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游山有影(上)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文峰山   


我老家地处平原,四周连高一点的土石堆都少有,更不要说有石头,有树木,有庙宇,又有点历史文化遗迹的山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离我老家不过百里,海拔不过二三百米的文峰山,也就不足为奇地成为了地方“名山”,被家乡人自称为“鲁南小泰山”。

二十多年前,我还在读中学的时候,来过文峰山一次。那是秋季的周末,二三十人,暂时摆脱了枯燥的学校生活,说说笑笑,骑行二三十公里,从县城赶到了文峰山下。记不得那时山上是否有石阶,也记不得是否有现在这么多的庙观碑墓,反正我们没沿正路,呼啦啦就朝山上跑去,哪里偏僻我们往哪里走,哪里人少我们往哪里去,满山荆棘枯草,累了就拣个地方停一会。人,即使是中学生,也各有所好。渐渐地,形成了几个三五成群的小团体,有的流连于风景,有的去摘山枣,有的急着要登高望远。我们几个人不知不觉跑到了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一只受到惊吓的野兔突然窜出来,慌不择路,正巧撞上树干,当场气绝身亡,我们先是一惊,接着喜不自胜,捡起野兔就下了山。回来后,在学校边找了个饭馆,让给炖了一锅,我们几个人饱餐一顿。这可遇难求的巧事,我们记忆至深。后来读到阿城的《棋王》,里面描写知青吃蛇的情景,深有同感。工作后,每逢聚会,只要提到文峰山,我们就把这活生生的“守株待兔”故事说给人听,,说是现代“愚言”,杜撰的故事,骗人取乐罢了。再以后,我们也只在几个亲历的人相聚时,才把这奇遇拿出来把玩一番,回忆回忆美好的旧事。

流年似水,二十多年倏忽而过。我们这次来文峰山,正值冬天,天气清寒,几乎没有游人。

旅伴住在县城,离这近,大概常来,对山上的一切都能道来,一边看,一边给我介绍。先是留下“三思而后行”的季文子,庙,只剩下遗址,墓碑也残缺不全。接着是碧霞元君祠,祠前的大树枝上系满了人们祈福的红布条,想必节假日该有不少人来这里焚香上供。再朝上走,是鲁南革命烈士陵园,银厂惨案烈士纪念碑,赵博烈士墓,郭云舫烈士墓等。古代和现代,宗教和革命,就这样错落无序地遍布在正面山坡上,倒也相安无事。

“天下名山僧占多”。文峰山不是名山,结果被道家占据了,不知何时建了个碧霞元君祠。出外旅行,这样神秘的场所,我总是敬而远之,不得已,过其门也不入,绕道而行。这次也不例外。我自知天机太浅,没有慧根,难以忘情于人世间,终生只能在槛内徘徊。旅伴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在其面前,有些疑惑我是无论如何不敢求教的,一者,我是个俗汉,怕露怯,招致哂笑,二者,更怕妄言妄语,引起不快,换来一句“阿弥陀佛”,岂不尴尬?

我总怀疑,通过跪“求”连自己都不确信的神秘的力量,就能脱离人生的“苦”境?神秘,大概也算是中国文化的精粹之一。比如现在一些说理的文章,本来可以写得浅显明白,却以古为贵,搞成谜语,让人费猜,好像不如此不能显示出高深。还有气功师发功,阴阳师看风水,盲人算命,偏方治病之类,无不神秘,令人莫名其妙。神秘,自有一种奇特的力量,引人想象和猜测,使人未见而心怀敬畏。说是未见,不过是自欺欺人,真实情况是,你终其一生也难得一见。谁知道不是故弄玄虚,借此抬高自己,愚弄他人,满足个人的私欲和利益呢?

到了山顶,夕阳西下,透过树丛,我看到了山脚下的村居,有炊烟升起,人世间的温暖触手可及。

 

香   山

 

我们去香山是在早饭后。

进入门来,是一块平地,人工种植的花花草草,配以高大的树木,枝叶中传来清脆的鸟鸣,游人很少,刚从门口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走进这里,一下子感觉到是进入了另一世界,清新自然,悠游自在,时光仿佛慢了下来,古人说山中无甲子想必也有这层意思。我们的脚步也随意散漫起来。

上山的小路狭窄陡峭,台阶简单,没有护栏,少有人走,石痕还没磨光。两侧灌木丛生,每有杂乱的树枝侵道,我们只好低头躲过,感觉和家乡的不知名的山没有什么两样。好久没登山了,我们感觉新鲜,起初还蛮有劲,没走多远脚步就慢了下来。不过,太阳光透过树枝洒下来,鸟儿美妙的叫声不时传来,还是觉得心情舒畅。

下山时平路和台阶相间,在余裕处还有供游人歇息的凉亭,没了上山时的努力和急迫,我们走走停停坐坐,看看四周的山势和树木。印象最深的是几所寺庙、牌楼旁边的古槐、油皮松、银杏和侧柏,枝条虬劲,表皮龟裂,估计经历了几百年风雨,有的树干倾斜到难以自立,只好人工架铁柱来支撑,有的树丫开裂,用铁箍箍住,有的树干烂成了大洞,填上水泥以防雨水灌入,可看看上面的树叶,仍然繁茂青翠。

看到寺庙、牌楼,还有皇帝题写的匾额,才知道香山曾是清代的皇家园林,香山寺、碧云寺、双清别墅都是名胜。所谓名胜,自然少不了名人留下的痕迹,乾隆对香山进行了大规模修建,孙中山逝世后在此停灵,。不经意间,我们还见到了“曹雪芹纪念馆”,传说是曹雪芹故居,红楼梦就是在这写成的,因正在改造建设,我们也没能进去一看究竟。

没能看到这些名胜古迹,我们不遗憾,遗憾的是我们来的不是好时候,春末夏初,山上郁郁葱葱,无缘见红叶。我们只能想象满山红叶的景象:经霜的树木枝条疏朗有致,洗练,沉郁,宁静,不声不响地安享着严霜。

回来后和一学植物专业的博士闲谈,才知道香山的红叶不单是枫叶,主要的还是黄栌树叶,经霜后红的像火焰,醉人。突然间想起,当年考到北京的一位同学,在给我的信中曾夹带了一片红叶,说是在香山上摘的。那时正是写诗的年龄,红红的树叶蕴藏着浓浓的诗情,我把它夹在笔记本中保存了好久,时过情迁,现在也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