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中旬开始,报纸上关于防空、防毒知识宣传的版面大幅度增加。为推进防空设施的建设,南京市政当局在第一公园修造了防空壕的样板,呼吁人们踊跃参观,普遍仿造。不仅如此,9月14日,南京市政政府作出规划,决定在市区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及重要地点建筑民间公共防空壕80处,在市内7个警察局管辖区各建10处共70处,另在城南地区觅地建筑50处,共200处。
1935年6月6日至19日,。
1935年,防空展览会前夕,竖在新街口的炸弹模型。
1935年,在民众教育馆有防空展览会电影场。
防空贴纸贴到了街巷
小学、中学、大学及军校防空演讲优胜者合影
囿于经济及时间条件的限制,本次规划未能全部付诸实施。至沦陷前夕,全市构筑的防空工程有鸡鸣寺防空指挥工程1处,永久性地下室38处,防空壕200处和露天避难所125处。
在此过程中,南京市防护团功不可没,该团“为谋民众安全计,特就人口稠密之街巷僻静处,选定适当空地”,至10月16日,修建防空壕116处,前后分两批构筑,第一批全由团员构筑,第二批因顾虑团员过于劳苦,招工构筑。此外,南京的众多政府机关、社会团体,都各自修建了不少防空壕。
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市民加紧构筑防空设施。因为这毕竟关系到他们的自身安危,人们舍得花费不菲的钱财修建防空洞。魏特琳访问学校周边的邻居时看到,“有一户人家,虽然屋内的地面是泥土,屋顶是稻草”,却花了一百多美元修建了一个防空洞,“他们很大方地让穷邻居共享他们的防空洞。”
,南京的一处市民避难室。
,南京某处的公共防空壕。
位于中国总税务司署大楼旁的“第七号公共防空壕”
修建防空洞的话题经久不衰,带朋友看自己的防空洞并征求他们的意见成为流行,几乎人人都是防空洞专家,并有丰富的理论。
9月13日,卫理公会教女子学校的蒋先生,带魏特琳等人去看他的防空洞。他将防空洞建在葡萄架下,他非常相信稻草防御炸弹的作用,因此,他在防空洞顶部放置了5英寸厚、捆得非常结实的稻草把,上面再盖上一层土。
一般的穷苦百姓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只能挖掘极简易的防空洞,幸存者仇秀英回忆,当年,她的父亲在家门口挖了一个“地窖”,供一家五口人躲避。
11月3日
遗憾的是,只有十分富有的人才会建造得起一个真正的抗轰炸的防空洞。为此需要有很粗的树木或是铁轨,相当多的黄沙和更多的钢筋混凝土!这些东西可惜我们都没有!统统没有!
——《拉贝日记》
南京土质松软,加上夏秋时节多雨潮湿,防空洞极易发生坍塌。出于安全的考虑,人们不得不对其加固、改进,甚至不惜工本重新修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花匠老邵就是这样,魏特琳在10月27日的日记中记述道:“他和他的家人在空袭期间躲在他们的第三个防空洞里 ,每个防空洞都比前一个更深、更牢固。”
越来越多的防空洞出现在南京的街头巷尾,魏特琳写道:“我们正迅速返回到洞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