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下午,由江苏省发改委、财政厅、、省旅游局联合主办的“彰显产业特色、引领创新发展 2017江苏特色小镇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记者在《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实施方案》中看到,我省力争通过3年至5年的努力,分批培育创建100个左右的产业特色鲜明、多种功能叠加、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而正在摸索中的江苏特色小镇建设之路究竟该怎么走?特色小镇究竟特在哪里?与会专家在研讨会上围绕生产、生活、生态等主题各抒己见。
核心是产业 关键是特色
“正如江苏在《实施方案》里说的,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而是产业发展载体;不是产业园区,而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原材料工业研究所所长肖劲松发表了“生产”主题演讲,他认为,特色小镇的核心是产业,关键是特色。在发展产业上,不仅要特而且要强,这个特色产业还必须是立镇之本,比如杭州的云栖小镇,就是以云计算为主导产业。“国家在出台政策的时候,原来强调的是城市化率是多少,但后来在推动城市化建设当中,还是最终提出来,要以产业为核心,围绕产业来发展。”
肖劲松建议,江苏的特色小镇建设一定要“科学定位、精心组织、融合创新、品牌建设”, 并告诫江苏要突出自己的产业特色,切忌与浙江等周边省市同质化竞争。他表示,目前江苏在特色小镇建设上提出了6+1产业定位,与浙江的7+1就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以江苏的丁蜀镇为例,这个著名的中国陶都、江南水乡,完全可以打造出一个精工业陶瓷产业,再依托陶瓷产业来发展文化生态旅游等。
“特色小镇一定要有品牌意识”,肖劲松说,我们之所以熟知达沃斯、普罗旺斯等这些世界级小镇,都是因为它们拥有自己独特的品牌和口碑,“这方面,浙江乌镇做得很好,这几年它通过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戏剧节,世界知名度不断提高。”
苏浙可以共演“双推磨”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紫金传媒智库主任周晓虹表示,特色小镇的创建有着其必然性和合理性。特色小镇的创建是一种优化生产力布局,注重内涵的区域发展模式。江苏在特色小镇建设实施方案中一再重申,特色小镇是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发展理念,集聚高端发展要素的创新创业平台。这个特字,就是希望通过特色的产业,特色的环境,特色的文化和富有专长的特色人才,赋予小镇以独特的创造力。
周晓虹认为,与浙江不同的是,江苏尤其突出了江苏的基础雄厚的高端制造业,并且包括现代农业;即使关于旅游风情小镇,在江苏的实施方案中也强调,要凸显浓郁的苏派风情和人文魅力,所以这个是特色。其次,特色小镇的创建,是一种推动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经济模式,为江苏经济聚合各类高端要素,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一条可行之道。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城乡体改处副处长钱哲对此赞同,她表示,在打造高端产业方面,江苏和浙江相比非常有优势,无论是产业的基础,还是开放度都很强;同时,江苏人才的集中度,科研院所的集聚度也很高,江苏只要瞄准这些高端产业,就能在打造特色小镇方面探索到好路。
“特色小镇的创建,江苏刚刚开始起步”,周晓虹说,虽然浙江走在了前列,但是以80年代的小镇企业和90年代的新加坡工业园驰名的苏南,只要我们能够有创新创业的意识,就能够吸收原先一度领先的经验和教训,和浙江共演一场引人瞩目的产业转型的“双推磨”,并使包括上海在内的整个长三角成为中国经济升级换代的动力引擎。
特色小镇应有生态评价指标
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院长邹军,则从土地集约、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生态环境、水资源系统、固废利用和低碳产业这八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做好特色小镇的生态化文章。他认为,单纯的种草种树不是建设生态,单纯的高科技大投入,也并非一定会带来好的生态;要做好江苏特色小镇的生态文章,一定是综合的,系统的,比如江苏提出特色小镇规划面积控制在3平方公里,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那么这个范围内的生态,包括树木、鸟类、本土居民的生活方式等等有没有发生改变,有没有受到影响,都是值得关注的地方。
除此之外,特色小镇更多的还是应放在软件的投入和建设上,比如,空间规划能不能首先考虑生态安全格局,以及划定生态红线和研究生态的承载能力,“我们的空间规划,能不能围绕这样维度的思路来逐一展开,而不是留给规划师、设计师两个月、三个月的时间迅速形成方案。”
邹军认为,在江苏特色小镇最终验收的时候一定不会只满足于概念规划,一定要有具体的规划设计。指标体系也很重要,在特色小镇建设之初,甚至在申报之初,对生态环境是不是有明确的目标,有具体的指标,最终验收考核的时候,能不能向这些指标目标接近,甚至达到甚至超过。“有没有一套得到认可的绿色生态的评价体系,据我所知,现在还没有同行把它直接做到特色小镇里来,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出台有关特色小镇的生态评价指标。”
江苏经济报记者 陈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