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革命老区,毕节市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和人高度重视且多次视察毕节大方的扶贫工作。按照省委、省国防工委 “精准扶贫”和“同步小康”的工作部署,2016年4月,张海宏同志被派驻到毕节市大方县羊场镇龙井村,担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充分发挥第一书记职能作用,积极配合村支两委开展工作,促进了全村经济工作实现了较好的发展。
龙井村位于大方县羊场镇东南面,距羊场镇政府所在地9公里,居住汉、苗、彝、蒙古等多个民族,所辖的河边和岩脚组属于地质灾害点,遇到刮风下雨等条件恶劣的天气,就有石头从山上滚下。全村精准识别贫困户66户221人,贫困发生率达到39.6%。是一个典型的灾害频发、经济发展落后的深度贫困村。
在龙井村,干部群众对2016年4月份下来担任第一书记的张海宏同志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这位贵州大地养育的汉子,为了尽快掌握村情、民情,在刚到的1个月时间里,他对员、村民组组长和村民代表及进行了入户走访,获取了龙井村客观、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累计发放《小康驻村便民服务连心卡》400多张,接到村民咨询电话280余个,上门服务160余次,解决实际困难72件,在当地架起一座干群连心桥。通过实际行动,他不负村民的厚望,不畏艰难困苦,带领全村村民,吹响脱贫攻坚“大比武”的冲锋号角。
驻村近两年来,张海宏同志在观念上立足精准脱贫,在操作上注重具体到位,在效果上力求务实有效,用“辛苦指数”换取村民的“幸福指数”,带领百姓硬化道路、抗灾抢险,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把脱贫攻坚落到实处,做好村民领路人,得到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好评。在今年“七一”表彰会上,张海宏同志先后荣获大方县“脱贫攻坚先锋模范”、羊场镇2016-2017年“优秀驻村干部”的称号,在他的带领帮扶下,龙井村支部还获得了自1989年建立支部以来首次“先进支部”荣誉称号。
发放便民服务卡
精准脱贫,建强村支“两委”组织核心
面对村支书辞职、计生专职主任被解聘、仅剩一名副支书、村级组织处于瘫痪状态的现状,张海宏同志认真领会中央级贵州省委关于精准脱贫精神,,经过系统学习和认真思考后,确定了选优训强“领头雁”的工作思路,立足班子建设,建强村支两委领导班子,发挥班子组织引领核心作用。他积极入户走访,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确定了支书和主任的后备人选,并进行重点培养,在选举中一举成功,解决了村支两委带头人的问题。
精准施策,提升脱贫工作水平
张海宏同志主动走出“定计划、分指标、送物资”的粗放型脱贫操作方式,把脱贫目标定在一个个具体的贫困组、贫困户上,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扶贫计划和措施,力求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狠抓“强基”工程建设,组织活动凝聚队伍带动群众。采取院坝、板凳会、送学上门的方式,将员组织到一起开展“员活动日”、“专题组织生活会”和“三会一课”等支部基础工作,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扶贫攻坚密切挂钩,并将此方法拓展到村民组长。通过他们来调动、吸引身边的村民参与扶贫开发中,为抓好脱贫攻坚工作起了一个好头。
宣讲精神
2.精准识别困难户为扶贫攻坚提供基础数据。龙井村所辖的河边和岩脚组属于地质灾害区,村民大都居住在半山腰上或山脚下,刮风下雨等天气条件恶劣的时候,就有石头从山上滚下来。为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张海宏不畏困难,按照“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的方法进村入户开展识别工作,三番五次走进村民家中向村民讲解贫困户政策,切实做到家喻户晓、户户皆知,第一次精准识别后,又进行二次识别,力保不漏掉一个贫困户,为准确识别贫困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慰问贫困户
3.精准项目推进脱贫进程。龙井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人畜饮用水都困难。如何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摘掉后进村这顶“帽子”。张海宏把解决村里集体经济“空壳”的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发挥“领头雁”作用,带领村支两委成立了龙井村富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今年3月,得到大方县财政局3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通过羊场镇委政府的帮助,顺利引进大方县宏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参与合作,确定了龙井村异地养牛项目,并通过“娘家”航空工业力源公司获取技术支持和法律咨询,为龙井村争取了较大优惠。学习借鉴“塘约模式”,结合“三变模式”, 采取“村集体领办、贫困户参与、合作社合作”模式,发展肉牛养殖业,新建一占地面积380平方米,可养60头肉牛的养殖场所,现已饲养肉牛53头。据保守统计,据统计,肉牛养殖项目的顺利实施,每年将增加村级集体经济3万元以上,利益连接30户贫困户,每户贫困户可保底分红500元。
精准落实,带着感情和责任促脱贫
1.以脱贫条件为目标,实打实落实脱贫任务。贫困户脱贫条件之一就是要达到“四有五覆盖”。沟边组4户贫困户通户路面一直未硬化,一到下雨天道路就泥泞不堪,村民出门就是一脚泥。张海宏积极与羊场镇委政府协调,带领村支两委一起和村民沟通商量,制定出修路方案,并和他们一起共同修路,用了近1个月的时间,终于在2016年底修通了2户村民和4户贫困户的通户水泥路,解决了他们出行难的问题。岩头组尚无通组公路,村民出行仅靠修建于2000年代初的进寨泥石路,每逢雨水冲刷,路面沟壑纵横,村民出行不便,特别是孩子上学路途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坑洼不平的泥石路,严重制约了该组经济发展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建设。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张海宏带领村里的干部四处奔波,多方寻求帮助,得到了大方县扶贫办、交通局等相关单位的支持,获得70万元修路资金。今年7月,“大方县脱贫攻坚组组通公路大决战部署会”一结束,张海宏带领村支两委成员立即行动,到岩头组实地测量勘察,把修路工作提上日程。10月30日,该项目正式启动。
2.心连心真心实意帮助群众。龙井村岩头组贫困户胡万顺的女儿因2016年高考落榜,全家人焦虑不安。如果复读,使本来生活贫困的家庭又增加了负担,而且女儿性格内向,产生了自卑自责的心理。得到消息后,张海宏耐心劝导鼓励胡向群,并说服胡万顺一家支持女儿复读。此后的一年里,张海宏每个月都要关心询问胡向群的学习情况,帮助解决困难让其逐步走出高考失利后的阴影,点燃新的希望。在高考发榜之日,胡向群第一时间告诉张海宏考了442分。了解到她喜欢化学专业,张海宏利用几个晚上时间拿着招生资料认真帮她分析、填报志愿。功夫不负有心人,她顺利地被贵州师范学院录取。胡万顺夫妇每见到一个村民就说:张书记真是个好人啊,我女儿能考上大学,多亏了他的帮助……
3.责任担当第一位,身先士卒冲锋陷阵。2016年7月1日,强降雨导致大方县理化乡偏坡村金星组发生山体滑坡,致使11户30人被掩埋。张海宏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参加了抢险队,不顾个人安危,冲进了救灾现场。2017年6月21日夜晚,龙井村突降暴雨,范围广、强度高、持续时间长的降雨造成山体滑坡,通往龙井村河边和岩脚组的道路被掩埋,交通、通讯全部中断。22日早上6:30,张海宏和支书李斌、主任陈清祥冒着大雨,快速反应、紧急行动,来到了河边组查看受灾情况,并带领村民开展生产自救。用最短的时间打通了通往岩脚组的道路,保证了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排查地质灾害点
4.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根本要靠教育”。航空工业力源公司从2013年9月起在大方县理化中学初中部建立了“力源航空班”,资助贫困学生,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公司按照贵州省委“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取得了“建帮扶、反哺农村”的工作效果,决定继续资助20名贫困学生上完高中。2016年8月,张海宏对120多名学生初升高的升学和入学考试成绩进行了汇总筛选,并和理化中学委书记肖樱行一同去羊场镇、黄泥塘镇、理化乡、牛场乡的高一学生家进行精准识别家境情况,确认了新一届“力源航空班”20名学生,每学年公司将资助这20名学生每人1000元,让其顺利读完高中考上大学。张海宏深深的感受到:如果一个贫困家庭能出现一个大学生,那么这个家庭的脱贫就有了好的基础,这也是摆脱贫困的主要路径。
张海宏同志说,全省上下正在掀起脱贫攻坚“秋季攻势”热潮之际,作为最基层驻村干部的我来说,要秉承“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理念,保持打硬仗、啃硬骨头的战斗状态,用心用情用力,实干苦干加油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带领广大村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本期编辑:罗洪
本期编审:杨力
周建琨在金沙大方部分乡镇宣讲调研时强调:把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用心用情为群众谋利益为地方谋发展
贵州日报:毕节市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 提振攻坚精气神 走出致富好路子
【讲习进行时】三元乡:通过脱贫攻坚讲习所学深、悟透、践行、落实精神
发布建信息 展示组工风采
关注大方建 传递大方声音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