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星历考
《史记・八书・历书》记载:“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馀,於是有天地神祗物类之官,是谓五官。”神农氏以前就不谈了,从黄帝说起,黄帝时期就开始考察星象,制定历法,建立五行序列,计算出闰月,且有分管天地神祗和其它物类的官员,称为五官。意思就是黄帝时期就开始研究天象与时令了。
据《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说的是尧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等人主管天象观测方面的工作。
尧是大约公元前二十四世纪的人。可见中国古人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设置了天文官,在观察星象,推算历法方面已趋于成熟了,并且有了一套很完整的技巧。
《尚书・虞书・益稷》记载:“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这是尧舜帝之后,到了禹时期,这里的意思就是禹娶了涂山氏的女儿,过了辛壬癸甲四天之后,就子承父业治水去了。这里的辛壬癸甲是古籍中最早出现的天干纪日的记载。
时间在慢慢流逝,《尚书・商书・伊训》记载:“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肆命》、《徂后》。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这里记载的是汤之后,汤的嫡长孙太甲即位之年,在十二月的乙丑日祭祀,由辅佐其祖父汤立国的贤相伊尹作了《伊训》、《肆命》、《徂后》等教导太甲效法先祖治理国家的事情。这里的乙丑日即是最早出现的干支组合在一起纪日的方式。
《吕氏春秋・慎大览・贵因》记载:“夫审天者,察列星而知四时,因也。推历者,视月行而知晦朔,因也。”意思是说,观测天象的人,从观察星辰的运行情况就能知道四季,是因为有所凭据。推算历法的人,从观察月亮的运行情况就能知道晦日,朔日,是因为有所凭据。
从黄帝时期到尧帝时期,再到春秋,中国古人从观测星象,到干支纪年,纪日,再到推演而形成一套完善的历法,经历了两千余年。干支纪年纪月纪日法使得中华文明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其影响之深远。
历法的形成是依据天象之日月星辰为据。最早提到星宿的是《吕氏春秋・纪・季春纪》之圜道:“日夜一周,圜道也。月躔二十八宿,轸与角属,圜道也。”意思是太阳一昼夜绕行一周,这是圜道。月亮历行二十八宿,始于角宿,终于轸宿,角宿与轸宿首尾相接,这是圜道。这里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说到了春秋时期星象才形成完整的体系。
而关于北斗七星的记载最早在《史记・八书・天官书》中“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北斗七星即一天枢星、二天璇星、三天玑星、四天权星、五玉衡星、六开阳星、七摇光星。北斗七星为帝车之象,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各有其属性,天枢星为七星之枢纽,天璇星掌管旋转,天玑星主宰变动,天权星掌管权衡,玉衡星则是平衡轻重,开阳星为开发阳气,摇光星为光芒之意。但是古人还发现了两颗隐形的星,即在斗柄开阳与摇光之间,一颗为洞明星﹙又名招摇﹚,一颗为隐元星﹙又名天锋﹚,洞明星排在第八,隐元星排在第九,七星加上这二星其实共为九星。
《史记》为汉代司马迁所著,由此可见,星宿和北斗七星都是到汉代才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夏代,中国的历法才真正完善起来,且沿用至今。司马迁在《史记・八书・历书》中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穷则反本。天下有道,则不失纪序;”夏朝以正月为历正,就是一年的开始,殷代以十二月为一年的开始,周朝以十一月为一年的开始。但是无论是哪个朝代都是以一年的开始为起始,循环往复,天下不失时序。夏历的正月为一年的起始,这正是我们今天所用的历法。
《史记・八书・历书》还记载:“太初元年,岁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太初元年指的是公元前104年,汉武帝七年,为丁丑年。汉武帝命司马迁,邓平等人改革历法,并制定出了新历---《太初历》,《太初历》以正月为一岁之首,即建寅之月为岁首,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寅月为正月,卯月为二月,辰月为三月……丑月为十二月。太初元年的太岁名字为‘焉逢摄提格’,月名为‘毕聚’,十一月的朔旦日为甲子日,半夜时为冬至节。太初元年的历法改革使得中国古代的历法更完善,更健全,更科学。
星系的形成给早期的中国历法增加了丰富的内容和依据。从黄帝制定历法开始,到夏代历法体系的完善,再到西汉的历法规范化,为中华文化的瑰丽之魂的源远流长构筑起了坚实的河床。
二 甲子纪年考
关于甲子年的起始这个问题,一种说是黄帝元年﹙即公元前2698年或公元前2697年﹚起为第一个甲子。那么这就不对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记载天干地支配合在一起使用的时间是在商代,《尚书・商书・伊训》记载:“成汤既没,太甲元年……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这是第一次在记载日期上提及乙丑,因此干支纪年的年代不可能在黄帝时期。
以黄帝元年为甲子年的这种说法来自于东汉的蔡邕在《月令・章句》中说:“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据考证,《尚书・虞书・益稷》记载:“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这是禹结婚四天后子承父业去治水的记载,其中“辛壬癸甲”这四个天干就是纪日的,可见在禹时期只有天干,还没有地支,所以不可能在尧舜之前几百年的黄帝时代会有地支和甲子纪年。
再者,为何会在东汉提出黄帝始作甲子,而东汉之前却没有记载呢?既然是黄帝始作甲子的话,那么在黄帝以后东汉之前就应该会有记载的,而从《史记》及其它历史古籍中却找不到半点踪影。可见东汉蔡邕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没有经过考证的,不可信。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虽然在远古的洪荒时代人们就关注星象和尝试制定各种历法,但是真正将历法规范化确是在汉武帝七年,公元前104年。《史记・八书・历书》:“太初元年,岁名‘焉逢摄提格’”。历史上称为“太初元年”,而“太初元年”的纪年是丁丑年,即公元前104年,这是汉武帝的第七个年号。汉武帝使用太初这个年号一共四年﹙公元前104--101﹚,那么也就是说公元前117年才是甲子年。“太初元年”是对历法的规范化,便不是重新以甲子纪年,所以这一点是应该搞清楚的。从公元纪年中的公元元年辛酉年计算,往前推117年,就是甲子年。而汉武帝时期是公元前141年至公元前87年,在位54年。今天所用的历法即是沿用“太初元年”改制后的历法,因此,从汉武帝时期的公元前117年纪年甲子算起是符合的。
再来推算一下,公元前117加1984甲子年等于2101年,除60余数是1。而这个余数的1正是下一个甲子的起始之年,这就符合了。换一种算法,公元前117年加1983年癸亥,甲子的最后一年,等于2100,除60等于35,没有余数,这就正好对上了1984年甲子年的起始时间。
根据西汉历法计算,从公元前117年甲子年为元运计算,三元九运的年代划分:
公元前117年----公元63年的180年间为第一个大三元。
公元64年----公元243年的180年间为第二个大三元。
公元244年----公元423年的180年间为第三个大三元。
公元424年----公元603年的180年间为第四个大三元。
公元604年----公元783年的180年间为第五个大三元。
公元784年----公元963年的180年间为第六个大三元。
公元964年----公元1143年的180年间为第七个大三元。
公元1144年----公元1323年的180年间为第八个大三元。
公元1324年----公元1503年的180年间为第九个大三元。
公元1504年----公元1683年的180年间为第十个大三元。
公元1684年----公元1863年的180年间为第十一个大三元。
公元1864年----公元2043年的180年间为第十二个大三元。
目前在第十二个大三元中,在这个大三元中再划分上、中、下三运及其九运:
公元1864至公元2043这180年中,小三元九运的划分是:
上元
一运 1864年---1883年﹙甲子年至癸未年﹚
二运 1884年---1903年﹙甲申年至癸卯年﹚
三元 1904年---1923年﹙甲辰年至癸亥年﹚
中元
四运 1924年---1943年﹙甲子年至癸未年﹚
五运 1944年---1963年﹙甲申年至癸卯年﹚
六运 1964年---1983年﹙甲辰年至癸亥年﹚
下元
七运 1984年---2003年﹙甲子年至癸未年﹚
八运 2004年---2023年﹙甲申年至癸卯年﹚
九运 2024年---2043年﹙甲辰年至癸亥年﹚
目前的1984年---2043年正是在第36个甲子之中,为第十二个大三元中的下元八运之中。
三 三元九运考
《史记・八书・天官》:“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纪而大备:此其大数也。”天运就是宇宙时间的规律,古人经过上千年的观察,总结出一个周期性的规律,即三十年有个小的变化,百年一个中的变化,五百年一个大的变化,在这三个周期之中,天下的事物基本上都轮回了一遍,这就是天数。这种规律是有依据的,如:《天官》中记载:“木星与土合,为内乱。饥,主勿用战,败;水则变谋而更事;土与水合,穰而拥阏,有覆军,其国不可举事。出,亡地;入,得地。”当木星与土星会合之时,会有内乱和饥荒发生,不可对外用战事。当水星与土星会合之时,五谷熟而不能收割,国家的军队会有动乱,有覆没的征兆。这些看似是预言,但确是古人根据以往的星系的变化与国事的变化相联系,得出的一个规律。因此,周期性的时间变化与相对应的空间地域的时事有内在的根本性的关联。其实这就是宇宙间时空结构的运行变化规律所产生的影响。
于是,中国古人根据这个周期性的变化规律,结合河洛图创造出了三元九运这么一个周期性的规律。那么什么是三元九运呢?
东汉的蔡邕在《月令・章句》中说:“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这里就是讲的纪月和纪日,并且干支相配组成六旬,六旬就是六十天,或者是六十个月,六十年,旬就是周期的意思。
而三元九运的元也是周期的意思,九运就是元这个大周期中划分的小周期。古人观测到土星公转的时间,大约是29.46年;木星公转的时间,大约是11.86年;火星公转的时间,大约是686.98天;金星公转的时间,大约是224.7天;水星公转的时间,大约是87.97天。
而木星与土星处在一条直线上的会合周期大约为二十年,其最小公倍数是六十。而土星、木星和水星这三颗行星处在一条直线上的会合周期大约是六十年。而每隔一百八十年,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就会同处于太阳的一侧,分布成一个扇形,形成九大行星的大会合。根据这一规律,古人创造了“三元九运”,即20年划分为一个运,三个20年也就是三运形成一个元,而三个元就是一个大周期。
《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这里的“九星”其实就是指的北斗九星,“七曜”也是指的北斗七星。“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就是宇宙自然界的循环往复的周期性。
九运根据北斗七星﹙实为九星﹚而来,而北斗七星的运行规律与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包括人事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应合,这正是三元九运产生的根本意义。
九运之名来自于北斗九星,依次为:天枢星、天璇星、天玑星、天权星、玉衡星、开阳星、摇光星、洞明星、隐元星。当中华本土上的道教发展起来后,道教又给这九星命名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星。其分别对应的星为:一阳明贪狼太星君、即天枢星;二阴精巨门元星君、即天璇星;三福善禄存真星君、即天玑星;四玄冥文曲纽星君、即天权星;五丹元廉贞罡星君、即玉衡星;六北极武曲纪星君、即开阳星;七天卫破军关星君、即摇光星;八左辅、即洞明星君;九右弼、即隐光星君。即:
天枢------贪狼 天璇------巨门
天玑------禄存 天权------文昌
玉衡------廉贞 开阳------武曲
摇光------破军 洞明(招摇﹚------左辅
隐元﹙天锋﹚------右弼
九星的划分正好与洛书的九宫格相符,如图:
古人根据洛书的原理将三元九运划分为:三元:上元、中元、下元;上元:一运、二运、三运;中元:四运、五运、六运;下元:七运、八运、九运。“三元九运”以每五百四十年为一个大元,每一百八十年为一个正元,每一个正元又可分为三个单元,分别是上、中、下三元,每一元又可分三个运。
三元------上元、中元、下元
上元------一运、二运、三运
中元------四运、五运、六运
下元------七运、八运、九运
古人又将这九运与洛书中的数字分布分别配上八卦,即一坎水、二坤土、三震木、四巽木、五黄土居中、六乾金、七兑金、八艮土、九离火。并且给它们分别命名为:
一坎水配合一白,为一白运
二坤土配合二黑,为二黑运
三震木配合三碧,为三碧运
四巽木配合四绿,为四绿运
五黄土配合五黄,为五黄运
六乾金配合六白,为六白运
七兑金配合七赤,为七赤运
八艮土配合八白,为八白运
九离火配合九紫,为九紫运
四 元运之时空状态探秘
九星的分布是宇宙间的某种能量信息随着时间的运行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周而复始。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元运时间的变化之中,相同的空间会有不一样的气场变化;在相同的元运时间中,不同的空间会有不一样的气场变化。那么三元九运在时空状态下究竟是什么表征呢?就以近代的几个元运来探究一下吧。
1944年至1963年,这二十年是第十二个大三元中的中元五运,第34个甲子中。
1964年至1983年,这二十年是第十二个大三元中的中元六运,第34个甲子中。
1984年至2003年,这二十年是第十二个大三元中的下元七运,第35个甲子中。
2004年至2023年,这二十年是第十二个大三元中的下元八运,第35个甲子中。
2024年至2043年,这二十年是第十二个大三元中的下元九运,第35个甲子中。
1944年至1963年,中元五运,五黄廉贞当值。五黄位于中宫,,震四方。其正面的表征是立权威,震四方,其负面的表征是凶祸灾难。
五黄运期间,、几年内战、抗美援朝、、西藏平叛、三年困难时期等。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最艰难的时期,真可谓是艰苦卓绝,这是五黄负面的表征。其正面的表征是,新中国成立了,,。从国内到国际,,这就是立权威,震四方。
1964年至1983年,中元六运,六白武曲当值。六白为西北乾金,为君,为领袖,为天空,为金属,为重工业。其正面的表征是众志成城,服从领导。其负面的表征是个人崇拜主义。
六运期间,中国的两弹一星,运载火箭,从无到有相继发展起来,航天工业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乾位于西北,星、弹、航天事业都是在西北进行的。东北重工业基地建立起来。,攻坚克难。,在国际上有了话语权。,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生态。
1984年至2003年,下元七运,七赤破军当值。七赤为西方兑,兑为少女,为体育。为嘴巴,交流。其正面的表征是消费水平提升,交流融合加强。其负面的表征是色情服务业出现。
七运期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人才和管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融合,中国学生去西方国家留学深造。改革开放结出累累硕果,人民的消费水平跳跃式提升,跟嘴巴有关的餐饮,食品行业兴起。中国的体育事业提升,女排成绩蝉联世界冠军,歌唱事业也蓬勃发展,歌厅随处可见。其负面的表征是色情行业兴起,很多年轻女性从事色情行业。毒品,吸毒也有所抬头。
2004年至2023年,下元八运,八白左辅当值。八白为东北艮土,八白为财星,艮为诚信,为静,为足,为少男。其正面的表征是经济建设,其负面的表征是土地资源环境破坏。
八运期间,以土为主的房地产业崛起,规模空前,煤炭矿产业达到鼎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带一路”战略启开,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伟大成就,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各行各业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足为特征的足疗行业兴起,足疗养生馆遍地开花。以静为主的茶艺茶楼比邻皆是,年轻的专家已经走上了科技的前沿。其负面的表征是大拆大建,滥开滥采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人们的诚信度严重下滑,。
2024年至2043年,下元九运,九紫右弼当值。九紫为南方离火,火为文明,文学艺术,思想文化,为电子信息。为美容化妆,装饰。离火为中年女性。其正面的表征是文化的真正复兴,其负面的表征是情感的淡化。
九运期间,因为八运中诚信的下滑而导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传统文化的复兴之时代开启。文学艺术之高潮会此起彼伏,诚信度也会随之大幅度回升。这跟中国的文化强国梦的目标是高度契合的。电子,信息行业空前发展,科学技术大步提升,科技文明程度极高。美容化妆行业及其产品会再度大幅提升。中年女性在各领导岗位上,各行各业中充当先锋。其负面的表征是随着电子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人们交流沟通的方式会有颠覆式的改变,亲戚朋友间见面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而导致人们情感的淡化。
仅以近代的几步元运在不同的时空状态下的表征作为探讨,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些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