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记者拍摄《巨藓之谜》专题片
在人间四月天里,用难得的假期作抵押,与广州小部分作家、记者一同,将心灵投宿到地处湘西南边陲的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汀坪乡境内一处叫十万古田的地方,与守田人易宁鸿一家为伴,手机没有信号,电视成了摆设;白天看云雾舞蹈,夜间听阵风歌唱,真真实实的把自己迷失在与世隔绝的境地,目的就是追寻那段曾在这里消逝千年的繁华,寻觅遗落在这里的“非遗”植物……
但那如同坟墓包似的成片千年苔藓,那成排成对在千年古树上绽放的独兰花,那藏深山老林的“植物熊猫”青钱柳等等不知名的植物,我作为苗乡出生的人,也是第一次见到。那种美,真是美得天真无邪、美得让人闻弦歌而知雅意,也美得让人忘了这里也是人间。
神秘的独兰花
十万古田位于湖南省邵阳市与广西桂林市交界的群山之上,平均海拔1680米,实际总面积9700多亩,故有了“十万古田”的美誉。
要到达十万古田,其实比去西藏还难。
这里手机没有信号、交通没有指引、乘车没有班车、走路没有地标。如果没有人带着,我们肯定找不到这块与世隔绝的地方。
路上行程艰辛可想而知。山道弯弯,悬崖峭壁,处处都是危险区;天气如同多变的少女,进山前太阳高照,进入半山腰云雾封山,车至十万古田,雨雾茫茫,让我们真的迷失在原始生森中……
“那千年巨藓在哪里呢?”
“别急,我先带你们去看一种‘非遗’植物。”
带路的向导、十万古田守护人易宁鸿说:“这种花叫独兰花,它只绽放在百年以上、长满苔藓的老树上!”
大家听了老易的话,渴望之心油然而生。上足发条的脚步,不知不觉加快了步伐。 在“到了,到了”的一片欢呼声中,大家把目光聚焦在那厚厚苔藓的百年老树枝上,长着一排排、一蔟蔟艳丽的独兰花,随着雨雾的变化,它们的一举一动无不打动着我们的柔情……
艺术家兼作家的何丹凤用很形象对大家说:“就这么深深的看上一眼,爱就掠入了骨髓,从此就成了日思夜想那抹摆不脱的相思。这独兰花,幽香飘逸,遮挡了世间的尘埃,收拾所有的疼痛,风轻轻一拂,巧笑嫣然,似乎等你一声唤,万种柔情就倾树而下。”
粗壮的大树、丛生的灌木、密布的竹子、鲜艳的独兰,形成了一画鲜明对比的上乘之画。独兰花虽然只有约3至5公分高,但叶片绿油油,花色紫白相衬,在旷野的原始森林处,远远能让人感到一股清香扑鼻而来,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停下脚步。易宁鸿介绍说,这是独蒜兰,当地人叫独兰花。
独兰花为何会长在百年老树上?易宁鸿见我们疑惑,忙解释说,这种独蒜兰属半附生草本,生于常绿阔叶林下或灌木林缘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上或苔藓覆盖的岩石上,由于十万古田海拔高,风力强,独兰花籽便随风跑上树,依附在苔藓上便生根开花。
在易宁鸿的多次催促之后,我们才不情愿收起手机、相机抬起了脚。走时大都是一步三回头,感到有点依依不舍,更有人悄悄的说,我真想对着独兰花大喊一声清脆的爱,却害怕碰破了这个季节的意境。
还是同行的摄影家孙兰大姐,利用云雾飘动瞬间,用镜头的光影定格了多张独兰花的美丽,才让我们在未来难得与它相见的日子里,能经常在图片中见到它的美,也从它的一举一动的柔情里读到了它的芬芳。
千年巨藓的神秘面纱
穿过原始森林,踏过一段极难走的沼泽区后,一个面积大约十多平方米、而绿绿的苔藓如同一个个小坟墓似的原始湿地就出现我们眼前。
轻轻地走近它,我们发现它青绿的娇美中透露出一股正气,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易宁鸿告诉我们:10多年前,他上山练武发现这些形成一个个大圆包的苔藓,并整齐而规律地排列在这片湿地时,他也觉得奇怪。于是,他找来相关书籍进行研究学习。原来苔藓本是一种小型的绿色植物,结构简单,仅包含茎和叶两部分,有时只有扁平的叶状体,没有真正的根,表面看像是无数的小星星。而在植物学家眼里,苔藓是自然界的拓荒者,能在湖泊和沼泽肆意繁衍,时间长了,其较强的吸水性能将沼泽陆地化,在自然界的进化过程中起到独特作用。
看到此景,让我们想到了在公园、湖区看到的苔藓,那些苔藓最多能长到2至10公分高就已经很不错了,可眼前的苔藓竟长到五六十公分高,形成一个个类似坟墓的凸起的大圆包,整齐而有规律地排列在沼泽之上,让成年人站在旁边,与膝盖并齐。
在赞叹之中,我们也不禁发问,十万古田分上、中、下古田,而只有这中古田到处是沼泽,地势和环境基本相似,为什么只有中心区域才生长着这些巨型苔藓呢?
老易告诉我们,据湖南省和邵阳市的专家研究的结论是,这里的泥土是很肥沃的黑土,亦叫泥炭,是苔藓和其他植物长期沉积之物,肥力特殊,可作为肥料和燃料。而据测定,如果将这里的泥炭作为燃料,一吨泥炭发出的热量等于0.5吨煤炭。
听这一解读,我们终于思路明了,过去十万古田原本不是一片沼泽地,而是一片森林或良田或一个集镇。这些巨型苔藓只有在植被极其丰富的地方,有大量的枯枝落叶在林下长期堆积形成这样的沃土才能成长。
于是,我们带着疑问,查了城步县县志。据记载,原来古人曾在此耕田劳作过,现在古田里发现遗留下来的阡陌田埂的痕迹,就是最好例证。在明代之前,这里曾是“湖广(湖南、广西)古驿道”的必经之地,也是一座景象繁华的小古城。人们在这里兴修水利,屯兵种田,并培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到了在清朝咸丰年间,一场罕见的旱灾引发了大规模蝗灾和瘟疫,彻底摧毁了古城,人们被迫大举迁居。自此,这里就成为荒无人烟之地。
正因为如此,,加上雨水、溪水的积聚,所以原来的水利系统也逐渐堵塞,这里就慢慢变成了沼泽。经岁月侵蚀,当年人类遗留下来的良田变为森林,并演变成为一米多深的肥沃黑土,就为巨型苔藓生长创造了绝佳的环境。
老易告诉我们,13年前他刚到这里时,这里的巨型苔藓长得有一米多高,但几年前,开始有徒步客闯入到这里,他们见到柔软、漂亮的苔藓,总喜欢用垫子一铺,就躺上去。躺的人多了,苔藓就被压得只有现时的四五十厘米高了。可苔藓很脆弱,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到原始模样。
因此,老易也请求我们呼吁,人类只有合理利用自然,让自然有充分的恢复时间,才是长远的发展之道,请人们珍惜千年巨藓这一上天赐给人间的宝贝吧!
夜宿古田听寻田人的故事
当我们还在回味独兰花香和千年苔藓的茂盛时,天渐渐黑下来了。
虽然陪同我们的朋友,再三邀请我们下山去住宿,但我们一再坚持就住老易家。
晚餐是寻田人易宁鸿老婆做的饭菜,易宁鸿也一同陪同我们就餐。屋外风声呼啸,屋内笑语连连。老易拿出他自泡的田七酒,风趣地说:“每人只能喝一小杯。”于是,趁着酒兴,老易向我们讲述他寻田的艰辛历程……
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汀坪乡大山深处的易宁鸿,从小就四处拜师学艺。湖北多间武术馆,他呆过;少林寺山下的一间武校,他练过;上世纪90年代,他在深圳出任过防暴队教练。最终,虽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他还是做出了人生又一大抉择——回归故土、退隐山林、潜心练武。
13年前,老易只身一人来到十万古田。古田不通车,吃喝拉杂,他用肩扛马拉挺过来;古田不通水电,他自购水力发电机解决了;古田没有房屋,他用4年时间,建成属于自己的苗家吊脚楼。
但是,本想在人迹罕至的十万古田过隐居习武的安静生活的老易,无奈临近村里和外地奸商觊觎这片远古遗存,并野蛮地盗猎、开采。为保护好这十万古田,他在忍无可忍之中挺身而出……
最令老易难忘的是2004年夏季的一天。那天是人数来得最多的一天,120多人睹在老易家门口200米处,他们每人都拿着一把柴刀,敲锣打鼓上山来扬言要捉拿他。
老易深知,由于阻止附近村民和外面的商人经常上山砍伐古田的竹子,并挖走可以做根雕的贵重木材,这班人已经对他恨之入骨。
经对话协商,村子里派出3名身体极为强壮的大汉,作为代表和老易谈判。谁知,练武的老易早已想好智取之招,3人一进门,就被老易先发制人“擒”获了。此后,村民偃旗息鼓,再也不敢越十万古田一步。
老易告诉我们,他到古田后总共打了5场架,也曾击退数十人。但他内心并不想这样做,因他上古田练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是强身健体。可是面对附近村民和外面的商人对古田的破坏,他不得不义务担当起保护古田的责任。
老易的壮举,得到了城步苗族自治县领导的认可。在他的吊脚楼外,已挂着上两块政府所送的牌匾,一块是“湖南城步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十万古田开发管理区”,。于是,他由一个义务保护者变为真正协管员。
就在我们对老易的采访结束时,吊脚楼那块大空地里燃起熊熊烈火,徒步客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这块地是老易与妻子用人工挖出来的,其目的是对远到而来徒步客们生火搞活动的统一管理。
望着沉浸在篝火晚会里的徒步客们,老易告诉我们,让徒步客们在原始森林处到处无序生火做饭和搞活动,还不如把他们集中起来管理,既避免了山火,又能让徒步客们在这里有了娱乐场地,所以他只能采取换位思考的理念,去管理和保护这片心灵净化之地。
夜宿老易家,虽然风的呼叫一夜未停,吊脚楼里的木板被吹得动响声很大,但我们还是安静地睡下了……
作者简介:族人才俊,真名陈建族,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广东散文诗学会会员,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数十篇作品获国家、省、市各级奖励,数十篇作品入选相关写作书籍作为案例。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活动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