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焦点:中国经济承受调结构阵痛 三季度GDP破七政策需再加码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发稿 路透中文部;撰写 宿泱韫


路透北京10月19日 - 中国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如市场预期跌破7%,创下六年半以来最低值,9月投资快速下滑,工业低位徘徊,唯有消费成为中流砥柱。中国经济在承受去产能及结构转型之痛,同时服务业等经济支撑力量也在增强。


中国经济仍处在结构调整关键阶段,较长时间内都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这也意味着今年若要保持7%左右的GDP增速,稳增长政策还会进一步加码,加大财政对基建建设的支持力度,四季度降准和降息皆有可能。 “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都持续下行,显示淘汰落后产能对经济的下拉仍在继续,经济下行压力仍大,这也是中国要调整经济结构必须付出的代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表示。 他进一步称,发改委马不停蹄地批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计这些稳增长的举措效果会在四季度显现,四季度经济企稳的可能性较大。在货币政策上,考虑到外汇占款持续下降,目前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高位,下调存准的空间较大,降准和降息四季度均可期。 ,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9%,略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6.8%,但仍创下2009年一季度以来最低;三季度GDP环比增长1.8%。主要经济运行指标中,1-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3%,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分别逊于路透调查中值10.8%和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10.9%,好于预期的10.8%。 ,针对今年能否实现7%左右经济增长目标的提问称:“历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认为,‘挑战-应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因。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经历新旧动能转化的阵痛,但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国内市场需求强劲,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回旋余地,结构性改革正在深化,中国经济的前景十分光明。”他继续说。


中国GDP季度走势图表

中国GDP与CPI图表


中国工业增速图表
中国GDP增速放缓但略优于预期,投资者对硬着陆的担忧有所缓解,为全球市场提供支撑。数据公布后,MSCI明晟亚太地区(除日本)指数.MIAPJ0000PUS在窄幅区间反弹,中国沪综指.SSEC继续小幅走高。 外汇市场方面,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快速收窄跌幅,因预期小幅淡化。部分新兴市场货币收复早盘部分失地。对中国经济敏感的澳元/美元微升。


**结构调整的代价和收获**


受产能过剩拖累,9月工业和投资继续下行探底,但另一方面,消费增速继续小幅回升,显示结构转型虽然艰难,但的确也在进行之中。 对于GDP破七的一些原因,,以及传统产业的去库存和去产能。钢铁、水泥、建材等传统产能过剩行业的增速都出现了下滑,此外,前期增长比较快的汽车、手机等行业,市场容量进入了调整期。 “总的看法是虽然经济增速略有回落,但是总体平稳的基本面没有变,稳中有进和稳中向好的态势没有变。经济运行仍在合理区间,GDP还是在7%左右。”盛来运表示,他强调,就业指标总体表现还是不错的,前三季度新增就业超额完成全年的计划目标,9月调查失业率为5.2%左右,较前两月略升。 盛来运认为,支撑和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力量在现阶段达到了一个新的均衡。一方面,结构调整没有完成之前,经济下行压力会一直存在,只不过力度强弱的问题;另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和中西部地区仍有发展空间,消费结构的升级也逐渐提供经济增长新动力。 方正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在数据后点评称,GDP增速略高于预期,三季度工业表现并未超预期,这意味着第三产业的贡献进一步上升。 他指出,实际上从2014年起,三产对于GDP的拉动一直都在趋势性上升,这一点也可以解释发电量、铁路运煤、粗钢产量等“硬数据”和GDP的背离。而三产里面,地产销售的贡献应该是一个引导,新兴服务业的投资和并购活动可能也有一定贡献。 “产业结构是在继续优化,突出表现在服务业增长还是比较快,产业结构由原来的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的趋势更加明确。,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1.4%,比上半年49.5%高出近两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出2.3个百分点。 他并援引数据称,1-9月,网上零售额增长在36%左右,将近40%,新产品像新能源汽车都在翻倍增长。在工业结构中,1-9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仍然达到10.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高出4.2个百分点,说明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在加快。,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进一步下探至2.6%,创下六年低点,但同时房地产销售仍保持一定热度,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增7.5%和15.3%,分别较1-8月提高和持平。 **保七还需政策加码** 为应对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稳增长政策支持力度近期明显加码,但现有政策恐怕只能部分抵消下行压力,市场普遍预期短期内宽松政策还会进一步加码。 ,随着国家政策效应显现,中国经济出现回稳势头;将坚持宏观调控正确取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防范和化解风险,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认为,当前阶段投资仍然是中国经济第一增长动力,经济保增长还是要求加大投资力度,这已从近期发改委等部门加大铁路等基础设施投资审批实践中得到印证。货币方面,转型要求维持中性基调,能否坚持稳健货币政策也成了中国能否越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扬也认为,短期政策还是集中在基础设施,货币政策方面,力度可能会小一些,降准降息还会有,从去年开始降准降息力度大,但由于传导机制不畅,效果并不明显,有效的是财政政策支持基建。 下半年来,中国频出稳增长政策,包括收回未使用的财政存量资金用于稳增长和保障民生支出,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范围,密集批复投资项目,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等。 民生证券宏观团队的朱振鑫、张瑜指出,中长期来看,在供需矛盾缓解、PPI出现明显改善之前,产能利用率难有实质改善,传统工业的低迷仍将继续。 基建在土地出让金下滑与财政收入不强的双重挤压下依然有压力,二季度以来的政策托底效果还需要时间来体现,预计四季度基建投资仍将加码,充当经济稳定器角色。 他们指出,全年来看,由于财政支出安排等季节性因素,第四季度GDP占比高达30%,三季度6.9%,全年如要保住7%,四季度要达到7%的增速,目前看难度依然很大。“总之一句话,全年有破7风险,稳增长不会虎头蛇尾。” 货币政策上,他们预计四季度降息降准是大概率事件。从思路上看,目前的核心仍是宽信用,而不是宽货币。由此推断,降息可能来得比降准更快,但如果资金面因汇率波动、信贷放量、股市放量等因素出现紧张,降准也会择机出手。 ,继续推进金融改革,有效服务实体经济,要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保持政策松紧适度,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信贷总量适度增长。


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要在保持宏观政策稳定的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有效破解融资难、融资贵,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完)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