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最北端,环抱着北极圈,有一片正对大熊星座的海洋。它,就是北冰洋,又称北极海。当地球进入第四纪初期,大地上还未有人类的脚印,这片白色的海洋已开始了它的征程。
巨大的运动着的冰川像一把凿刀,再一次雕刻出地球新的轮廓。当这把凿刀长途跋涉来到位于新疆的阿尔泰山,便在那里留下了一个奇观。当这番景象终于映入人类的双眼,他们称之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直至今日,当人们对霓虹灯和钢筋水泥感到疲倦时,仍会追随这位“艺术家”的足迹,来到这里寻求心灵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敬畏。这个奇观,就是喀纳斯湖。它孕育于第四纪初期以来的冰川强烈刻蚀作用,诞生于气候转暖后冰川迅速地退缩。
虽然我们生于自然,瞻仰大自然的杰作,却鲜看到这位母亲的创作过程,因为我们正处于一个整体上适于人类生存的,相对安逸的时代。但祖先那想与自然沟通和勇于探索的基因代代相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火山运动”是现如今我们常闻的,一项贯穿古今还依然雄奇的自然运动。著名科幻作家凡尔纳在《地心游记》中,就描写了一个探险三人组,如何从一个火山口下降,经过三个月的旅行,历尽千辛万苦,最后由于岩流的冲击,又从另一个火山口回到地面的故事。书中浪漫而又合乎科学的非凡想象力,将读者带进现实与幻想重合的新时空。地球给人类的灵感之泉永不枯竭,大自然的题材久经琢磨依然荡气回肠。
当我们试图去理解自然并在她的怀抱中欣欣向荣时,一种可靠的办法便是通过科学。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包括人类成为一种优越的物种,都离不开对技术的应用。而技术哪得“熟如许”?唯有“源头科学来”。当中国科学院院士,火山与第四纪地质学家刘嘉麒接受大型科普节目《加油!向未来》的独家采访时,他说:“地球科学是以天地为己任,以山川做课堂揭宇宙之奥秘,为人类谋福祉。”
当然,如果选择从事科研工作,心智要经受磨炼,身体要准备好吃苦。刘院士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在跑野外时,几乎天天吃方便面、午餐肉、榨菜“野外三宝”,高原上水烧不开,面也煮不熟。工作主要靠走路,背着沉重的标本一天跑百八十里路是家常便饭。在一次考察西昆仑时,他们沿着崎岖的克里雅河河谷攀登,夏天刚刚融化的高山冰雪形成山洪,在涉水过河时,他被急流冲倒,落在冰冷的洪水中,多亏身后的年轻人急忙抓住他的衣服,把他从急流中捞出来,才有惊无险。
对于火山的考察更是充满惊险。刘嘉麒到过美国的圣海伦斯、夏威夷,意大利的埃特纳,留尼旺的富尔奈斯,印尼的喀拉喀托,埃塞俄比亚的埃列塔拉等正在喷发的火山现场考察,亲自测过岩浆的温度,采集刚喷出来的火山物质,观察火山喷发动态……不仅火山喷出的岩浆、火山灰、火山气体对人体有危害,若是在现场赶上火山喷发就更危险。刘嘉麒回忆,“2000年,我和他国的同事考察印尼喀拉喀托火山,快爬到火山口了,突然发生了地震,地动山摇,估计有4级。在火山区,地震往往是火山喷发的前兆,如果火山喷发,岩浆和碎石铺天盖地落下来,我们就必死无疑,好在那次我们赢得了往山下跑的时间,躲过一劫。”
十进长白山,七上青藏高原,三入北极两征南极,把七大洲五大洋“没人去的地方,很少有人去的地方”几乎走了个遍。去南极,18天的航程他因晕船几乎从头吐到尾,但照样船一靠岸便投入工作。在南极北地,他和他的同事进行了地质环境考察,湖泊、冰盖打钻,获取了丰富的地质、古气候、古环境资料和样品。
为了看到自然母亲的过去,为了更懂自己,人类在科学之路上不怕山高路远。曾经,学会使用火带我们走出蛮荒时代。现在,你准备好走得更高更远了吗?
每周日CCTV-1晚黄金档
《加油!向未来》
由东风汽车公司独家冠名播出
节目完整视频及花絮
腾讯视频上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