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棵大树,遮蔽一方绿荫,
庇护每一个孩子
——记丹凤县蔡川镇两岔口小学孙志成同志
“最美乡村教师”孙志成
两岔口小学是丹凤县蔡川镇一所单人教学点,现有学生14人,其中一年级2人,二年级4人,学前班8人,都是走读生,学生中最远的5华里,每天中午学生在学校吃一餐饭。“校长勤杂工、扫地带打钟、教书又做饭、放学包护送”,这是该教学点唯一教师孙志成同志日常工作生活的最形象、最真实的写照。
一、心中有爱,是做好工作的最基本的要素。
一个教师若不热爱教育事业,那他在教育的道路上就绝不可能走远。作为教师,没有对事业执着的爱,没有对学生真诚的情,就不会在教育事业上有所建树。——这是志成从教以来最大的感悟。坚守三尺讲台,甘受二十载清贫,教授已经记不清数目的学生,这是他24载工作的最经典概括。这一切,都来自于对教育的爱,对从事事业的执着。光阴弹指间,青丝变白发。24年的教育生涯使他由懵懂少年磨成了沧桑中年。
坚守三尺讲台,痴心不改
每天早上5点起床,挑水、烧水、洗菜、切菜、配菜,作好放学后给学生做饭的准备;放学后,学生做作业、他做饭,然后照顾学生吃饭,最后他自己才能吃饭洗碗打扫卫生,紧接着就要上辅导课;下午放学后,送走最后一个学生,就要写教案批改作业,以及准备第二天的营养餐,有时候还要把家长忘记接回的学生送回家。紧张而有序的“三重奏”结束后已是“月上柳梢头”了,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爬上硬板床,思绪依然不能停止,该反思反思一天的工作了:学生中谁今天饭吃的有点少了,谁的作业完成的不够理想,谁的衣服穿得有点单,谁的咳嗽今天有点厉害,应该通知家长注意,哦!又忘记了给父母和老婆打电话了,问问父母的身体状况、了解了解上高中儿子的学习情况,看来明天又要遭老婆的讨伐,儿子的埋怨了。真是长夜孤灯难入眠,万家忧乐上心头啊。
天下谁没有父母妻儿?谁不渴望过上上侍父母、下教儿女的天伦之乐?“人生有得必有失,自古忠孝难两全。”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那只有该舍弃的就舍弃吧。这是他经常引用汪国真的一句名言来表达他的心情——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认真批阅学生作业
蔡川是高寒山区,最难度过的是冬天,冬天来得早,也冷得快,国庆一过,就要彻底和秋天说再见了。学生普遍年龄小,抗冻能力弱,一入冬,不是这个感冒,就是那个发烧,整个冬天下来,手耳冻疮,咳嗽流涕,比比皆是。特别是隆冬时分,北风吹裂了大地,两岔口的早晨5点多室内温度已经零下了,这时候,他就要起床,开始打扫院落和教室,着手准备一天的教学工作,安排学生的生活。7点钟,孩子们陆续来到赖以学习生活的学校,教室的炉子早已烧旺了,屋顶青烟袅袅,教室温暖如春,带给孩子们温暖家的感觉。“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的薄雾中,一天的学习生活就这样在孩子们的琅琅书声中铺排开来。校园的一天,孩子们的读书声、嬉笑声、歌声,不断在响起,这是多么开心快乐的事情。虽然整天忙忙碌碌,但看着孩子快乐成长,他心里也感到快乐。无怨无悔的付出,这些都是来自于对教育工作浓浓的爱。
二、不忘初心,始终坚守信念如一
教师的职业就是教书育人的,如果没有了教育这个行业,也就没有了教师的立身之本。上师范学校时,在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感染下,在校园名言警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熏陶下,在老师的谆谆教诲和循循善诱下,他就立下了投身教育的志向,多年来,不论是职业倦怠,还是市场经济大潮的诱惑,他始终不忘当老师的初心,坚守信念如一。
孩子们专心学习
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大量进城务工、移民搬迁的出现,造成乡下学校规模急剧缩小,招生难、留住学生更难。两岔口学校也不例外,原来近百名学生减到只有十几个,教师也由原来4个人,变成了他1个。面对这种困境,中心校领导多次征求他的意见,希望他到大学校历练历练,发挥更大作用;村上的领导也多次和他座谈,商讨学校的撤并和保留问题。他始终只有一个回答,学校的撤并和保留决策权在上级,他个人没有意见,只有一点,他对这个学校有感情,只要这个学校需要他,他随时候命,只要有他在,保证不使一个学生流失。
7岁的王媛媛,在两岔口教学点读二年级。她家距学校有半个小时路程,是班上14个同学中最远的。每天早上,志成同志都要站在学校桥头等候,有时候要接很远,看着这14名小羊羔一样的学生陆续到校,端坐在教室里晨读,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历程,他的心就感到无比的宁静淡然。王媛媛的爷爷张着没牙的嘴,逢人便说,多亏孙老师,要不是他,媛媛肯定一辈子是个“睁眼瞎”。
山区教学点,除了正常教学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孩子们生活吃饭和身体成长问题,看着他们能够吃到热乎的饭菜,每天开开心心地学习,茁壮健康地成长,无比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跃然心头。能够为家乡的父老乡亲排忧解难,能够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微薄之力,能够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想着,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啊。
所教的14名孩子
于是,他在两岔口教学点一干就是7年,蔡川镇原有20所学校,现在只剩下庵底、留仙坪两所完小和中心校,其余学校学生都转到别的学校了,只剩下两岔口一个教学点了,他坚守信念,不忘初心,工作兢兢业业、踏实认真,时间长了家长都信赖他,把孩子交给他放心,所以教学点不但保留了下来,而且学生人数不断逐年上升,学生从没有流失的,有些原来转出的学生又转了回来。
7年来,他见证了学校师生由多变少,规模由大变小,也见证了学校硬件设施由弱变强。特别是最近两年,建成了标准化厨房,修缮了围墙,学校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群众的信任感进一步增强,得到上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两岔口村支书感慨的对他说,只要你在,学校就不会垮,孩子们就不用起早贪黑跑远路读书了。
三、无私付出,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学校的事就是家里的事。两岔口学校修建于上世纪末,从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维修,后檐沟积水严重、花坛破损、墙皮脱落,桌凳残缺等,越来越不适应学校可持续发展。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学校教室屋顶翻修、操场硬化、修绿花带、操场、教室打扫卫生甚至冲厕所他亲自动手,不等不靠,顺利完成了校舍基础设施的维修改造,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
为学生午餐所准备的菜品
营养厨房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推进,学生营养餐的实施如火如荼,但学校灶房与要求的标准化食堂相差甚远。为了让学生吃上放心饭、可口菜,在2015年暑期,实施了学校食堂标准化改造工程。如今,走进学校厨房和食堂,水泥地板、墙面一尘不染,消毒柜、储物柜、电气化灶具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学校经费紧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炊事员。这总不能影响学生吃饭问题。万般无奈情况下,只有自己亲自上,从此他又“客串”了学校炊事员的角色,这样一干又是两年了。坚持标准,规范操作,孩子吃的高兴,自己也舒心。孩子们都说:“孙老师煮的饭比我妈妈煮的还好吃。”这一事件,得到了上级领导多次好评,县后勤中心的领导储股长说,要说营养计划实施的好,就看两岔口的志成同志,学生一个个吃的白白胖胖的。
孩子们有序就餐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两岔口学校虽然只是个教学点,但只有他一个人,包下了孩子们所有的事情,工作繁琐,工作量大,长年累月干起来,让人力不从心。多年的劳累,44岁的他,高血压、骨质增生、颈椎腰椎病等慢慢找上门来。妻子多次埋怨,教师只是教书,还管上做饭了?!娃吃不上饭,有上级领导,你瞎操什么心!话虽这样说,但身为教师的他却认为学生的事情无小事,不能这样做。
辛勤的付出,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好评。十多年来,他先后被评为“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德育标兵”、“最美乡村教师”,多次荣获教学质量奖。
县局领导检查工作
24年的教育教学生涯,有力的见证了他的初心:做一棵大树,遮蔽一方绿荫,庇护每一个孩子。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只要像志成同志那样不忘初心,坚守信念如一,兢兢业业、勤奋努力、扎实工作,一定能书写更加灿烂的教育篇章。
幽静的两岔口教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