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彦琳(原油脂化工厂职工奎)
一直想写一篇表达我们原厂干部职工每次大聚小聚的感动,可又不知道怎样表达才能诉说出每次见面的心情,是喜是乐?是苦是酸?或是喜乐酸苦甜交织一起揉搓出的味道?真乃是一次次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相聚。
我们原厂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也算是兵团成立最早的厂矿之一,是我们的父辈们在他们的第二故乡一砖一瓦盖起厂房,又一钉一铆拼装出榨油设备,曾为国家榨出过各类优质的食用油。
五十年代初父辈们在这里先是种成了粮食,然后建起了面粉加工厂,有了面粉和下脚料就建起了食品厂、畜牧厂;学会了种植棉花,就建起了轧花车间、网套加工车间,轧出的棉籽又建起了榨油车间;又相继建起了陶瓷厂、玻璃厂、发电厂、酿酒等等一系列的车间厂子布满了团部,最后统称联合加工厂,是我们团成立最早、最大的一个厂(现除了轧花厂和摇摇欲坠的团油脂厂外,其他厂早就不见了踪影)。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榨油车间分离出联合加工厂,归农七师直属命名车排子榨油厂、兵团解体后归塔城地区粮食局,乌苏县粮食局,恢复兵团又归农七师直属改名农七师油脂化工厂,效益和工人生活待遇在奎屯地区是屈指可数,曾吸引几家奎屯市的工人要求调到我们厂里工作。
我出生在加工厂,七七年中学毕业分配到连队,八四年父亲退休我接班回到厂里。我们厂当时可是响当当的商品粮户口,一般不对外招工,基本是本厂老工人退休后子女接班顶替,因此,厂里的大多工人是一家两代人在此工作。
不知道是咋回事,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厂子开始走下坡路,经济效益和工人福利是一年不如一年,终于在上世纪末的九八年五月九号,被全国的下岗潮给推进了下岗的苦海里。
当时工人们没有意识到下岗的严重后果,只是天真的认为自己是响当当国企工人,总得有个生存的地方、有个说法吧, 不可能没人管!等大家意识到下岗将一无所有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国企工人所有的合法权利,落下比下岗工人还惨的地步。下岗工人还有微薄的下岗费维持生活,而我们连下岗费都没见到过,就被统统赶到123团各个连。
因为没有流动资金没有种地经验,没法承包团里的土地,大部分工人被迫去了建筑单位的三分司,因为厂里工人的家离新单位太远,又因从人人羡慕的师直属商品粮单位降落到团最辛苦的建筑单位,落差大,身体吃不消,心里承受不了,而不少工人放弃了国企职工的身份,流落到了社会自生自灭。几年后三分司也倒闭转房建连,又有一些工人流落社会,只有少数几个工人还坚持在房建连里劳作。
因为生活压力大,有些工人没能熬到退休就牺牲了,有些老工人因愁子女、养孙子抑郁成疾,还没好好享受晚年生活就离开了人世。
正是这种特殊的环境,艰难的生存条件,让大家的心连在了一起,不管谁家有了大事,只要知道了都会前去探望、帮忙,是同病相怜还是友情深厚?或是二者兼有?说不清就埋在心里吧!
这是站在我家门前拍到的厂大门,这也是厂大门的最后遗照,在我拍下这张照片后,这个曾经在团里最壮观的、最辉煌的大门轰然倒塌了,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这个大门的原状很气派、很美观,两旁的小便门是花格网状的,精致漂亮,大门也是花格网状加雕花,两边有两根粗壮的立柱,大气美观,倒闭后123团接管,就给弄成了这副破烂不堪的模样。
当年在这个大门下,每天的夏天都会有退休的工人在此乘凉聊天,有孩子们在此打闹嬉戏,有匆匆忙忙上班的工人,有拖着疲惫下班的工人,这里是我们厂除会议室外人员集中最多的地方。
厂倒闭11年后的2009年,上两任的原厂长、老书记、副厂长、工会主席组织了一次聚会。因为厂里人员的户口在奎屯市,倒闭后已退休的职工均已在奎屯市买房养老,大多数年轻工人如没娘的孩子,或在团场或在奎屯市打工、流浪、啃老,老少工人的生活都有些艰难。聚会是AA制,很多年轻人因劳作、因经济困难没来参加。有很多人都11年没见过面了,大家见面后真是悲喜交加,互诉倒闭后的各自生存之路。(这张合影中已有4位老工人已经作古了)
这是2011年,在上两任的厂长、老书记、副厂长、工会主席组织的一场聚会,这次有不少年轻工人参加,是一次规模比较大的聚会,在奎屯市的一家农庄里,仍然是AA制,大家一起交流、一起饮酒,分别后的酸辣苦咸都装在这举起的、满满的酒杯中、、、、、(这张合影中有5位老工人永远离开了我们)
这是2013年的一次聚会,由上两任的厂长、老书记、工会主席组织的一次南山游聚会,AA制,因为路途远、又是去山上、路况不是太好,有些老工人没能参加,大家在山上合影拍照,领略大自然的美。(这张照片没能扫描出来,我用相机翻拍,照片不是太清晰)
这次聚会是一位原厂工人的女儿结婚,大家聚到奎屯市的一家封闭式南方植物庄园里,喝完酒席后,我向工会主席提议带了相机大家合影留念,工会主席一声号召,上一任厂长、副厂长、工会主席与大家一起愉快的合影留念。因为不是专业拍照,请庄园服务员帮忙拍的照,有几个人员的面容没有照出来,有点遗憾!
珍惜每一次的相聚,留下难忘的镜头。
2009年第一次聚会留下美好的回忆!
我们原厂的办公楼,和我家一路之隔,这座楼是团立起来的第一幢楼房,85年盖起来的。办公楼门前有假山、有蘑菇亭,这里是办公、休闲、娱乐的场所,那个时候这里很热闹。厂倒闭后归团的两个科室使用。回到这里的原工人,总要在此照个相,留下回忆。
南疆到北疆,千里迢迢,不忘的是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每次小聚都会激动,都会感慨,留下难忘的瞬间。
2013年,原厂的上两任厂子、老书记、工会主席组织年轻一点的工人到南山游玩,这一年我的母亲去世,心情特别悲伤,也特别憔悴,半年的时间体重降了9公斤。
这是又一个原厂工人儿子结婚时的小聚。原厂的工人虽说家住在团部或奎屯市,也不算太远,但住家已经分散,又各自忙着奔自家的生路,平常见面的机会也不多,只有谁家有婚丧嫁娶大事时,大家相互帮忙、捧场,完事后小聚一下。
厂没有了,但人情不能断,只要知道谁家有事,大家都会伸出热情双手帮忙。
每次短暂的小聚,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我们厂的这个大门是1985年修建的,当时很气派很壮观,虽然厂没了,但标志性建筑还在,只要有回来的工人都会站在这里凝望、叹气,而我每天出门第一眼看见的就是这个大门,31年了,大门无声地、庄严地站在原地,静静的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默默地迎送来来往往的人们,用雄壮是身姿告诉人们:这里当年很火红!此时一辆挖掘机正在加大马力推倒这坚固的大门。
当我把这张照片发到厂微信群的时候,有位老工人告诉我,看见这张照片,眼泪一下就流了出来,虽然也早预料到这个大门是早晚要被推倒的,但真看见大门楼倒下,心里还是酸楚楚的。
厂大门被拆除后,团里修建了一条贯穿南北的道路,公路的左边被团油脂厂利用,厂里高高的烟囱、水塔仍然耸立在原位置上。公路右边的厂房已经推平,建起了商品房和公租房,厂大院里,除了锅炉房和水塔烟囱外,已经没有了原厂的任何影子。 建起一个厂不容易,毁掉一个厂真是太简单了。
我们厂里的工人之所以对厂有浓厚的感情,是因为厂子里有父辈老一代们开创的历史,有我们二代们建设生产的功绩,有三代孩子们成长的希望,厂子凝聚了两代工人的辛勤汗水,养育了三代人的生存,厂子的消失,怎不叫厂里的工人们心疼!
结束语: 十八年了,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走了的安息了,没退休的还在顽强的求生存,退休的也开始享受生活了。如今什么都看淡了,唯有厂缘愈来愈浓,珍惜每一次的大聚、小聚,祈求苍天保佑我们厂所有健在的工人平平安安!
1、再过几天,奎屯要大变了!看完之后,你绝对不想离开奎屯!
2、14公分!奎屯这场雪下得好凶猛!
3、
4、奎屯一女生每天都吃洋葱,一个月之后竟然变成这样!
5、伊犁、乌鲁木齐、石河子....全新疆都在疯传这个女人!
————奎屯在线————
联系我们,我们帮你推广到全奎屯
美食·交友·策划·推广·活动·品牌
投稿邮箱:42508498@qq.com
广告合作:09923319672、1530992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