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郑板桥楹联的美学价值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市)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十月廿五日(1693年11月22日),殁于乾隆三十年乙酉十二月十二日(1766年1月12日),终年七十三岁。他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扬州八怪”之一,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其诗、书、画,称为“三绝”。我看应该加上他创作的楹联,诗、书、画、联,称为“四绝”。


他少年时虽家境贫困,但能刻苦攻读,学识渊博,成年以后,曾在仪征教书、扬州卖画并漫游过大江南北、燕、赵等地。出任过山东范县(今属河南)、潍县知县,历时十二年。他为官清正,离任时两袖清风,回归扬州、兴化,卖画到老。他自创书法一体,称“六分半书”,即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板桥体。他一生撰书过很多对联,与独特的书法、印章,形成三美结合的艺术珍品。他所著诗文、楹联,汇编成《郑板桥集》行世。


郑板桥的楹联虽然创作于300年前后,到现在还有不少悬挂于风景名胜,还常常被现代书法家书法写,被人们悬挂于厅堂、书房、办公室,这是为什么呢?搜集到板桥先生多副楹联,反复学习,我觉得是他创作的楹联充满美学价值,与当代人产生心里共呜。


板桥楹联呈现给我们的审美感受包括修辞美、哲理美、意境美、形式美。


表现手法多样——修辞美


板桥先生采用拟人、用典、借代、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创作楹联,现在读起来还散发着清新美的韵味。举几个例子:


例一: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此联初看浅显易懂明白如话。细细品味,此联绝非平淡写景之作。这里作者采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把无生命的事物生命化。自然界中的春风吹柳无需“放胆”,夜雨润花无需“瞒人”,而板桥先生用“放胆”和“瞒人”把“春风”和“夜雨”写活了,写出的春的朝气,风的奔放,夜的清寂,雨的深沉。“梳”字进一步形象化“春风”的细腻,仿佛如少女在梳理长发,活化出柳枝轻荡的神韵。“润”字进一步描绘“夜雨”的灵动,好似一位老者深情地培育新生的弱苗,展现出花娇嫩的倩影。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生动形象、清新鲜活。


例二: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梅、兰、竹、菊四君子被历代文人歌咏,借以抒怀传情,表达心境。这副楹联从联语上看,是写竹的品格和梅的精神,用拟人化的手法“低头”、“仰面”给人们建构出的是别样人生的内心世界美。因此,有许多书法家爱书写此联,并有很多人将其挂在厅堂之中。这副联也是板桥先生人生经历的自我写照。对艺术精益求精,虚心求教于别人;而对封建官场的歪风邪气不随波逐流。他虽做官,却关心民众,不逢迎拍马。


用典,可以使自己撰写的楹联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用典是撰写楹联的重要方法之一,很多人喜欢用此法,可有的人多用辟典,云山雾罩彰显自己有“学问”。郑板桥虽处在封建时代,却能独辟蹊径,展现出用典之美。


例三:


曾三颜四;


禹寸陶分。


这副联至今仍悬挂在江苏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曾三——孔子的弟子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往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颜四——孔子弟子颜回有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禹寸——大禹惜寸阴。“大禹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淮南子》)陶分——《晋书·陶侃传》载,陶侃曾对人说:“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此联越出了名园楹联的常规,不讲风花雪月,而言修身立命,用大家比较熟的典故,言简意赅,事半功倍。


板桥创作的许多楹联都散发着修辞美的光华:“草因地暖春先翠,燕为花忙暮不归”、“竹疏烟补密;梅瘦雪添肥”、“蝶欲试花犹护粉;莺初学啭尚羞簧。”


揭示人生真谛——哲理美


板桥先生教过书、当过县令,后以卖画为生,阅历丰富,对人生有深入的思考。他曾书有一匾“难得糊涂”,且自加说明云:“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他的许多联语揭示人生真谛充满哲理美。


例四:


隔靴搔痒赞何益;


入木三分骂亦精。


此联用平白如话的语言和日常生活的体验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对待文学创作及各类事物评析,那种隔靴搔痒式的庸俗捧场没有益处,而实事求是、中肯直率的批评却很可贵,能够促进文学创作的提高和发展。鲁迅对这副对联极为赞赏,曾特地手书此联赠日本汉学家增田涉。


例五:


秋从夏雨声中入;


春在寒梅蕊上寻。


这副联悬挂在扬州个园佳秋阁,此联表面上是说,秋天是随夏雨声中悄然而来,春天是在寒梅蕊上看到,描写扬州一带气候特征:盛夏有暴雨,雨后天气凉爽,有“一雨成秋”之说;寒风料峭,梅蕾初绽,报告春回大地的信息。深入理解是告诉我们一个盛衰交替的哲理,事物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去了解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办事。


还有题镇江焦山别峰庵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题北京白云观华室联:“咬定一两句,终身得力;栽成六七竿,四壁皆清”、“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世道不同,话到口边留半句;人心难测,事当行处再三思”、“富贵如浮云,休言子弟登龙虎;金钱身外物,莫代儿孙作马牛”等联,也都充满人生哲理,对当下的人们也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


书法精妙意境深远——意境美、形式美


例六: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这副楹联是板桥非常有名的楹联之一,联语是文艺批评,是对写文章还是撰写楹联要“简”要出“新”,才有生命力,才受人欢迎。书法采用的是他独创的“板桥体”,而书写用的是行草体,写出的楹联不论结构形式错落有致,还是用笔用墨上的浓淡相兼,都显现出“三秋树"和“二月花"标新立异的意境。高宝庆先生曾对此联进行过精当点评,这副联十四个字,可以说是神态各异。上联:“删”字扁平,有篆、隶、魏碑笔意:“繁”字立长稳健,以楷为主,加以隶意:“就”字左高右矮,行、魏结合,安然端庄:“简”字左旁下乖,右边上抗,行、草味浓,富有动感:“三”字重重三点,非楷,非隶,非草,非行,活象三块乱石;“秋”字行、草笔意完美,恰如秋风习习,叶落留枝;“树”字以行为主,上动下稳,似乎根力无穷。上联纵观之,虽字与字有大有小,有正有斜,有左有右,然而确是行气实足,十分协调。下联“领”字细长,人有行走之势,“异”字笨拙,属杂体字,不同寻常:“标”字向右下方睑落,然最后一捺稳住;“新”字全然以草书为之,显得活泼新颖;“二”字重重两点;“月”字向右下方斜下,似乎破格有余;“花”字横平稳住。下联观之,似乎行势不够协合,“二月花”小而显得偏右,然而用“郑板桥”三字落款在“二月”之旁,便形成上下一致,显得玲珑剔透了。特别是统观上下两联,确实叫人感到构思大胆,用笔娴熟,立意新颖,令人赏心悦目。


这副楹联让我们领略板桥楹联的意境美、哲理美、形式美。


再如板桥的“山奔海立;沙起雷行”联,观其联,如见风起云涌,山海呼应,舒卷变幻,威力无穷之势;“山随画活;云为诗留”联,表现的完全是一幅诗情画意,联墨与人的心情相融洽,看此联似乎身临其境,给人以山河壮美的感受。


欢迎大家加入联友交流群,添加我的微信,我将大家拉入到群里。添加时请注明:对联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