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同祖同宗,同心同德!饭箩墩汪氏宗祠重光晋主庆典仪式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汪氏宗祠—《平阳堂》碑记


汪姓起源於周王朝時期,春秋時期魯國的平陽(今山西平陽)。吾族汪氏始祖本姬姓。據《史記》記載,西元前573年,魯成公庶子生而有文在其手,左水右王,故名曰汪。據我大埔汪氏族譜遷徙記載:宋南渡時期遷閩汀州府寧化縣金風裏。居至71世益堯公(號甘泉)由永定縣奧杳村遷移到廣東大埔漳北大溪背,二世祖禮政(號平宇)再舉遷到莒村定居,並建祠---兩儀堂。

飯籮墩平陽堂是大埔汪氏夏房八世蔭公、綱公昆仲從莒村兩儀堂遷居飯籮墩後,約1522年明嘉靖年間,在飯籮墩建造的汪氏夏房五世蘭齋公祠堂。傳說祠堂地貌形似海螺,故祠堂按明師旨意不用石灰水泥,而用純木料建成。龐大的祠宇裏有78根柱子,撐起一個個金字架,架上桁桷,蓋上青磚綠瓦,築起一座1000多平方米的祠宇。


騎筒木爪雕刻精細,中間用厚木板閘起上下廳堂,上下廳堂之間有一個小天井,左右開有橫門,整個祠宇玲瓏通透,就象海螺裡面的含蘊滋養萬物。這是一個建築史上非常獨特的祠宇。

祠立蘭齋公為大埔莒村夏房分支飯籮墩汪氏始祖。後來裔孫們又陸續遷徙至塔上、塅上、溪上、石坪子、黃塘坑及海外等處聚居繁衍發展。


平陽堂象巨大的海螺屹立於大埔縣飯籮墩,聚背頭山龍脈之瑞氣,承筆架山巍峨之靈氣,族人享海螺形祖光之恩澤。祠堂左邊的遠處山巒象出征的旌旗,祠堂左邊的上下兩墩象徵鼓舞士氣的戰鼓,祠堂右邊的是巍峨的龍脈靠椅。加上環繞祠堂周邊的七口水塘涔涔呈滋潤海螺之勢,平陽堂承日月之精華,接天地之靈氣,蘊含萬物並催人奮進,乃大埔汪氏夏房完美的風水寶地。

蘭齋公祖祠迄今己近五百載,承祖洪恩,家門煊赫;瓜瓞綿綿,世代榮昌。族人以忠孝為本,耕讀為業;崇文尚武,重教興文。敦親睦鄰,孝悌仁慈;族風淳樸,團結合力。士農工商,人才輩出。族中才俊,不勝枚舉。至今聚裔孫逾三千之眾。

祠堂乃祖宗神魄所藏,靈魂棲息之所。乃後世裔孫共緬先祖,敬宗睦族,追本溯源,教化子孫,傳承先祖美德之聖地。祠宇重修落成乃合族之幸。我汪氏後嗣必能奉先思孝,處下思恭,傾己勤勞,以行德義,俾熾而昌,俾壽而藏。

正道是:

慶今朝祖祠煥彩溯本思源承前啟後耀門第;

賀明日裔孫繁衍人文蔚起精英輩出振族聲。

公元2017年《丁酉岁》秋合族同立

平阳堂修缮理事会

欢迎各位宗亲在下方留言评论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