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混凝土质感的魅力(2/2)—— 现代建筑大师如何运用混凝土艺术元素(6)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现代建筑大师如何运用混凝土艺术元素(6)


 混凝土质感的魅力(2/2)

郭学明

(沈阳兆寰现代建筑产业园有限公司)



距离沃斯堡当代艺术中心不远,是著名的金贝儿博物馆,由两位世界建筑大师分别设计了一期和二期工程。一期工程是路易斯·康的作品,非常精彩地运用了混凝土艺术元素,我们在本系列第5篇《对比与点缀》中做了介绍。二期工程是意大利高科技派建筑大师、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伦佐·皮亚诺(1937-)设计的,他也是路易斯·康的徒弟。二期工程运用了金属、玻璃、水、混凝土元素(如图11所示)。


图 11 皮亚诺设计的沃斯堡金贝儿博物馆(二期)

皮亚诺最擅长运用金属和玻璃,他与罗杰斯合作设计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就是玻璃和钢管组合的建筑。他的非常著名的作品,位于南太平洋的努美阿艺术中心,则是木材与金属的结合。当笔者看到金贝儿博物馆二期时,有些吃惊—皮亚诺也“玩”混凝土。

金贝儿博物馆二期工程建于2014年,是当下最时尚的建筑之一,受到建筑界的好评。皮亚诺将清水混凝土的质感、轻金属质感和玻璃质感融合在一起,形成对比与呼应,得体地表达了建筑的现代性。

在这座建筑中,建筑外墙、柱子采用抗压性能好的混凝土;梁采用抗弯性能好的轻质高强金属合金;屋顶则采用采光好的玻璃(如图12、图13、图14所示)。力学性能各得其所,质感搭配协调自然。

图 12(左) 金贝儿博物馆(二期)清水混凝土墙柱、金属梁、玻璃屋顶

图 13(中) 金贝儿博物馆(二期)入口处清水混凝土墙、柱

图 14(右) 金贝儿博物馆(二期)清水混凝土墙

博物馆室内用了清水混凝土质感墙,与木地板形成对比(如图15所示)。皮亚诺的清水混凝土与安藤忠雄一样,也是细腻平滑的质感(如图16所示)。

图 15(左) 金贝儿博物馆(二期)室内清水混凝土墙

图 16(右) 金贝儿博物馆(二期)清水混凝土质感

接下来我们看看扎哈·哈迪德(1950~2016)是如何运用混凝土艺术元素的。

人们对扎哈的非线性曲面建筑了解比较多,这些与众不同、奇形怪状的建筑让许多人喜欢上了这位全世界唯一的女性普利兹克奖获得者。

扎哈的非线性曲面建筑大都是她2004年获得普利兹克奖之后的作品,而获奖之前的作品,也就是把她推上建筑界最高荣誉领奖台的那些建筑作品,大多是线性的清水混凝土几何体,包括德国维特拉消防站、威尔城园艺展览馆、法国斯特拉斯堡汽车总站、奥地利伯吉瑟尔滑雪台等。

建筑师大都成名较晚。扎哈·哈迪德43岁才建成第一座作品,尽管之前她参加建筑设计大赛屡屡获奖,但这些设计都没有变为现实。

扎哈第一座建筑作品是建于1993年的德国维特拉消防站,这是一座充分运用混凝土艺术元素的作品:简洁利落的造型,张扬的钢筋混凝土薄板和朴实的混凝土质感(如图17所示)。这座建筑问世后即获得了建筑界广泛的关注和热评。

图 17 德国维特拉消防站

当然,维特拉消防站引起建筑界的关注和热评,主要不是混凝土艺术元素的运用,而是她借助于混凝土的艺术特质所表达的解构主义建筑哲学。那不规则的几何体,那突兀地刺向天空的楼板,表达了对既有规则的反叛,对秩序的解构,这是解构主义哲学的核心。

扎哈为法国斯特拉斯堡设计的汽车总站,用倾斜的细钢柱支撑厚重的清水混凝土屋面板,这也是一种反常规反结构逻辑的解构主义语言。混凝土质感使得楼板突显了厚重的气质(如图18所示)。

图 18 法国斯特拉斯堡汽车总站

同样是清水混凝土质感,斯特拉斯堡汽车总站表现的是厚重,而威尔城园艺展览馆表现的则是流畅的气质(如图19所示)。扎哈将人行步道清水混凝土挡墙与建筑立面带状清水混凝土衔接起来,外延了建筑“边界”。

图 19 德国威尔城园艺展览馆

威尔城园艺展览馆是扎哈非线性建筑交响乐的序曲。

扎哈为奥地利设计的伯吉瑟尔滑雪台是一座高高耸立的清水混凝土塔式建筑,塔顶悬挑着房子,别具一格。塔身清水混凝土质感传递了结实可靠的信号(如图20所示)。

图 20 奥地利伯吉瑟尔滑雪台

2003年,扎哈获得普利兹克奖前一年,她设计的美国辛辛那提当代艺术博物馆建成。这座不规则几何体解构主义建筑的表皮是清水混凝土质感和玻璃质感。

按照结构逻辑,建筑物底层应当结实厚重一些,给人以安全感。可扎哈的这个作品,一层表皮是凹入外墙面的玻璃,有几根比较细的清水混凝土柱;二层(包括三层局部)是厚重的混凝土墙体;三层表皮(大部分)又是凹入墙面的玻璃;四层以上还是厚重的混凝土墙体,有部分黑色墙体(如图21、图22所示)。如此虚实错位,颠覆了结构逻辑。在这座建筑中,混凝土质感与玻璃质感的对比,不是像安藤忠雄那样营造和谐的意境,而是在强调差异,表达上实下虚的颠覆性理念,传递解构主义的美学观。

图 21(大)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博物馆

图 22(小)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博物馆清水混凝土墙细部

这座博物馆室内墙体采用清水混凝土质感,灰色背景衬托黑色剪刀楼梯和白色室内隔墙,空间分割故意不对称、不规则(如图23所示)。墙根处莫名其妙地做成弧面,看上去很别扭(如图24所示)。清水混凝土柱子毫无道理地做成不规则四边形(如图25所示)。扎哈的这些做法,结构不合理,施工麻烦,也不好看。为什么这样做呢?不为什么,就是想打破常规,就是为了显得与众不同。

图 23(上图)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博物馆室内清水混凝土墙

图 24(下左)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博物馆室内墙根清水混凝土弧面

图 25(下右)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博物馆室内清水混凝土柱子

扎哈的清水混凝土质感比较粗糙,看上去脏兮兮的(如图26所示)。不知道是美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水平低还是扎哈就这样要求的。我认为,清水混凝土不应当要求颜色均匀一致没有瑕疵,要求了也无法实现,但也不能做得太粗糙,无论怎样的解构主义,都不能把丑说成美。

图 26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博物馆清水混凝土质感细部

设计辛辛那提当代艺术博物馆之后,扎哈的建筑作品表现的解构主义更加强烈,风格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她的作品的造型从不规则的直线几何体变成了不规则的非线性曲面体;建筑表皮的质感也丰富了,采用金属板、石材、清水混凝土、装饰混凝土和GRC(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等。

最后我们介绍一下约翰·安德鲁斯运用混凝土艺术元素的作品。安德鲁斯的名气不是很大,但他设计的哈佛大学冈德馆为20世纪60年代的哈佛校园带来了清新之风。

我们在本系列文章第2篇《大师的引领》一文中介绍了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1964年为哈佛校园设计的清水混凝土建筑—卡朋视觉艺术中心,这座建筑毁多誉少,甚至有人主张拆掉它。

几年后,安德鲁斯设计的哈佛大学冈德馆也运用了清水混凝土艺术元素,效果较好,受到了普遍称赞。

冈德馆建筑表皮采用清水混凝土、金属和玻璃质感。从正面看,细长的清水混凝土柱支撑着建筑上部,有几道通长的带状清水混凝土和带状玻璃(如图27所示)。冈德馆与前面介绍的扎哈设计的辛辛那提当代艺术博物馆有着类似的逻辑:下虚上实。但由于造型规矩,比例合适,看上去没有突兀的感觉。冈德馆比辛辛那提当代艺术博物馆早建成30多年,扎哈在哈佛大学当过教师,显然,她设计的辛辛那提当代艺术博物馆,受到了冈德馆的启发。

图 27 哈佛大学冈德馆

冈德馆背面是斜坡,金属管形成结构骨架,屋盖与墙面是玻璃的,建筑物两端用了些清水混凝土(如图28、图29所示)。在搭配运用清水混凝土质感、金属质感和玻璃质感方面,安德鲁斯是成功的先行者,安藤忠雄、皮亚诺和扎哈则是后来者。难道不是青出于蓝必胜于蓝?

或许吧!也未必!

图 28 哈佛大学冈德馆清水混凝土、金属和玻璃的对比

图 29 哈佛大学冈德馆



   本章节完,敬请关注下期: 典雅主义与浪漫主义   


往期看点  精彩回顾

现代建筑大师如何运用混凝土艺术元素(1)—— 造型、质感与结构呈现

现代建筑大师如何运用混凝土艺术元素(2)—— 世界大师的引领(1/2)

现代建筑大师如何运用混凝土艺术元素(2)—— 世界大师的引领(2/2)

现代建筑大师如何运用混凝土艺术元素(3)—— 贝聿铭的痴迷(1/2) 

现代建筑大师如何运用混凝土艺术元素(3)—— 贝聿铭的痴迷(2/2) 

现代建筑大师如何运用混凝土艺术元素(4)—— 美妙的结构(1/2)

现代建筑大师如何运用混凝土艺术元素(4)—— 美妙的结构(2/2)

现代建筑大师如何运用混凝土艺术元素(5)—— 对比与点缀(1/2)

现代建筑大师如何运用混凝土艺术元素(5)—— 对比与点缀(2/2)

现代建筑大师如何运用混凝土艺术元素(6)—— 混凝土质感的魅力(1/2)

原文参见《混凝土世界》2017年06期 P36-45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注重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关注“混凝土世界杂志”后,请以文本形式在公众号菜单栏留言告诉我们您的通讯地址等信息,我们免费为您送上值得品鉴的杂志一本 >


(注:每月随杂志发行统一寄送)



长按并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行业资讯 尽在掌中;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