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朝后期到民国年间,长沙市内的住宅建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出现了一种传统住宅中没有过的新的建筑类型——公馆。所谓公馆,多指官家或富家所居住的、单门独户、且有着与主体建筑相连的私家庭院的住宅。
1938年的“文夕大火”、,给长沙公馆建筑带来较大的程度的破坏。而后在长沙城市建设中,又有数十栋公馆被拆除,这些公馆均为清末和民国时期所建,有霸气十足的石库大门,其中有些甚至比上海新天地的石库门更有气派。这些公馆老宅中,有些虽已被确定有“历史保护建筑”或“不可移动文物”,但如今已不复存在了。
图 丨“文夕大火”后的长沙
左宗棠公馆
始建于1857年,1989年遗迹全部拆除。
图 丨左宗棠公馆拱门
左宗棠故居,位于蔡锷北路中段。初建时,只有两进房子,后加建了三进,增了池塘,成了一座大宅院。都是简朴住房,整个宅院没有雕梁画栋、亭台楼阁。1938年文夕大火中,故居烧得只剩下一座门庐和墙壁。1989年故居遗迹全部拆除,1991年,该处建起了一座经营服装的商业大厦“长沙服装城”。
松柏里公馆群
2010年全部拆除。
图 丨松柏里公馆
该公馆群位于天心区松柏里巷2号、4号、12号、21号、49号。2号为两层阳台小院落,红砖清水墙,西面为半圆形结构,颇有西洋遗风。相邻的是4号,青砖青瓦,内有天井。12号为一色的红砖清水外墙,两层小洋楼建筑,屋顶盖琉璃彩色筒瓦,拐角木质楼梯,是长沙古城少有的经典民宅之一。
2010年6月公布为芙蓉区不可移动文物,9月拆除。
图
该公馆位于芙蓉区游击坪4号,上世纪40年代为一王姓商人建造。传说老宅基最先为蔡锷购置,后归省邮政。公馆系红砖清水墙二层楼房,坡屋顶,木楼梯,一侧附有角楼。开间布局、门窗细部,还有一点法式风格,体现了那个时代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这样的小洋楼在长沙实属罕见。
尚德街公馆群
2011年全部拆除。
图 丨尚德街公馆门
该公馆群位于芙蓉区尚德街,含43号、65号、71号、77号,均为石库大门,青砖、青瓦、砖木结构,内有天井、上下楼梯。65号为经典小庭院,青砖青瓦的四方坡顶屋,外有围墙,院内种有果树,环境幽静。
吊马庄、南倒脱靴公馆群
2011年部分已被拆除。
图 丨吊马庄公馆
该公馆群包括吊马庄1号、南倒脱靴2号与18号、磨盘湾15号、大古道巷49号。均为石库门。吊马庄1号为“予园”,门由双重门框组成,外门框突出,砖砌拱顶。房主为民国名医刘建勋。1904年,,入同盟会,回国后购买了此宅。
福胜街、木牌楼公馆群
2012年全部拆除。
图 丨木牌楼公馆群
该公馆群位于天心区福胜街与木牌楼拐角处,包括福胜街5、7、9、11号和木牌楼1、3、5号。福胜街11号建于清康熙年间,为清代苏州会馆旧址。木牌楼3号为一徐姓大商人建造,石库门高大气派,门上嵌有大大的“福”字,堪称长沙石库门之最。上海新天地的石库门,比此也逊色几分。
戴岳公馆
2015年2月9日,戴岳公馆正式开拆。现已拆除。
图 丨戴岳公馆
该公馆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民主西街1号,公馆主人戴岳是辛亥革命先驱、反袁义士、北伐功臣、抗日将领、,也曾为长沙过去的市政建设作出过积极贡献,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上世纪20年代,戴岳任湘军将领时购得此宅,并将之命名为戴岳公馆。
长沙到底有多少老公馆?在陈先枢撰稿的《长沙老建筑》一书中,收录的数量为37处。作为承载着历代名门望族盛事春秋的历史建筑,。
同仁里公馆群:
黄兴北路百联东方对面吉祥巷左侧有一巷为同仁里,约2米宽小巷两侧对称分布6栋两层楼石库门公馆,即同仁里8~13号。原为大吉祥旅社组成部分,后改为公馆。
福德里、冯家湾公馆群:
今南门口黄兴南路社坛街进去之福德里与冯家湾,包括福德里4号、5号、6号(新3号)和冯家湾26号(新46号)、27号(新48号)保留有呈一字形排列的两组公馆建筑群。
马益顺巷公馆群:
南门口马益顺巷51号、61号、64号有三幢呈L形分布的公馆。
九如里、连升街公馆群:
三贵街附近的九如里与连升街上,分布有五幢老公馆,分别为九如里2号、4号、6号以及连升街54号、56号(新62号),多建于1916~1918年间。
西园北里公馆群:
位于湘春路旁。保存较好的公馆计有11号、13号、49号、50号、52号、53号。
唐家湾公馆群:
长沙市人民西路旁的唐家湾,其10号、15号、35号、43号、72号、73号、74号、76号均为上世纪40年代公馆。
当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在这个城市的腹地,依然聚集或散落着一些年代比较久远的建筑,它们在岁月荏苒中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沧海桑田,在历史的长河中记载着这座城市发展的轨迹,在风雨的侵蚀中慢慢的衰败老去,它们,也是这个城市关于一个时代的记忆。
注丨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
编辑 丨胡旭佳
想要投稿
如果您对家乡有着特别的情感
并愿意分享您精彩生动的故事
(文字或图片)敬请发送到
citymemory@csjyds.com
我们会尊重和保证您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