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素以樱花盛名,但是在这座古老的学院中,一些古老的建筑也闪烁着历史的光辉。走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传统的中国学院建筑,在樱花盛开的时候,淋着樱花雨,感受这浓浓的中国风。
武汉大学中的珞珈山旁有一座赫赫有名的建筑,这是武大的行政楼。它四角重檐攒尖顶的正方形大楼,与珞珈山这里的风景相互照应,宛如一幅画卷,给原本平缓的山体加了点灵动在里面。
这栋楼原本是武汉大学的工学院,但在竣工后不到三年日寇就入侵了这里,随后便被撤销了。此后学校便把这改成了行政楼,并沿用到如今。
行政楼的主楼共有5层,主体平面呈长方形,楼顶是重檐四坡玻璃盖顶的建筑形式,,用于采光。楼的四周绕以回廊,屋顶的材质采用的是钢梁屋架和透光玻璃,使阳光可以照到厅里,从而形成了一个“玻璃中庭”,这种建筑方式所产生的光影效果与空间的变化让人从中感受到了情趣。这里建筑中所采用的空间共享的建筑风潮是世界最早的建筑之一。
同时行政楼的大屋顶,与外围的4座中国传统式配楼和楼前2座罗马式碉楼相组配,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四角的圆盘形水斗,既解决了楼房的排水问题,又起到了美化外观的作用;中国建筑中极少的狮面兽装饰,也代表了匠人们的用心。
这座行政楼坐北朝南,坐落在两座火山石之间,且为凹地,在下方依照山势建有地下室和操场看台,形成了“天平地不平”的建筑佳作。
若在下雨的天气中,站在空地上仰望着行政楼,空气中弥漫着樱花的味道,仿佛身在日本的美景之中。
在珞珈山南部的山底下,有着一座建筑极为不同的体育馆。中国古典宫殿的飞檐结构,铺着蓝色的琉璃瓦,钩角的屋檐上有些动物的石刻。极具民族风情的回廊包围着体育场,屋顶采用三铰拱钢架结构,形成了巴洛克式轮舵形山墙和三重檐歇山顶。这便是有名的宋卿体育馆,它以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享有盛名。
之所以成为宋卿体育馆,是因为它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两个儿子捐资建筑的,而黎元洪字“宋卿”。建造体育馆的钱原本是辛亥革命的革命志士捐出的,打算建一所江汉大学,后因故并没有建成,在黎元洪去世后,他的儿子们便将这笔钱捐给了武大。这也是这所集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体育馆与黎元洪的历史渊源了。
如今,每每赛事将近的时候,宋卿体育馆便充满了人,热闹非凡。一股年轻的气息与这所建筑所散发出的岁月味道并没有冲突,相反两者的结合有着一种时代跨越性。
站在狮子山顶上,一座经历了79年风雨的老图书馆仍屹立在那里,它是武汉大学的制高点。它是形似皇冠的仿故宫建筑,是武大的精神象征。
当时新建大学要体现人文精神、尊师重教和重文化的思路,而图书馆就代表了人文,武汉大学便将图书馆建在了校园中心线上。由于老图书馆位于山顶上,就建造了一个百步梯来连接,同时寓意着武大的莘莘学子应秉持着“书山有路勤为径,苦海无涯苦作舟”的精神来学习知识。
老图书馆的门前有两根立柱,支撑着中式歇山顶,顶部塔楼为八角重檐,类似皇冠,屋顶的采暖烟囱为通灵宝塔状,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檐角上有7个脊兽,寓意着辟邪镇火。而在图书馆的门前放有老子的一个金属雕像,雕像两侧是云纹图案,而据史书记载老子是最早的图书馆馆长,象征着学子刻苦读书、治学之境界。在老图的内部则是西式的回廊、吊脚楼、石拱门,一楼中部的阅览大厅,四面都是落地玻璃,显得洋派十足。
它是中西建筑融合的产物,技艺、手法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在中国建筑史上的精品。它无不彰显着文化底蕴,所收藏的古籍册子,是人们人类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
在武汉大学的古老建筑中,樱花大道旁的老斋舍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所发这一种历久弥新的味道。这里被武汉市民称为“武汉的布达拉宫”,而武大学子却别有诗意的称之为“樱花城堡”。
老斋舍位于老图书馆的南侧,与狮子山相连。入口处平面修建108层阶梯,外形统一,气势宏伟,为了突出其导向性,又在此基础上,将拱门上部垫起一层,造成了顶部为单檐歇山式的亭楼。老斋舍的韵味在于它的十六个门洞的取名,它们是按照千字文里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久,晨宿列张”这十六个字命名的。每次进入到门洞里时,仿佛随着这古老的建筑回到了过去,看到了穿着民国学生装的学生拿着书走在长廊中。
在地势上,老斋舍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接受到阳光的照射。它以花岩石为建筑主体,总体颜色呈现的是灰色,为整座建筑添了一中朴素大方,厚重沉稳。
在樱花盛开的季节,沿着门洞层层的石阶,触摸着古老的墙体,欣赏着潇潇洒洒的樱花雨,也是一大乐事。住在这里的学子,在推开窗子后,伸手便能碰到樱花瓣,十分的惬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