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甘露语林•公益音声组 王春彦 读诵
引言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越来越常见,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甚至增加死亡风险,社会为此也付出了大量医疗财政支出。2010年在中国约有2.1亿骨质疏松症患者,每年治疗经费超过150亿元人民币。
美国约有20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每年约有150万45岁以上的美国人因此发生骨折,而在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和髋部骨折老年人中,约有12%-20%的病例是致命性的,10%患者在3个月内死于术后并发症,20%在1年内因抵抗力下降等原因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6月24日定为“世界骨质疏松日”以期引起世界人民对骨质疏松症的重视。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最早在1987年被法国科学家报道用于治疗椎体血管瘤[1],因其操作微创,椎体内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可以即刻稳定椎体和快速止痛,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但也有不同意见,有学者认为骨水泥止痛是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穿刺在手术止痛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穿刺管道降低了骨折椎体内压力从而起到止痛效果,认为单纯椎体穿刺而不注入骨水泥同样可以止痛[2,3]。
对此,来自日本京都武田总医院神经外科的Kunio Yokoyama等人[4],对64例PVP患者、67例单纯椎体穿刺而不注入骨水泥患者,回顾性分析对比其远期临床疗效,结果于2017年4月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NEUROSURGERY杂志上[3]。脊柱甘露语林,择其精华,呈现于众。
(原文下载链接:http://pan.baidu.com/s/1hrI8zyO 提取码:p6g7)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9-2011年期间开展的手术,其中PVP组64例,椎体穿刺不注入骨水泥组(以下简称对照组)6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节段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Masahiro Kawanishi完成。
PVP组:
患者俯卧位,局麻后采用13G穿刺活检套针于单侧椎弓根穿刺,至椎体中前三分之一,经管道注入PMMA骨水泥,注入骨水泥时使用C型臂X光机透视监测,骨水泥凝固后拔出穿刺针。术后卧床2小时,当天办理出院,出院指导佩戴外固定护具3月,残留疼痛症状者服用止痛药物。
对照组:
患者俯卧位,局麻后采用13G穿刺活检套针于双侧椎弓根穿刺,至椎体中前三分之一,抽取椎体内瘀血,实现椎体内减压。术后卧床1小时,当天办理出院,出院指导佩戴外固定护具3月,残留疼痛症状者服用止痛药物。
评价指标:于术前、术后2天、7天、3月、15月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椎体假关节阳性和阴性(图1),以及两组新发椎体骨折情况进行对比。
图1. 脊柱屈、伸侧位X线上进行椎体前缘高度a1、a2,b1、b2的测量,若a1<a2,b1<b2,认为椎体不稳,假关节(+);若a1=a2,b1=b2,假关节(—)
VAS评分:两组术后第2天VAS疼痛评分均较各组术前有明显改善。PVP组于术后2天、7天时缓解疼痛较对照组有优势,术后3月时两组VAS疼痛评分已无显著性差异,15月以后两组效果完全一样。
假关节阳性(椎体不稳)方面,术后2天、7天、3月时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均高于PVP组,15月后显著性差异消失。
假关节阴性(椎体稳定)方面,两组术前术后始终无显著性差异。(图2)
图2. (A图)VAS评分,PVP组于术后2天、7天时缓解疼痛较对照组(Perforation)有优势,术后3月时两组VAS疼痛评分已无显著性差异,15月以后两组效果完全一样;(B图)假关节阳性(椎体不稳)方面,术后2天、7天、3月时,对照组椎体假关节发生率较高,两组有显著性差异,15月以后该显著性差异消失;(C图)假关节阴性(椎体稳定)方面,两组术前术后始终无显著性差异。
新发骨折方面:
PVP组术后3月内出现19例(38%),其中16例为邻椎骨折,对照组3月内仅有2例(3%)出现新发骨折,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然而,3月以后PVP组新发骨折为8例,对照组9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经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在术后31个月以后新发骨折风险相同。(图3)
图3. Kaplan–Meier 分析显示:术后31.1月内,对照组新发骨折风险低,PVP组新发骨折风险高,两组在31.1月时开始新发椎体骨折风险已趋于相同。
该回顾性研究,把PVP椎体成形术与单纯椎体穿刺而不注入骨水泥病例进行了对比,在治疗症状性椎体压缩骨折方面PVP有迅速止痛的优势,尤其在术后1周以内明显。但术后3月两组疼痛VAS评分,已无显著差异。
两组术后第2天VAS疼痛评分均较各组术前有明显改善,说明不注入骨水泥的椎体成形术仍有止痛功效。由此笔者认为,椎体成形术即刻止痛原理除了公认的骨水泥凝固稳定微骨折、骨水泥凝固产热对末梢神经的热效应两点原理外,还应将穿刺降低骨折椎体内压力也纳入止痛原理之一。
PVP在术后3月内有38%的病例出现了新发椎体骨折,其中大部分发生在注入骨水泥椎体的邻椎,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
当然本研究也有一定不足,如样本量不够大,随访时间不够长,未采取随机双盲法及骨密度未纳入一般资料考量等,需以后的研究不断加以完善。
1.GalibertP, DeramondH, RosatP, LeGarsD. Preliminary note on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angioma bypercutaneous acrylic vertebroplasty [in French]. Neurochirurgie1987;33(02):166–168.
2.Yokoyama K, Kawanishi M, Yamada M, et al.Comparative study of
percutaneous vertebral body perforation andverteb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painful vertebral compressionfractures.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11;33:685–9.
3. Yokoyama K, Kawanishi M, Yamada M, etal. Validity of intervertebral
bone cement infusion for painful vertebralcompression fractures based
on the presence of vertebral mobility. AJNRAm J Neuroradiol 2013;
34:228–32.
4. Yokoyama K, Kawanishi M, Yamada M,Tanaka H, Ito Y, Kuroiwa T. Long-term therapeutic effects of vertebroplasty forpainful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a retrospectivecomparative study. Br J Neurosurg. 2017 Apr;31(2):184-188.
为善如负重登山 志虽已确 而力犹恐不及
为恶如乘骏走坂 鞭虽不加 而足不禁其前
——《格言联璧》
声 明
本资讯基于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研究,旨在饶益大众、学术传播,非医疗实践之唯一准则;本资讯内容不应用作医疗纠纷判定的依据;本资讯所涉及内容不承担任何依据本资讯制定及履行过程中所产生任何损失的赔偿责任。
此文为脊柱甘露语林微信平台原创作品,授权及投稿事宜敬请联系平台投稿邮箱(jzglyl@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