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4岁多的时候,爱人和我双双辞掉北京的工作,一家三口到西藏林芝开启完全陌生的生活。这对于我们都是挑战,气候,饮食,收入,孩子的幼儿生活……,迎接我们的到底会是什么样的日子,心里终究是有些忐忑。无论如何,我们在机场候机时,飞机上无聊时依然读着中英文绘本,快乐的去面对未来。女儿似乎根本没觉得这是什么大事!
我们一家三口在林芝生活了将近两年,两年里,世俗的角度来说,爱人可能失去了很好的职业机会或者说他就职的单位后来上市可以分到不少的原始股等等。而我们获得的生活体验是什么呢:跟当地的几位村长、各个领域的人员成了很好的朋友,女儿可以去抚摸刚出生的小牛犊,可以看到成群的牦牛在公路上闲庭信步,可以去山上抱着可爱的藏香猪玩;时常约上一些朋友去钓鱼,女儿居然随手一钓就钩起来一条鱼;出门就是遍地各色野花,美得有些不真实;女儿结识了几个藏族好朋友,就在居住的小区里可以采摘到美味的刺莓;平日里爱人忙碌时,我就独自驱车带着女儿去各景点游玩,淡季有时景区只有我们唯一的一辆车我义务支教的幼儿园班级的小朋友给女儿过生日,那个热闹啊,开心啊;因为不需要朝九晚五的上班,我们有过整整两个月的持续旅行时间,尝美食,看风景,体验各地民风民情。这些生活点滴,留给我们的是非常非常美好的记忆……爱人说:“暂时离开北京这段生活真是太值得了!”
女儿6岁时上小学,我们就又回到了北京的家。
后来发现很多北京的朋友很是羡慕我们这样一段经历,但是绝大多数人很难做到。
后来,我也理解了为何我们夫妻能够做到离开喧闹的北京,去边陲小镇居住一段时间的心态。首先,世俗的角度就是我俩那时机会成本不是特别高(哈哈,这点一定是大家比较看重的)。
其次,看看我俩分别成长的家庭氛围也能理解些。他父亲是工程兵,祖国各地待,假期他母亲就会带他去探亲。我的经历就更多了些辗转,随父母搬家太多次,随着搬家适应新学校新生活的各种事情也是记忆犹新。我儿时在山区长大(四川青川县),父亲在当地算是一位名人,上进,努力,收入也很好。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他爱读书,爱书法,也会给我们买书回来读。至今还记得他的《钢筋混凝土》等等专业书籍的模样。他要求我们早上起来朗读,要求我们练习软笔硬笔书法,我们周边的朋友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寒暑假我家就成了儿童的天堂,尤其是暑假,几乎每天都有10来个孩子在我家读书,写字,或者到山上爬树,或者一起到清澈的河里嬉水玩乐,母亲的温柔贤惠远近闻名,负责采买足够的食材,收拾闹翻天后楼上楼下的家,外婆就负责烹饪我们一帮孩子的饮食。后来,父亲认为四川遂宁的教育质量更好,就举家搬迁到遂宁市,父亲那时也有了自己的建筑公司。我也考上了四川省重点中学遂宁中学,期间又有几次搬家,搬到广元,搬到成都。可以想象,作为孩子的我们(我有两个哥哥),都经历了多次转学,适应新学校新生活的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关键是有面临挑战的经验了吧!
后来,我考到北京上大学,那时候我基本都是自己一个人坐飞机往返于成都和北京,记得大一回家我独自在机场,一位同机的女士非常担心我,下飞机后非要让她家司机送我回家。其实,哪里能想到,我的侄女(大哥的女儿)和侄子(二哥的儿子)都是几岁就开始无陪伴乘机了。孩子们也是越独立,更优秀,心里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