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前几个月小吴推送过的
世界上最大的缂丝作品
——缂丝版《姑苏繁华图》吗?
最近,吴中又有工艺大师
来挑战这幅
描绘乾隆时期苏州城内外景象的作品了
木雕版《姑苏繁华图》
在木渎诞生了!
繁华姑苏、阊胥城墙、
田园村舍、古渡行舟、
沿河人家、官衙商肆……
一刀一凿间吴地市井风情悄然呈现。《姑苏繁华图》原名《盛世滋生图》,是清代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描绘苏州风物的巨幅画作。
而 红木版的《姑苏繁华图》总长40.47米,高2.13米,运用苏作传统的浅雕、深雕、镂空雕、立体雕等技艺,在原作的基础上放大三倍。巨幅的作品也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光是原材料,就耗费了45吨红酸枝、25吨大叶紫檀。
原作中风物繁复庞杂
其难度可想而知。
(↑细节处可见真工)
这幅巨制中共雕刻了
人物12000余人
船只400余艘
店铺260余家
桥梁50余座
文化场景10余处……
(搬运货物的船家↑)
此外,在繁华林立的商号中,丝绸、染料、粮食、金银铜铁器、珠宝玉器等小件应有尽有,树木、瓦片等其他图案难以计数。
画面里令人目眩的“食色声香”
到底有多繁复?
小伙伴们自行感受下↓
北京故宫,吴中的雕花楼、紫金庵···
都成了现成的“活教材”
(施冬梅和她的团队正在讨论作品细节↑)
“这些都是一刀一刀刻出来的,缠绕在树间的一根细小的枝丫就得挨上百刀雕镂。”施冬梅创作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原作层数多、红木材质硬、木材易开叉……种种问题,让施冬梅和她的团队头疼不已。“
(西山镇雕花楼↑)
一有空闲,我就和师傅们去故宫博物院、西山雕花楼、东山紫金庵等地观摩学习,研究前人的雕刻技艺。
细节高度集中
局部层次多达三十余层!!!
(层层叠叠的植物雕刻细节↑)
有时候一个很小问题都要花一天甚至更久的时间去解决。”施冬梅说,徐扬的这幅画作,局部层次多达三十余层,如何在雕刻中展现画作的层次线条就成了一个难处,那段时间她陪着工匠们研究画作,了解绘画人的意思和思想,在探讨中,他们决定借鉴传统的散点透视、鸟瞰式透视等构图方式,运用木雕独特的浮雕、圆雕、镂空雕、立体雕等雕刻技法展现《姑苏繁华图》。
(细节处打磨↑)
片片推进 雕刻就好像盖房子
刻刀之下像是在构建姑苏城
(建筑上的瓦片片片分明↑↑↑)
施冬梅表示,雕刻这件事情不能急于求成。速度过快,木材很容易就会出现开叉的情况。这瓦片雕刻真就像盖房子一样,得一片片推进。为完整地表现气势宏伟的古城苏州市井风貌,再现250年前“乾隆盛世”,施冬梅先后聘请了60多位雕刻艺人组成团队,耗费4000多个日日夜夜,耗尽二十余年创业的积攒完成这件作品。其间,施冬梅南下广州,北上东北,在红木市场、博物馆间奔波,为创作大型木雕版《姑苏繁华图》作前期准备。
“雕刻每一件作品,
都是一次情感倾注的历程。”
(作品正在制作中↑↑↑)
施冬梅说,《姑苏繁华图》开始的地方是木渎镇山前村,她的家就在那里,画上的山前村共有40余人,这之中也许就有她的祖辈们。许是儿时的梦想,许是抹不去的乡情,她要将前贤描绘的长卷《姑苏繁华图》用苏作木雕的形式传承下去。
作品完成后,施冬梅并未考虑从中获利
而是决定在木渎寻找合适展厅,
将作品展示并留给世人。
她常说,艺术不属于某个人,
应该要无私地把它传承下去。
给吴中这位工艺大师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