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沥青混凝土的发展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在沥青混凝土拌合与沥青融化时会产生沥青烟,对周围环境以及周围群众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就沥青烟处理技术的选择进行探讨。
近些年,作为绿色新型建筑材料的沥青混凝土,由于其具有节约资源,利于环保,能够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并且做到了资源的永续利用等方面的优良性能,正逐步被人们所重视。沥青混凝土的发展充分的体现了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也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1· 沥青烟
沥青烟是指针对石油沥青及沥青制品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烃类有机颗粒物质和在常温条件下的少量气态烃类物质,它是含有复杂化学物质的混合型烟气,主要成分是烃类混合物,其中多环芳烃类的物质最多。沥青烟中含有强致癌物苯并芘等多环芳烃类物质。大气中的多环芳烃类物质,是引起呼吸道癌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纯苯并芘是黄色针状晶体,沸点310℃左右,熔点179℃,不溶于水,稍溶于醇,是强致癌物质,能够引起皮肤的癌变,在沥青烟气中,容易附着于粒径为8.0um 以下的颗粒物上。
沥青混凝土生产所需沥青预先储存在沥青储罐中,使用时需要通过导热油炉加热进行加热融化,再用沥青泵泵入沥青搅拌缸中与一定比例的砾石混合搅拌,在沥青加热和混合搅拌过程中会产生沥青烟气。如应用传统的布袋除尘器,会产生沥青粘连布袋现象,造成布袋堵塞,应用多管旋风除尘器对沥青烟的去除效率又较差。
2 ·目前对于沥青烟气治理的方法
(1) 焚烧法 沥青烟成分复杂,但基本是碳氢化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可以燃烧。将沥青烟气直接引入专用的加热炉焚烧,在一定的时间、温度下,与空气接触可完全燃烧,即使是混在有少量碳粒的烟雾,温度达到900℃以上时,也能燃烧掉。焚烧法处理沥青烟时沥青烟浓度越高越有利,但在处理沥青混凝土拌合产生的低浓度沥青烟条件下,需要外加能源作为沥青烟的补充燃料,并且需要对燃烧温度和时间的严格控制,处理能耗太高,运费用高且不经济。
(2) 电捕法 应用静电捕集沥青烟气的原理与静电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相同,既通过引风机将沥青烟送入电场,在通过阴阳两极之间,借助电晕放电,使沥青烟的颗粒带电并吸附于极板,达到分离沥青烟雾与气体的目的。干式电捕器对于气相组分捕集效率极低,而湿式电捕器可捕集气态沥青,但湿式电补器产生电捕废水,带来了二次污染。
(3) 吸收法 它利用沥青烟气中的各种混合组分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或者吸收剂中的活性组分与某种组分发生反应,达到处理沥青烟气的目的。一般采用汽油、柴油等物质进行吸收,这种方法系统阻力小,能耗低,设备简单,方便维护,但净化率也不高,易燃,也不易采用;
(4) 吸附法 它是采用比表面较大的活性物质作为吸附剂,对沥青烟气进行物理吸附,再对吸附剂进行再生回用的工艺流程。该方法工艺简单,净化效率高,投资与运行费用均很低。根据沥青烟的性质和以及上述方法的对比分析,建议采用吸附法处理沥青烟废气,使用活性炭对沥青烟进行物理吸附。对苯并芘和沥青烟的去除效率达到99.5% 以上。沥青油烟处理达标后通过不低于15 米的排气筒外排。
四川钛丰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是致力于高端路面工程机械销售和租赁、道路路面养护技术研发与推广、项目开发、养护工程施工、道路检测的综合性科技公司。主营业务:路面沥青再生技术运用;路面新科技研发(透水沥青、彩色沥青等特殊铺装业务)及推广;路面专业设备的销售;道路检测管理(路面交调中心、超限系统、桥隧检测等物联网系统的研发及应用)静态交通规划设计;汽车物联网技术。公司与专业筑养路机械设备厂商进行资源整合,推行机械化养护设备项目PPP合作模式,创新公路养护管理模式,是西南地区唯一能提供道路养护整体解决方案的高端服务商!
产品推介:
技术特点:
● 每个冷给料仓远程供料调控:保证给料精度,初配料精度。
● 滚筒内不同叶片合理设计和布置,以保证火焰充分燃烧,骨料充分加热。
● 采用低油压雾化方式的可燃重渣燃烧器,经济可靠。
● 清洁装置保证布袋除尘器的最佳工作状态,并保证设备高效的连续生产能力。
● 采用杜邦材料NOMEX制作的布袋配有高温,超高温保护。
● 经加拿大科学院有限元动态力学计算的双轴直线振动筛,筛分效率高。
● 双轴搅拌器用特种耐磨材料制造,内设有检修人孔,预留SMA接口。
● 沥青称量采用动态跟踪计量方式,精确计量。
● 控制系统具有手动、半自动和全自动控制功能,已为数百套沥青拌合设备配套使用。
● 控制系统具有故障自检功能,一旦系统检测到设备故障或异常,电脑将会启动保护系统并同时在显示屏上醒目位置显示。
生产能力
在标准大气压、出料温度160℃、冷骨料平均含水量为5%、搅拌能力为3000kg、成品料为中粒式,完成一个工作循环为45秒时,生产能力为200t/h—240t/h。
与生产能力有关的技术数据
1. 含水量仅为表层含水量
2. 环境温度为20℃
3. 石料容重为每立方米1600kg
4. 沙料含量<35%
5. 生产能力包括石粉和沥青
6. 料场骨料应符合拌合技术规范的比例要求
设备技术参数
1、冷料系统 | 1个两联冷料斗,1个三联冷料斗,合计五斗。单斗容积15m3 3.6 m x 3.2 m (宽x高) 沙仓及石屑仓上各装有1台180瓦的振动电机 |
数字变频调速给料机进行精确冷级配 5x2.2KW电机减速机提供动力 控制台集中控制各个给料机 调整被动轮轴承座以调整皮带张紧度 700mm宽裙边皮带 配有断料自动报警装置 | |
平皮带机和斜皮带机 平皮带宽度650mm 电机功率 5.5KW 输送能力260t/h 斜皮带宽度650mm电机功率 4KW 输送能力260t/h 调整被动轮轴承座以调整皮带张紧度 重型槽钢制成的底盘和支架 | |
急停按钮装置 大料剔出装置一台 | |
2、烘干系统 | 干燥能力260t/h(含水量:5%) 干燥筒尺寸2.5m x 9m(直径x长度) 2个支承滚圈焊接在热膨胀装置上 4个支承滚轮用铸钢制成 4轮摩擦驱动,4 x 22kw电机减速机提供动力 2个导向轮 筒体采用耐温保温材料 |
燃重油或燃渣油式燃烧器,燃烧能力为1800L/h 鼓风机电机 22 KW 燃油泵马达 2.2 KW 燃烧器具有节能,低噪音,比例全自动控制的特点,并配备有超温自动保护装置。燃料消耗率≤6.5 kg/t 混合料(46055kJ/kg标油) 在干燥滚筒卸料槽内,装有温度传感器,用于自动控制出料温度 操纵台控制点火、熄火、控温及温度指示 | |
50 m3重油罐一个 | |
3、筛分及拌合系统 | TH500型双链热骨料提升机,斗宽500mm 提升能力260t/h 22KW驱动电机 配有逆止装置 |
4.5层振动筛,筛分面积28m2 筛分能力260t/h (0-4mm规格料<35%) 2x15KW双振动轴驱动 筛体倾斜14° 配备翻转料槽,可以使料流不通过振动筛直接用于生产沥青碎石 | |
5个热骨料仓、总容积25m3 每仓上下两个料位仪监控料位 每仓均设有取样口 仓体上部带有彩板保温 各仓门均采用自润滑轴承,实现免维护 | |
石料计量秤最大称量范围 3000kg, 计量单位精度1kg 粉料计量秤最大称量范围 360kg 计量单位精度1kg 沥青计量秤最大称量范围 360kg 计量单位精度 0.1kg 所有计量秤为高精度电子秤, 石料采用累加式计量 沥青采用动态跟踪称量 具有落差修正功能,保证沥青含量偏差在±0.2%范围之内 预留木质纤维添加接口 | |
1个粉送拌缸用螺旋输料器 7.5KW电机减速机 18.5KW沥青喷射泵 每批次搅拌能力3000kg 卧式双轴强制搅拌器,叶片和衬板采用耐磨材料 2 x 37KW 电机减速机 | |
4、粉料供给系统 | 1个40m3 粉料仓,1个40m3 回收粉料仓 每仓下口配一个插板阀 每仓配上下2个料位仪 1个秤新粉用螺旋输料器 2个秤回收粉用螺旋输料器 新粉仓仓设有进粉管 回收粉仓设有排粉管 |
5、除尘系统 | 一级除尘:惯性除尘器 1个粗粉螺旋输送器 二级除尘:布袋式: 除尘效率≤50mg/Nm3 布袋介质400 g/m2 过滤面积896m2 1个132KW引风机 3个1.5KW星型给料机 2个集粉尘螺旋输送器 1个37KW罗茨鼓风机 1个高6m的烟囱 |
6、气动系统 | 4台3.0m3/min的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电机22KW,具有自动、半自动运行功能 储气筒 300 l, 4个 气缸、电磁阀、快换接头、气管、三联体 |
7、成品料仓系统
| 贮存能力为120m3的热料贮仓,分为1#、2#热料贮存。 100mm厚矿物质岩棉保温层 放料门电加热装置 锥部带有导热油保温管 贮存能力为4 m3的废料仓 斗容3500kg的提升料车,采用数字变频技术及光电编码器和接近开关控制 小车提升电机为55KW带有强制风冷的变频电机 提升轨道 |
8、沥青贮存及加热系统 | 1个500,000大卡/小时的燃油型导热油炉 2个15kw导热油循环泵 3个沥青保温罐,每个容量50,000升 1个10,000升的沥青接卸槽 2个7.5KW保温沥青泵,能力27m3/h,用于外来沥青转罐和沥青循环 控制柜 热油工作管路及附件 沥青工作管路及附件 |
9、控制系统 | PC、PLC控制拌合微机系统 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全过程可实现自动控制,半自动控制,手动控制。严格按照配方要求生产,动画显示工艺流程,参数设定和修改全部通过电脑完成。具有配方输入、落差修正、时间调节、校秤、油石比动态跟踪、故障自动诊断、自动报警、数据报表的打印及存储功能。PLC采用SIEMENS软硬件技术 、宽体窗,室体装有华丽的保温材料及耐磨地板,所处位置视角极佳 |
10、占地面积 | 34m x 70m或35m x 45m |
11、设备最高点 | 21m |
12、设备总功率 | 650 kw |
特别说明:本公众号部分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