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
清水江孕育着江畔两岸的人们
在时间这条滚滚长河里
它也一直没有停止过自己的使命
而它所带来的
不仅仅是两岸人们的生生不息
还带来了延续千年的木商文化
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走进下司的文化讲堂
寻觅随着清水江而来的木商文化
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林混交区域的清水江,两岸土壤肥沃,气候湿润,非常适宜林木生长。据清代爱必达《黔南识略·黎平府》记载:自清江以下二百里,两岸翼云成日,无隙土,无漏荫,栋梁杗桷之材靡不备具。清水江流域境内植被共分为8种主要类型:杉木林、马尾松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竹林、油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灌木林以及草坡,现有树种资源70余科300多种。丰富的木材资源,造就了清水江流域延续千年的木商文化时代。
下司木材贸易兴起于明,盛兴于清,衰落于民国。清代“改土归流”疏通清水江河道,使下司木材贸易达到鼎盛,尤其是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是下司清水江水运木材贸易最兴旺的黄金时代。(历史上,原始的树木被砍伐后,运木人把运到河边的木材扎成木排,然后沿江外运)
清水江流域水上交通十分便利,往北汇入沅江,进入洞庭湖,在沿长江可达南京,通过运河直抵北京。(木材贸易对外运输渠道主要有四个,其一,经清水江—沅江—洞庭湖—长江—江淮、南京、北京,占贵州木材销售50%左右;其二,经乌江—涪陵—长江,占贵州木材销售20%左右;其三,经赤水河—长江,占贵州木材销售20%左右;其四,经南北盘江及都柳江,占贵州木材销售10%左右)
据《黔南识略》卷十一《清平县》记载,下司(清平县境内),山林盛产杉木、桐、茶、橡树。下司临近清水江,每逢开春雨季(涨水方便木材运输),采办“皇木”的官员,“三帮五勷”木商纷至沓来,舟辑穿梭,排筏辐辏,过往商贾无计其数。(据《黎平府志》记载,明清时期到清水江流域抢滩木材市场的主要有安徽徽州的“徽帮”,江西临江的“临帮”和陕西西安的“西帮”,另有“五勷”、“十八帮”等小帮,以及本地的林主兼木行。以及各类采办皇木的皇商也纷纷前来贸易)
木材的东流的同时也换来了文化的“西进”。这此过程中,清水江一带的居民逐渐认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纷纷延师设馆、筹资建校,从此人文蔚起。为了规范清水江河运和保护商旅安全,当时下司成立了航管站、联保团,以保护来往的马帮和船帮的安全。每次下司联保团都要把他们护送到交界处,不让商家利益受损。民国时期,商人们为答谢下司人对他们卓有成效的关心和保护,共同出资修建了“女子书院”。
由于木商经济的繁荣及文化教育的兴起,清水江流域更是产生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如麻江的夏同龢和周昌寿;剑河的李世荣;天柱的王天培和吴绍周;锦屏的朱洪章、龙大道、龙云和龙咸灵,等等,这些人中大多是木商家庭出身,从小接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长大后沿清水江而下,走出乡关,历经磨炼,最终成长为黔东南的历史文化名人。
夏同龢
木商文化带来了经济与教育发展
如今的古镇也依旧保留着这份历史的传承
而多元的下司古镇还包容着哪些特别的文化呢
跟着小编一起期待吧
下司的故事说不完
古镇的文化品不尽
走进下司古镇
穿过文化走廊
让我们一起去寻觅传承而下的美好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