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吉州窑的兴衰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精彩内容  每天如期与您分享




一、吉州窑的位置与分布


吉州窑位于江西吉安市永和镇境内,北距吉安市市约8公里。隋至宋,吉安称吉州,故名。在永和镇西侧约2公里长、1公里宽的范围内,废窑累累,瓷片和窑具俯拾皆是。现今永和镇仍残存着一条条匣钵和窑砖铺砌的长街古道,这一带就是古“东昌”县县城的所在地。东昌地属吉州管辖,故名为“吉州窑”,又称为“永和窑”。


吉州窑地处吉安县东南隅,滨临赣江,上溯赣州,下达南昌,浅山丛林绵亘数十里,面对瓷土基地青原“鸡冈岭”,有丰富的原料和燃料,交通条件极为便利。吉州窑在当时“海宇清宁”的环境下,又在邻近的丰城洪州窑、新干塔下窑、临川白浒窑、永丰山口窑和赣州七里镇窑等的相互促进下得到飞速发展。宋代元丰年间,已是“民物繁庶,舟车辐辏”的“天下三镇”之一的瓷城了。




二、吉州窑的兴盛


古时吉州窑因陶瓷而兴盛,以陶瓷生产、销售为主的产业,带动了交通、膳宿服务等行业的兴起,宗教、文艺的交流也随之展开,成为江南一大重镇。据《永和镇志》载,吉州窑兴旺时的窑工,不下三万人。仅是工人就相当于现在几个现代中型企业,为之配套的服务行业中,该不会少于生产者,其镇的规模不亚于一个县城。古籍记载永和有“三市六街”,传说有东昌十五景和“七十二条花街”,这不过是形容热闹繁华的概述。据专家实地测绘,参照地方志和族谱,发现永和古迹分布图与实景有吻合处。这六街便是陶瓷集中销售处瓷器街、长长的水塘旁的莲池街、专门出售松柴等燃料的茅草街、“弦歌宴舞”的鸳鸯街、出售粮油等生活品的米行街、经营生产用具的锡器街。分类分区的格局,已不是一般的农村集市圩镇,而具备了古代都市的雏形,难怪号称“天下三大镇”之一。




现在走进永和镇,仍能感觉到无所不在的陶都遗风,可能想象当初的繁华。长街小巷,可见一些用陶瓷匣钵片行行排列铺成的路面;通往田间的小路,也有断断续续的陶片路面。许许多多的水塘是当年挖土烧陶瓷而形成的,水少时,可见塘沿一两尺厚的陶瓷碎片散于土中。


现在可见的24座窑包遗址——即窑岭、茅庵岭、牛牯岭、后背岭、窑门岭、官家塘岭、屋后岭、猪婆石岭、蒋家岭、七眼塘岭、松树岭、曹门岭、乱葬戈岭、尹家山岭、本觉寺岭、上蒋岭、讲经台岭、曾家岭、斜家岭、枫树岭、拓树岭、自家岭、天足岭、下瓦窑岭等。像一个个小山岗,延绵近两公里,人们称之窑岭。据专家考证,仅24个窑包遗址,就至少堆积了72.6万立方米的陶片,还有那散于各处的碎片,难以计数。仅烧制的陶瓷碎片就遗留下了这么多,而销往海内外的陶瓷该是数倍于废品。


吉州窑陶瓷质优品精,誉满天下。我们无法想象当时的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是如何喜爱吉州窑的产品,只知道流传国内外的吉州窑陶器幸存下来的真品,都当作“国宝”珍藏着。考古专家寻得一块半片有价值的残片,便兴奋不已。


吉州窑的陶瓷产量最多和最有特色的是黑釉陶瓷。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木叶天目盏,就是黑陶瓷茶盏中嵌了一片树叶,这是吉州窑独创的,誉为天目中的瑰宝。木叶天目盏看上去像翻转的斗笠,黑得油光闪亮,令人称奇的是,盏内嵌着的树叶,看似突出,一摸却又与盏底一样平。吉州窑所产木叶天目、彩绘、兔毫天目、剪纸贴花等产品,制作技艺居同时代世界领先水平。




景德镇自古有“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民谣,吉州窑也是如此,产品沿赣江流向天涯海角。北宋时,吉州窑已达到较大的规模,其出产的陶瓷器深受国外商人青睐。无法统计有多少吉州窑的陶瓷到了海外,只能从目前还藏在国外的文物可见一斑。日本东京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吉州窑木叶天目盏和玳瑁盏,列为国宝级文物,每年只在有限的时间内拿出来供人参观;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的黑釉加花蝶纹瓶和卷草纹加彩壶,被视作稀世珍品;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博物馆,陈列的在印尼出土的中国古瓷,其中就有吉州窑的黑釉黄斑碗……吉州窑陶器作为外贸的主要商品之一,为促进国际经贸和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将古朴的庐陵文化传播到四面八方。


吉州窑地处约北纬27度,东经115度,亚热带季风气候,吉州窑滨临赣江,上溯赣州,下达南昌,浅山丛林绵亘数十里,面对瓷土基地青原“鸡冈岭”,有丰富的原料和燃料,雨季赣江水位丰富,交通条件极为便利。吉州窑在当时“海宇清宁”的环境下,又在邻近的丰城洪州窑、新干塔下窑、临川白浒窑、永丰山口窑和赣州七里镇窑等的相互促进下得到飞速发展,吉州窑的兴盛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三、吉州窑的衰败


据《东昌志》记载,吉州窑从唐代开始创烧,大约在公元900年到960年间,南宋到了高峰,元代开始衰落,到了明朝中后期,大约在公元1500年左右就停烧了,前后延续了600多年。 


吉州窑停火的原因众说纷纭。民间有多种说法,说是南宋末年文天祥起兵勤王,数千窑工响应从军,元兵入侵庐陵后,摧毁了窑场。另一种说法,说是永和的瓷土资源枯竭了。但据探测,永和不远的地方至今还有大量陶泥。还有传闻说是这里突然发生了什么天灾,窑工逃离。因为遗址中还发现有不少铁钳、钗等大件工具,窑工们可能连取出工具都来不及就跑了。还有专家分析认为,宋代的商税过重,到宋末,贪官奸商勾结操纵,像吉州窑这样的半官半民窑瓷场受到的剥削更重。商人无利可图,也不太愿意经销了。还有专家指出,元朝统治者喜欢白色,以白为贵,因此影响到民间习俗,吉州窑的黑陶便逐渐被冷落,没了市场。


我们可通过人文地理方面分析吉州窑窑场的衰败原因是综合因素酿成的。其一,战乱时期政局的动荡,文天祥抗元带走了一批年轻技高的窑工,,商人无利可图,也不太愿意经销了;其二,困陶土是不可再生资,就近的瓷土和燃料不足;其三,是生产技术陈旧,适应不了市场需求,难以和其他名窑竞争。从现在的赣江状况来看,航道被不法沙石商挖得东坑西洼,加上水位下落很低,现在的赣江根本无法通航(当然这也与现今的陆上发达的交通有关),重要的还是市场需求和生产技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四、吉州窑的保护


吉州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推动中国古代瓷业生产,积累制作技艺作出了巨大成就。它善于学习当时定窑、磁州窑、龙泉窑、建窑、景德镇窑的艺术,又独具风格,创造出“木叶天目”、“剪纸贴花天目‘等别具匠心、独一无二的名贵产品。


吉安市把“保护和开发吉州窑”列入该县21件大事之一,将其建设成为赣中历史文化名镇名窑游览区,让更多人一睹千年古窑的风采。


位于吉安市永和镇西侧的吉州窑是宋元时期国内外著名的民间烧瓷窑场,窑场内遗存的24座窑包如山似岗,文物丰富,是世界上已知现存最大的古窑包遗址群。2001年,吉州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为保护好这座千年古窑,吉安市制定了科学的吉州窑遗址保护规划,每年拨出专款用于吉州窑的保护和开发。窑址所在地的永和镇也经常会同县文物保护部门深入保护区内,做好宣传工作,严禁掘土建设,并成立群众性的保护组织和专门巡防队,加强夜间巡逻防范,打击和制止偷盗文物行为。



一件只有中国才能生产的奢侈品!


17世纪的某一天

一份来自中国的快递跋山涉水

终于送达了法国凡尔赛宫


收件人接过账单
看了一眼价格
泪如雨下
哆哆嗦嗦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个哭了的人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自诩“太阳王”,以有钱著称
但自从迷上了中国海淘
国库频频告急


无独有偶
走火入魔的不止路易十四
18世纪的德国
有个萨克森王国
他们的国王想要结婚


为了娶到爱瓷器的王后
和好邻居普鲁士国王换了12个青花瓷瓶
也就是说大约30多个御前侍卫
才抵得上下面这一个瓶子
在人口不多的小领地
一口气放弃400个贴身保镖
萨克森国王大约不是疯了
就是命都不要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典故“禁卫军瓷”


清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

2006年拍卖成交价为1.5亿港币


让法国、德国国王倾家荡产的宝贝
就是我们司空见惯


瓷器——神的餐具


瓷器可以强身健体

可以试毒,可以治疗牙病

可以止住鼻血……

这些如今看来颇为荒诞的功效

在17世纪以前

却被很多欧洲人深信不疑

以至于成为人人向往的圣物

16世纪意大利画家

乔凡尼·贝利尼的作品《群神宴》

众神在林泉之间开怀畅饮

画面中的三件中国瓷盘

分明带有圣洁的含义



这只是当时全世界
疯狂迷恋中国瓷的小缩影


以至于,在很长时间里

中国都是无数西方人魂牵梦绕的理想国


想象里的中国


说到瓷,很多人就会想到青花瓷
但瓷器并不是只有青花瓷这一种
它包含好多种
瓷器是一种
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组成
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
因为所上釉的不同又分成好多种
工艺地域形成几大窑
有的用做生活用具,有的用做装饰物


元青山鬼谷子下山图罐

2005年在伦敦以2.3亿人民币的竞拍价
创造中国艺术品最高拍卖纪录


近千年来

由中国独创、中国制造

从东印度公司源源不断地销往

欧洲、西亚、东亚等世界各地的瓷器

算是全世界公认的奢侈品



是欧洲王室间馈赠的最奢侈国礼

公主出嫁时最高规格的嫁妆

更是皇室贵族间拿来攀比炫富的对象




由于

欧洲一直无法破译瓷器独到的制作工艺

只能一掷千金的竞相购买

所以这件“产品”

几乎垄断世界贸易达1700年之久



图为【唐代行窑白瓷瓶】


瓷器真正盛行于世界,是始于唐朝

当时作为世界第一都市的长安

聚集了超过20万名

外国使臣、传教士和商队


他们惊叹于青瓷

“色如青天” “温润如玉”浑然天成的

简约色调及素雅的质感

甚至大呼:

东方是文明,而我们才是野蛮



图为【隋唐年间越窑青瓷纹瓶】


关于“China”的由来有三种说法


其中一种说法就跟中国的瓷器有关

因为当时出口瓷器基本上都来自昌南镇

也现在人们常说的景德镇

于是按“昌南”音译成的 “China”

自此,慢慢地就成为了

瓷器和中国的代名词



图为【龙泉青瓷碗】


到宋代的时候

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

工匠们精益求精,日益精湛的技艺

铸就了一种瓷器的传奇——龙泉青瓷



图为【龙泉青瓷瓶】


不带任何多余装饰

以素为美的极简风

龙泉青瓷广销海外



图为【哥窑冰裂纹碗】


传说,同为工匠的哥弟俩

因为弟弟嫉妒哥哥的才华

在哥哥釉料里加了很多草木灰

结果烧出来的青瓷

竟带着各式各样的裂纹

像冬日破裂的冰面

看似残缺

实则无意间创造了另一种美

这就是著名的哥窑和冰裂纹青瓷

当然弟窑的名气也不小

它就是刚刚提到的龙泉窑



图为【明嘉靖青花群仙祝寿大葫芦瓶】

以 907.2万人民币 拍卖成交


元朝时期,疆域辽阔

从内陆伸展到东欧、西亚

当时方便的国际交流给

瓷器工艺带来了新的灵感

一种在波斯人那里叫做“苏麻离青”的原料

被我们的祖先带回,杂糅交融

创造了中国瓷器的巅峰之作——青花瓷


图为【乾隆粉彩莲瓣葵口碗】


随着订单越来越多

为了迎合制作出更符合欧洲审美的瓷器

明清开始,五彩斑斓的绘画瓷大量涌现



图为【清乾隆粉红锦地番莲碗】

现存于台北故宫



图为【明洪武釉里红瓷瓶】


手绘的瓷器成为明清时期的主流

青花、五彩、粉彩,层出不穷

能工巧匠们的智慧和创意

将席卷世界的“中国热”推至顶峰


图为【清瓷胎画珐琅】


18世纪,仅仅百年之间

就有至少六千万件瓷器销往欧洲



图为【清珐琅彩瓷器】


欧洲无以数计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

也纷纷开启脑洞模式

试图破解中国制瓷的秘方

这一破解就破解几个世纪

然后越走越远,越走越偏



图为【宋汝窑莲花温碗,现存于台北故宫】


一开始

这些科学家们

看着这温润如玉的瓷器

手感上和玻璃很是相近

于是乎

天真地认为糊一层玻璃就可以

发现这一点以后

以玻璃工艺为特长的欧洲人

兴高采烈地开始了各种尝试

然而耐不住高温的玻璃

一加热便化了


图为【宋代定窑瓷碗】


后来

用尽方法都没发现瓷器奥秘的欧洲人

觉得这么贵,一定是金子做的

于是他们兴致勃勃地烧完了

一座又一座的金矿

却一无所获



图为【宋钧窑瓷碗】


直到一个叫殷宏绪(原名恩托雷科利斯)的人出现

这个人是法国教会派往中国的传教士

他苦心在景德镇“卧底”

一蹲几十年,与村民和工匠同吃同住

他将自己多年的观察先后写成两封信

详细记叙了瓷器制作的秘密

寄回法国


1716年

法国《专家》科学杂志刊登了他的信

整个欧洲轰动了



图为【哥窑冰裂纹碗】


这下,欧洲人终于明白

这一切根本与玻璃和金子无关


“瓷石是瓷器的肌肉

而高岭土则是瓷器的骨胳”



殷宏绪说

将瓷石和高岭土提炼后

按照特定的配比糅合后

进行1200-1380度的高温烧灼

才会制作出如此晶莹剔透的宝物


自此,

中国制瓷的工艺不再是秘密



图为【清康熙天蓝釉百条缸】


24年后

德国麦森瓷厂成功烧出第一只瓷瓶

欧洲终于开始了自己制瓷的时代

以三百年的时间

迅速走完了中国瓷器几千年的探索之路



随着近代中国制瓷业因技艺失传

经营不善等原因而日渐式微时

欧洲、日本、美国却扶摇直上

垄断了高端瓷器的市场

曾让我们引以为豪的China

已沦落为仿品、赝品和劣品的代名词



是不是我们的步伐太快

来不及慢慢学艺

等不及推敲和思绪

什么都等不得?


是不是我们太急于求成

不再有人秉持72道工序的匠人精神

去耐心地精雕细琢?


是不是我们淡泊的心境已不再

被金钱和权势蒙蔽了双眼

忘记了最初的初衷?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世而昨非


我们惊叹于古瓷拍卖高昂的价格

也无奈于衰败惨淡的现实。


如此往后,不经自问

今后

中国还能做出惊艳世界的奢侈品吗?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