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竹材走俏,除了做灯,它还能做什么?|2015 上海国际家具展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各种竹制小物也许可以给你家创造不一样的氛围。

中国设计师爱用木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在这届中国国际家具展上,与竹子相关的设计展台受欢迎的程度似乎更高。


竹子原产中国,且是世界上产竹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在中国,把竹材用的好的设计师却不多见。相反,在日本,竹子作为一种很传统的材质,被设计师广泛应用。


比如隈研吾,它在东京表参道上做的梅窗院便是一幢在竹林掩映下的日本庭园,用隈研吾的话说,”竹子干净、简洁,很容易营造氛围,但它又很容易和现代的材料比如玻璃在一起。”在北京长城脚下的公社,隈研吾甚至直接把竹子用在了外墙上。


这是竹材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尝试,那在家具以及家居饰品设计领域呢?来一起看看我们在今年家具展上走访的这三个独立设计品牌。


自然家


这个成立于 2006 年的广东品牌主要从事以天然素材为主的产品设计和室内软装工作。


在 DOD 设计展区,自然家的展台很是热闹,各种布咕布艺系列的茶道用品和日用系列的展览样品,不少也被观众买走。


这一次他们带来了最新的瓷胎竹编系列,设计师告诉我们,瓷胎竹编属于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 2011 年完成在四川的工艺考察之旅后,便尝试与当地艺人合作,推出「造物,也造心」的瓷胎竹编系列,期待传统精致的手工艺能为我们的生活注入更多的细节与美好。



当然,现场更醒目的还有他们 Nature Bamboo·竹系列,包括吊灯、台灯、落地灯以及花器,质感风雅。



自然家的创始人兼设计总监易春友也提到:“现在的产品还是比较保守,新的产品还在不断实验。”


Q:你们是有自己的工厂负责生产吗?


A:这里的每一款灯饰产品都非工业化流水线生产,而是由一个师傅独立完成制作,因为一个师傅独立做出来的东西它会很完整,你会感到手工的痕迹,而那种半工业化的东西不会有这种感觉。


Q:从现场情况看,竹子类的产品好像很受欢迎。


A:竹子在中国人的审美里应该是最文雅的东西,它可以进到富贵人家的厅堂,也可入得了黎民百姓的家中。你们我们产品的造型,还是很现代的,而且每一盏灯的造型设计都是独一无二的,有时候你可能都联想不到竹子这种工艺可以做出造型这么丰富的产品。


十竹九造


这是十竹九造第四次参加设计展,设计师杨剑告诉我们,这也是产品受到欢迎程度最高的一次。


这一次参展的竹灯都是新品,比如下图这款「花好月圆」,灵感源自苏窗,传统中带着现代感,外直而内暖,是一款全手工完成的作品。


▲花好月圆


而下面这款小台灯,因其造型圆润,且价格合理,在十竹九造的淘宝店铺里月销量可以达到 200-300 个,据杨剑透露,现在亦有越来越多的酒店会选择批量订制这些竹灯。



Q:我看到你们的产品主要以灯饰为主,是因为竹子的特性适合于制作灯饰吗?


A:对,因为竹子的透光性很好,而且光打在竹子上它的反射效果也会比较漂亮,最关键的一点是,竹子的弹性很好,它适合做出各种造型,如果是木头的话,它没有办法弯成这种弧度,也没有办法进行编织,很多工艺都做不到。如果木头做成这种丝状,一碰肯定会断掉,竹子有弹性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Q:在这个展区来看,还是做木头的比较多,你们为什么会选择从竹材入手?


A:这个也没有太多理由,就是当时会感觉对竹子更亲切一些。我们本身就是南方人,对竹子也比较了解,尤其是看到竹子在建筑领域的运用,都很好看。但在灯具这块,我们看到大多数还是很多年前灯笼的那种形态,在一些古镇上很常见。灯笼的造型光透出来是蛮好看的,就是这种设计太一成不变了,我们保留了原先的工艺、材料和做工,只是在设计上进行了创新,这样就能做出一些更规范的产品。


素生 SOZEN


相较于上述两个终于竹材本身的设计品牌,素生 SOZEN 工作室更多的是从“竹织”这一概念出发,希望能够从中国传统日常生活与文化中提炼创新价值。


灯饰自然是一部分。但在座椅的设计上,设计师虽然用了竹编的概念,但却选择了不锈钢材质,比如空 Sunyata 系列的椅凳。



不过,这里更受欢迎的产品并非是椅凳或是灯饰,而是一些诸如首饰盒、名片盒以及眼镜盒类的小物,均价在 100 元左右。设计师称,这些是通过重竹工艺制作而成的,因其厚实耐用,大多数路过的观众都会误以为是木头制作而成的。



Q:既然用了竹织的概念,为什么又会选择不锈钢材质来做?


A:你也看到了(现场的两款竹编座椅),这种概念性产品的承重能力不是很强。我们很多产品还是从竹编的概念出发的,希望它能承担更多的功能性,因为像这种竹编座椅,它太薄了,我们还是不能保证它能够用多久。我们本身是想把产品尽量做得简洁现代,但是要用竹编工艺的话,产品就很难被简化,但是用不锈钢的材质,这些就都可以实现了。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