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回眸百年华新 开启新的征程②】西迁抗日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引言

在“回眸百年华新  开启新的征程”栏目的首篇文章《水泥摇篮》中,我们介绍了湖北水泥厂(华新水泥前身)筹建的背景与过程,以及在建厂之初因水泥品质优异而名声渐显的情况。今天,我们呈现给大家的是系列文章的第二篇——《西迁抗日》,讲述在烽火狼烟的岁月中,华新人如何保存中国水泥工业的火种,支援抗日的故事。





西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战争,国土不断沦陷,华记湖北水泥厂也危在旦夕!在这危急时刻,一个关键人物——王涛,挺身而出!



1



王涛(1905-1985),字松波,崇明岛人。早年曾留学德国,与库尔教授合著《水泥水化》而蜚声国际水泥界。他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一心报国,1932年应邀在启新厂担任中国水泥企业第一位华人总技师,解决了一系列水泥技术问题,还研制组织生产了钱塘江大桥所用的抗海水水泥,开了中国特种水泥生产之先河。



“卢沟桥事变”后,天津失陷。,1938年愤然辞职,只身来到武汉。水泥在战争年代是战略物资,、。

王涛慨然接受。

在日以继夜、耗时24天拆卸完一条生产线后,因战事紧急,王涛只得放弃另一条生产线,将已拆卸的设备分装在几十条木船,浩浩荡荡逆长江而上。为了避免日机轰炸,船上挂上德国旗号骗过日机。

船队经城陵矶进入洞庭湖,由常德转入沅江。经过近一年的辗转,1939年10月,3000多吨的设备经麻阳河全部运抵湖南辰溪。


图为紧靠麻阳河的梨子湾


1939年12月1日,华记湖北水泥厂在辰溪完成重建并投产。为庆祝拆迁和建厂的胜利,华记湖北水泥厂更名为华中水泥厂。


图为华中水泥厂


华中水泥厂年产量可25000吨,为抗日输送水泥40万桶,对后方的国防、交通和工业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


图为正在进行生产的华中水泥厂一角


然而,这段时间的生产、销售并非一帆风顺,既有供不应求,也有仓满滞销,更有惊心动魄。从1939年9月至1941年5月,,对辰溪进行疯狂轰炸,华中水泥厂连续6次被炸,承受约270枚重磅炸弹的破坏,工厂一片破瓦颓垣,直接经济损失达法币二百五十七万元。但是——


华中水泥厂坚持生产,


图为被日机轰炸的厂房




2


王涛坚信,抗日战争必将是中华民族胜利,水泥作为战略物资,把中国水泥做大做强,于国有大利。


左图为王涛,右图为其在华中水泥厂的旧居


,许多工厂内迁昆明,因缺少水泥无法建设,昆明工业界人士致函王涛,请他赴滇建设水泥厂。王涛立赴昆明勘查,与多家银行合资设立昆明水泥公司,并主持设计水泥立窑,冒险从当时沦为敌占区的上海购得丹麦磨机等设备运往昆明,在昆明建厂,于1940年12月建成投产。

昆明水泥厂的建成投产,不但解决了滇缅铁路、空军基地、内迁工厂的水泥来源问题,同时也结束了外国水泥输入云南,独霸市场的历史。

王涛还受邀筹建江西泰和水泥厂,接办贵阳水泥厂等,经年累月往返于鄂、湘、滇、赣、黔五省区,不断

1941年6月,由华中水泥厂资产作股,中国银行、经济部投资,以550万元的总资本将华中水泥厂改组为“华中水泥厂股份有限公司”,企业从此变成了官商合办。



图为由华中水泥厂投股建设的云南昆明海口水泥厂


1943年,反法西斯战争转入进攻阶段,。在他的努力下,1943年5月,在重庆召开了“华中”、“昆明”两公司股东联席会议将“华中”、“昆明”合并,增资改组,成立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王涛任总经理。 

当时,抗日局势逐渐明朗,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稳步发展中。



1944年,抗日战争胜利在望,作为连梦中都在考虑将中国水泥做强的企业家,王涛考虑极为深远,他不仅仅满足于保存中国水泥工业的火种,还要将这个火种变成熊熊大火,给中国工业提供光和热。

对此,王涛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可以说,这个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决定,与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获得“远东第一”的称号又有什么联系?


请看第三篇——重获新生。






往期精彩文章:


【回眸百年华新 开启新的征程①】水泥摇篮




扫一扫

关注我们哦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