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6《闽南日报》视觉漳州版面
☉记者 蔡文原 游斐渊 /摄影 张旭 /撰文
初冬,风煦人暖。在前往诏安县霞葛镇的路上,欲寻得溪林村岭下溪自然村并不难。一排排整齐划一的二层“小洋楼”分外醒目,红色屋顶明媚地散发着喜庆,入口处“岭下溪移民新村”几个大字会提醒我们,到了。
时已临近中午,家家户户的厨房里开始忙活起来,放学回来的孩子们则在房前屋后开阔的空地上玩闹。年逾九旬的黄木窗在家门口晒着太阳,十分感慨:“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了。心里踏实了。”
也就在两年前,岭下溪自然村还背负着“省级地质灾害点”的身份,渴望安居,是村民们近30年的梦想。
▲异地搬迁 迁出一个新面貌
▲鸟瞰新村
▲岭下溪村实现村民的安居梦
旧时的岭下溪自然村地处偏远,位于岭下溪水库上方的滑坡体上,“一到刮风下雨天,我会蹲守一整夜,就担心房子会塌。”村支书黄草权说起那时候的情景,不禁皱起眉头。“房屋基本是1987年建设的土楼建筑和石板房,以石头及土木为主要材料的简易结构,特别是在汛期,很容易造成山体滑坡。一到下雨天,村民就成群结队地往村外投靠。”恶劣的自然条件和频发的自然灾害让村民苦不堪言,,呆几天便匆匆离开,有的人甚至十几年也不愿回一次。
怎么解决?异地搬迁!
为了切实解决地灾点生活特殊困难移民的生活生产问题,岭下溪地质灾害点贫困移民整村搬迁安置工作列入了“圆梦安居”的计划表上。通过分析耕地、生态、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等各种因素,2014年,诏安县确定离霞葛镇区只有两三公里的五通村,作为岭下溪自然村整村搬迁安置点,投入约1600万元,共建95间单体占地46.2平方米的粗装安置房。
外墙贴上瓷砖、屋顶做起装饰;主干道、房前屋后水泥路面硬化,安置区周边道路路面与周边地块高差地段设置挡土墙进行边坡防护;完善排水管网;村道安装路灯;统一接入村级电力、通讯设施……作为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项目,,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绿化和建房补助。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岭下溪自然村地灾点整村搬迁安置工程完成主体建设。2016年春节,300多名移民搬迁户在新家里过了第一个舒坦年。
▲房子新了,空间大了,群众的心安了
▲村干部入户为村民办事
▲厨房里佳肴飘香
▲和谐屋檐下
变化不止于环境美了、房子新了、空间大了。“从前要跟亲戚借房子住才能方便孩子上学的日子没了,在家门口上学了结了村民一大心头事。”黄草权笑着说,“原来上学难、就医难、交通不便等难题都解决了,村民与镇区居民共享公共服务资源,群众的心安定了,后续产业才有希望,我们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更高。”
新一年,移民村文化活动室、平安库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等社会事业项目,已然列入了岭下溪移民新村发展的计划表上。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在解决和完善村民“安居梦”的路上,这份计划表,只会越来越丰满。
▲村里的老寿星享受便利的医保
▲在家门口上学了结了村民一大心头事
▲学校里孩子们快乐的课间
▲幸福歌声唱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