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一件600年的瓶子,身价从18块涨到40亿元!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的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比如国博,里面有后母戊鼎、九龙九凤冠,上海博物馆里有王献之的《鸭头丸帖》,河北省博物馆有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湖北省博物馆有大编钟,各个都是价值连城。

虽然这些东西都很贵重,但我们只要去了那里,都可以近距离观赏这些宝贝,也算大开眼界,涨涨姿势。但有一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非常特别。在这座博物馆里,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大展厅,只孤零零地摆了一件瓶子。在这个瓶子的周围,用了三层护栏把它隔开,参观者只能隔着很远的距离遥望它。

扬州博物馆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这个博物馆是扬州博物馆,这件只能远望的宝贝就是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件宝贝是个瓶子,它的名字叫“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古代文物的名字似乎都比较难懂,其实很简单。元,就是元代。霁蓝釉,就是这个瓶子的釉色。釉,就是覆盖在陶瓷品表面的那一层玻璃质感的薄层,大家每天吃饭的时候都摸过。白龙纹,就是指瓶子上的纹饰是一只白龙。梅瓶,是我们汉族传统瓷器的一种,就是这种口很小,脖子很短,肩膀很宽的瓶子。

这个瓶子到底珍贵在哪呢。首先是它的艺术价值。瓶子身上的这支龙挺有来头。大家看图可以发现,这支龙头很小,脖子很细,而且有三只爪子,很多元代文物上的龙都是这样的,所以它很有元代特色。而且这只白龙正在追头顶上的太阳,也有人说那个不是太阳,是火焰宝珠,白龙戏珠,姿态非常威武。

瓶身是用霁蓝釉,龙是用的青白釉,再加上旁边四朵火焰一样的云彩,色彩鲜明,整体看上去就像一只白龙翱翔在万里蓝天下,气势非凡。明清时代的龙纹看起来比较笨,而这只元代白龙有一种活力四射的感觉。这种艺术价值是它非常珍贵的原因之一,这种艺术价值也反应了元代烧制陶瓷的高超水平。

除了艺术高超,这类瓶子也非常稀少。元代的霁蓝釉瓷器,目前全世界只存有12件,这12件里面,白龙纹饰的梅瓶只有3件。除了扬州博物馆的这一件,还有一个在巴黎的集美博物馆,另一个在北京颐和园。

但另外两件都有明显的瑕疵,从图上来看,藏于巴黎的那一件,白龙头部烧制的时候有黑点,不够完美,北京的那一件,白龙倒是可以,但是瓶身有一道明显的裂痕。唯独扬州博物馆这件,瓶身最大,各个细节都没有瑕疵。

(世界仅存的三件,分别藏于巴黎、扬州、北京)

其实,这个瓶子的珍贵还和它漂浮的命运有关。这个瓶子本来的所有者,是扬州一个机械工厂的工人,名叫朱立恒,这个瓶子是朱家的传家宝。1945年时,扬州城里有人开价18石米来换这个瓶子。不要小瞧18石米,那个时候的18石米是很大的一个价钱了,朱家人没同意。

,为了防止瓶子被砸坏,朱家人在瓶身上涂满了墨汁,裹满泥巴,藏在床底下,就这么躲过了一劫。朱家人对这个瓶子的文物价值什么的并不了解,只知道这是个传家宝,好好保护是必须的。到了1976年,朱家担心地震会损坏瓶子,怕瓶子自己保不住了,就拿到文物市场上卖了换钱。卖了多少钱呢?18元人民币。

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法国吉美博物馆藏1

是的,你没看错,这个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当年在地摊上18块钱成交了。

当时的人对文物了解也不多,一般学者看到这个瓶子都认为是清朝的文物。按当时的政策,明清时期的一般文物,不是那么贵重的,都可以卖到国外换外汇。于是古玩摊上淘到这件宝贝的人,又准备再卖出去换钱,根本就没有谁重视这个瓶子。

命运的转折来自于一次展览。有一次,上海外贸公司来扬州考察,其中有个人对瓷器很有研究,他看到这个瓶子时惊呆了,觉得这个瓶子非同一般,绝对不是明清时的东西。1978年,北京搞了一次文物搜集展览,当时收藏这个瓶子的人也把它送到北京去展览了,结果引起了各地学者的关注,好多地方的博物馆都准备把这个瓶子买过来。扬州博物馆就先出手,3000块钱买了下来。

其实在买的时候,大家对它的价值还是不够清楚。买回去后,扬州博物馆的人请了北京故宫、南京博物院的几个高级专家来鉴定,最后确认是元代景德镇的蓝釉瓷器,价值巨大,最后就命名为“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一个瓶子流传于民间600年,还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已经是个奇迹了,更不用说它精美的造型和艳丽的色彩。香港一位收藏家开出3.4亿的价钱希望收藏这个瓶子,巴黎一个收藏家更狠, 直接开出了40亿人民币的价钱,但是扬州博物馆都没有放走它。

这个命运不定的瓶子,经过了600年的漂浮,现在终于安静地站在这里了。扬州博物馆专门用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展厅来供着它,足够说明了它的价值。它不仅是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一件独一无二的国宝。去扬州玩的朋友,一定记得去看看它。

梅瓶:

梅瓶是传统名瓷,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梅瓶也称"经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器腹有“清沽美酒”与“醉乡酒海”的诗句。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因此,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意造型优美。

  •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这是对我们创作最大的支持!

  • 【文章源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 购买古董、古董拍卖、古董鉴定等服务:139-1101-1252(同微信)

  • ❶ 广告合作电话:139-1101-1252

  • ❷ 藏友投稿邮箱:3030337350@qq.com

  • 更多精彩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宝贝流通”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