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程氏宗亲会” 加入程氏家族!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程”,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程氏宗亲会”,再点击“关注”,即可成功加入中华程氏大家庭。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程氏文化,传播程氏正能量。
程氏祖训。
程氏家风
一、莫不孝二亲;
二、莫弃本逐末苛毁师长;
三、莫盗贼累耻先灵;
四、畏四知为人仁义;
五、远五刑莫犯刑戮;
六、行六政宽以调民;
七、躬事廉俭敦厚自裕;
八、勤习经艺引文自饬;
九、用九思立德;
十、无忘好善。
程让平故居。
人物简介
原名程成康,以辈次排行第三,又名三康,鹿城区临江镇驿头和平村人。1933年到法属殖民地非洲加蓬国经商,成为加蓬著名的富商。程志平自1928年出国至1985年去世,一生都没有回到过中国,这成为他终生的遗憾,也成了让·平不可化解的“中国情结”。
1942年11月24日,出生于非洲加蓬,其父程志平祖籍中国温州市鹿城区临江镇驿头村人。2004年6月,。2008年,让·平在非盟第10届首脑会议上当选非盟委员会主席。让·平曾多次访问父亲的故乡,为中加两国友谊做出贡献。
这是一个温州人家族的真实故事,时空交织,越洋寻踪,演绎几代人的人生传奇。
鹿城区临江镇驿头村为程姓聚居村,远祖为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世称“二程”,程颐四世孙程澥来到温州,出任永嘉县学正后安家落户。驿山程氏,自程澥发祥以来,人物殷繁,英才济美。在驿头和平村的村文化礼堂里,让·平父子与驿头村千丝万缕的关系,通过图文并茂、实物场景再现复原,再现了程氏家族的千年家训与家国情怀。
程志平远离故土 海外扬名
1929年,一位受生活所迫又心怀梦想的温州青年程志平离开了故乡临江驿头村,前往遥远的法国谋生。1933年,他又辗转来到了当时的法属殖民地非洲加蓬,从此扎根异国。
在加蓬翁布埃集会上,程志平、让·平父子情深,曾携手同行。
1933年,程志平来到当时还是法属殖民地的加蓬的让蒂尔港贩卖瓷器,原本打算生意结束就再回法国,却因误了船期而留在了加蓬。没有工作的程志平刚巧遇到一家法国面包房的师傅病故,便去应聘烤制面包。老板按照法国人的习惯称他为“平”。 三年后,程志平图谋发展,搬迁到港口以南150公里的州首府翁布埃镇。凭借捕鱼和伐木,程志平很快成为这里最能干、最有本事的人,并且娶了当地米耶内部族酋长的女儿阿尼娜为妻,正式在加蓬安家落户。
1942年,程志平在翁布埃镇有了一个儿子,当地人称呼这个孩子叫“平的儿子”。孩子满月时,,带他去教堂接受洗礼。神父为孩子起了一个教名“让”。让·平的名字由此被人叫起来。
上世纪50年代初,在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西方公司大举裁员,而程志平却没有舍弃一个工人,而是和当地工人共渡难关。危机过后,西方很多公司招不到人复工,而程志平的公司凭借不离不弃一举成为当地木材业的龙头老大。致富后的程志平更是帮当地百姓修路、买渡船、盖医院……因而被当地的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平父亲”。
根据程志平、让·平父子携手同行照制作成的蜡像,现在存放在程让平祖居中。
程志平告诉儿子“他是从哪里来的”
让·平出生以后,由于父亲的努力,有机会到首都上学,之后到法国巴黎留学,毕业之后有机会留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工作。在教科文组织做国际公务员,让·平开始学习外交工作,了解世界局势,同时还有机会和中国人共事。让·平说:“父亲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让·平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我,他是从哪里来的,怎么会来到这里的。他总是对我们讲述,他年轻的时候如何离开中国的经历,讲述他的中国温州。”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让·平从收音机里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告诉了父亲程志平。父亲随后向法国人打听而证实了这一消息,兴奋异常。他吩咐全公司放假一天,摆下宴席,请全体员工及当地各界名流亲朋好友一起喝酒跳舞庆贺。那是让·平第一次看见父亲跳舞。
让·平第一次与温州人接触,就让他深深感受到了亲情。那时候,他的父亲每年都会去法国巴黎看他。每次去,都要带着儿子去会见朋友,去中餐馆吃饭,跟大家说中国话、温州方言。
让·平代替父亲续故土情缘
一个甲子过去了,程志平一直无缘重返故土,1985年抱憾离世。此后,程志平与故土未续之缘由他的儿子让·平续写。
矗立在译头的中加友谊门。
上世纪80年代,让·平作为总统办公厅主任陪同加蓬总统访问北京。在北京,他第一次见到了来自父亲家乡的亲人。亲人们带来了家乡的礼物和录像带,让·平第一次见到了父亲口中常常提及的温州故乡。
带着父亲的嘱托,1994年之后,让·平多次携亲人到访父亲的故土,在临江驿头村里,站在父亲离家前居住过的地方,他久久地伫立。让·平在程氏宗祠里认祖归宗,他被确认为程氏第二十七世孙,渐生对中国温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004年,世界温州人大会在温州举行,让·平应邀参会,再次到访温州。如今,圣旨碑、程让平祖居、中加友谊馆、驿头中非友谊门牌坊等一批村文化景观点已经建成。
祖训刻墙上规矩海外程氏后人
“一莫不孝二亲,二莫弃本逐末背毁师长……”在鹿城藤桥镇驿头社区,这条千年祖训就写在当地文化礼堂的幕墙后面。盛夏时节,程氏的后人们在礼堂纳凉,常对着祖训评地方的人与事,千年的道义就这样口口相传,影响着海内外程氏后人。
程氏子孙程正耀是驿头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的牵头人,他告诉记者:“2012年,村里人说要我牵头建造文化礼堂,我就答应了,当时现有18万资金,最后建好将近300来万,缺口困难是显而易见的。”身为程氏后人,69岁的程正耀觉得自己义不容辞,虽然搬到温州市区居住已近20年,但他还是为了代代相传的祖训,发挥了余热尽了一份心力。
二十六世孙程海勇是村里的程氏家训文化研究者,更常以驿头程氏的文化为傲。程海勇指着墙上的祖训说,2004年驿头程氏后人去洛阳拜祖寻踪,开始修复族谱、重修祖训,将1800年前西晋程延留下的家训重新立到了村里。
程海勇说:“我们常说‘天理何在’。程氏祖训其实讲的就是一个‘理’字,道理与天同在,天地良心谁不懂啊,这都是小时候家里长辈训导的话,永远都会记在心头。只不过,如今顺应时代,将它立在村文化礼堂,以昭示后人。”
“祖上讲理,为了国家;后人讲理,为了子孙。” 驿头村程氏家训讲解员程定汉说,程氏后辈让·平远在非洲都要认祖归宗,这份家国情怀就是程氏祖训的真实写照,就是讲一个“理”字。驿头程氏的祖训流传千年,代代相传,穿越岁月,涤荡心灵,让文脉延续。
(注:程志平与让-平故事根据驿头村程氏家训讲解员程定汉先生讲述)
●鹿城区藤桥镇山根村书记 程晓清
当前提倡家风家训,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程式家训是融在血脉中的骄傲,是先人从一代又一代的生活中总结出的家族风气。若每一个人都能维护好自己的家风家训,必将发掘好传统文化的精髓。
●鹿城区文化馆馆长 吴广
良好的家风家训对社会而言,是一种道德的力量,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以程式家训为蓝本,那么每个家都是积极向善的,每个家的所有家庭成员的品德是纯洁的、高尚的,那么社会必将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