,作为立足点和攀援点,“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只手抓牢了,一只脚踏稳了之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就这样艰难地、一步又一步地向上攀登。攀着攀着,“手足无力欲自坠”。然而,他毕竟咬紧牙攀上去了。面对如此陡峭而疏松的绝壁,即使是攀崖高手也会望而却步的。你敢上去吗?他终于找到了山腰那个石洞。“洞门穹然,如半月形,上多倒垂之乳”。游过东面的石洞后,他继续往上,绕到了小尖山西面,他又看见了一个石洞。尽管已经筋疲力尽了,他仍然振作精神,向上攀登,终于进入石洞。游了这个石洞后,他又是如何下山呢?“其下亦俱悬崖无路,然皆草根悬缀”。他只好仰面朝天,双足向前,两手向后抓住草丛向山下滑行,一路滑行了五百公尺,才到了山脚。当他和顾仆相见时,好象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从小尖山脚出发往北走,经过一个叫喇哈寨的村庄:“其村西山后抱,东江前揖……有小溪从后山流出,傍村就水,皆环塍为田……亦山居之胜处也。”这个位于大小尖山之间的村子,现在叫老花寨。当他走过大尖山东麓时,又发现了一处奇景。“仰见尖峰之半,有洞东向高穹,其门甚竣,上及峰顶,如檐覆飞空,乳垂于外,槛横于内……”。那就是云岩寺。先找一个落脚点再说吧!午后,徐霞客到了南香甸,在李老家歇脚。南香甸,就是现在的辛街,为明光乡政府驻地。正当徐霞客又累又饿的时候,他准备掏钱买饭,一摸衣袖,空荡荡的,糟糕!装在袖里的三十文铜钱不见了!原来是爬山时,手足无措不知在哪里丢了。现在他可真是两袖清风,身无分文了。怎么办?饭总是要吃的。他就把带在身边换洗的夹衣、袜子和裙悬在寓所门外,希望能卖掉其中一件。等了好大一会,终于有人来买下了绸裙,得了两百文铜钱,真是喜出望外!于是买酒买肉,叫顾仆快快做饭,争取时间上云岩寺。云岩寺利用曲折幽深的石灰岩溶洞巧妙构筑而成,洁白的钟乳石遍布洞中。“石乳自洞檐下垂于外,长条短缕,缤纷飘扬,或中透而空明,或交垂而反卷,其状甚异。”寺庙的布局独具匠心,有磴有梯、有阁有坊、有台有龛,因势而建,错落有致,安排得当。游遍了千山万水的他,一贯认为在洞里建阁,有碍洞中景观,看了云岩寺后,他觉得“惟此点缀得宜,不惟无碍,而更觉灵通。”真想不到这么偏远的地方“反得此神构也”。得到如此高的评价,是很不容易的。今天,我们把徐霞客当年的描述和现在的布局对照一下,真有点今不如昔的感觉。如果能按游记中的描述调整调整,那该多好!细心的徐霞客,还造访了溶洞深处的“神井”、“有水中贮,上有滴沥声,而下无旁泄窦”,真是神奇!当地的一位老先生,用拆字法出了一支下联:“云上雨、山下石,寸土佳景,云岩寺天生一洞天”,“云上雨”是繁体的“”字,“山下石”是“岩”字,“寸土”是“寺”字,据说,至今还没有人对出上联。这一天,徐霞客经历了险象环生的绝壁攀援,遭遇了身无分文的尴尬,有峰回路转,有洞天奇境。这种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多么难得可贵!他觉得这一天过得非常充实,回到寓所后“遂啜酒而卧,不觉陶然”。

徐霞客在游记中记述了“明光六厂”的情况。当时滇滩的阿幸厂、曲石的灰窑厂、明光的大厂、石洞厂和南香甸厂等统称“明光六厂”。由此可见,三百多年前腾冲的冶矿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当时的辛街,“有村庐接丛于江之两岸,而矿炉满布之……诸厂中惟此厂居庐最盛”,很多地方的矿石,都运到辛街冶炼,“乃众矿所聚也”。当年这个最大的冶炼厂是什么时候消失的,我们已无法考证。询问一下当地居民,也许还能见到一点遗迹。明光一带的矿藏非常丰富,以铅、锌为主。三百多年来,这里采矿、冶炼从未中断。不过以前是用土炉、木炭冶炼,现在选矿、冶炼都是机械化了。(作者:刘正龙)


推荐:

要想了解更多腾冲故事,敬请关注公众号:腾冲魅力(mltclynet)以及魅力腾冲旅游网(www.mltcly.net)


编辑:李藍兒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