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海光寺得名于白洋淀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天津海光寺肇建于三百年前,已湮没无迹,但影响犹在。而得名于白洋淀,则是其辉煌之始。


康熙六十年(1721),长芦盐运使宋师曾《敕赐海光寺赋·序》载,天津镇总兵蓝理1706年“开水田于南门外,创普陀寺”,“湘公上人所住持也”。因蓝理旋即调任福建陆路提督,工程中道而止。“上人以机缘未至,冷坐一室者十年。”1716年,宋师曾“悯其日颓月废,始为之建山门,完大阁”。1718年“为之筑墙垣、谋廊庑”。1719年又“为之开河取土,以崇寺基”,其时“恭遇驾幸西淀,上人以扁舟迎谒,奏对称旨,赐紫赐额”。以此为契机,津郡官绅“皆仰体圣心,踊跃抒诚,鸠工卜日”。未终岁,“凡丛林所应建者,无不备举。金碧辉煌,规模巨丽,天下皆知有海光寺焉”。


此赋传递历史信息不少,结合他处文献,可作如下解读:


一是湘公上人即寺僧成衡。成衡,俗姓钱,字天鉴,号湘南。浙江嘉兴人。初为嘉兴福善寺(香海寺前身)西房僧。诗文书画,俱入逸品。“尝供事内廷。圣祖赐大臣书扇,后面多衡画,款题‘臣僧成衡谨写’。”成衡与康熙帝早有交情。


二是西淀即白洋淀。嘉庆《钦定石渠宝笈三编》收录《释成衡西淀纪恩图》:“本幅纸本,纵九寸五分、横一丈一尺六寸,设色画。淀津春景,士民云集,欢迎御舻。款:‘康熙五十八年二月初六日(1719年3月26日),恭遇皇上驾幸西淀之玻璃口,臣僧成衡具小舟,跪伏迎接。即蒙召见行宫。臣何人斯,膺兹殊宠?谨写《西淀纪恩图》,以志不忘。其间,草木之向荣、老稚之踊跃,风和日丽,水秀波平,固非尺幅之所能传其万一也。康熙五十九年二月十三日(1720年3月21日),恭进圣览。’钤印二:‘臣僧成衡’‘书画记’。五玺全。”


三是玻璃口在哪?《清圣祖实录》载,1719年3月22日起,“上巡幸畿甸”,至4月6日“回驻畅春园”。其间,于3月27日“登舟泊赵北口”、28日“御舟泊郭里口”、29日泊段村(今端村)、30日泊圈头村,4月1日“自赵北口登陆”。玻璃口当指郭里口。郭里口行宫遗址,在安新县安新镇(今属雄安新区)。


四是此次御赐几多。嘉庆《长芦盐法志·天章一》具详:山门额“敕赐海光寺”;寺内额“海光寺”、大殿额“随处潮音”(玺印均为“康熙御笔之宝”);大殿联“水月应从空法相;天花故落映星龛”(玺印“渊鉴斋”“康熙宸翰”“敕几清暇”)。乾隆《天津县志·纪恩志》载,此次又赐联“香塔鱼山下;禅堂雁水滨”(句出唐诗《奉和幸大荐福寺应制》)。


五是康熙帝1719年未幸津门。其在白洋淀行宫召见成衡时,闻知天津海光寺建成,既赐匾额联语,又赐紫衣一袭,可谓“宠眷甚厚”。1721年值康熙帝登基六十年,海光寺“启建宝历道场”,遂有“九十日胜事弥天,欢声动地”之盛。


津留胜迹,世为美谈。以寺名为地域名,在津知名度最高者非海光寺莫属。


END


【未经许可 | 禁止转载】

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如想取得授权请邮件:419844934@qq.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