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戳
一、隋唐两代的考古学文化分期
1、隋朝
物质文化面貌沿袭着不少北朝的风格
2、唐朝
(1)初唐时期
唐朝建立到唐高宗时期,文化在沿袭隋朝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是唐朝初创阶段
(2)盛唐时期
武则天在位时期至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出现了许多大型墓葬和制作精美的器物,各类文物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反映出唐代经济繁荣、文化鼎盛的盛世气象
(3)晚唐时期
安史之乱后至唐朝灭亡,是唐朝由盛转衰直至灭亡的时期,墓葬规模、出土文物的数量和质量大不如前,异域风格的器物大量减少,反映了唐王朝趋于保守、衰落的景象
二、城址
1、长安城
(1)兴建和废毁
①兴建
公元581年,宇文恺修建大兴城,选址于关中地区龙首原,先后修筑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唐代相沿,改称长安,又在北部兴建大明宫,在外郭城内营建兴庆宫
②废毁
唐末毁于战火,天祐元年朱全忠迫昭宗迁都洛阳,并下令拆长安宫室,屋木自渭水浮入黄河运往洛阳,自此全部废毁
(2)构成
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皇城和各坊、市等构成
①外郭城
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南三面各开三门,北面开四门,城内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14条,街道互相交叉,将城区除宫城、皇城和东西二市之外的地方分为110坊
②坊
各坊四周夯筑高墙,里坊内设十字街道为主要街道,房内设民宅、国子监、京兆府署、大小雁塔等寺庙、道观建筑等,里坊门早开晚闭,宵禁后禁止进入
③市
城内中部设东西二市,为商业区,均夯土围墙,开八门,内有井字街道将市内分为九区,每区之内有小巷互通,临街开店,有各种手工作坊、饮食店等
④宫城
,整体为长方形,四周围墙夯筑,内部被隔墙分为三个部分,正中为太极宫,是皇帝正衙所在,东侧是太子东宫,西侧为掖庭宫
⑤皇城
位于宫城南,其东西两垣与宫城东、西垣相接,内有东西向街道七条,南北向五条,、太庙、社稷等
复原图
(3)大明宫
①兴建
唐太宗时在东北的龙首原上建夏宫,初名永安宫,次年改为大明宫,至高宗时期重修大明宫,武则天临政,把朝会之所由太极宫改为大明宫
②建筑布局
大明宫的建筑以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玄武门为南北轴线,官厅、别殿、亭阁等分布于东西两侧,大明宫南半部三大殿构成前、中、后三个空间
a. 大朝
以高大的含元殿为主体,面朝宽阔的丹凤门广场,国家盛大庆典多在此举行
b. 中朝
以宣政殿为主体,朝廷各重要机构如中书省、御史台、弘文馆等都设左右,为皇帝常朝和百官办事的行政中心
c. 内朝
以紫宸殿为主体,紫宸殿是紧连后宫的便殿
③丹凤门
大明宫平面略呈梯形,正南的丹凤门由东西墩台、5个门道、4道隔墙和东西两侧的马道组成,丹凤门规模之大、门道之宽、马道之长,为目前隋唐城门考古之最
④含元殿
大明宫正殿,是举行国家大典的地方,南对丹凤门,向南有龙尾道,殿基左右有一廊道,衔接“翔鸾”“栖凤”阁
⑤其他宫殿
含元殿北有宣政殿、紫宸殿,为常朝、内朝之所,西北有麟德殿,其台基平面为长方形,上建前中后相毗连的三殿,为宫内宴会、游戏之所
复原图
(4)太液池
①布局
太液池分东西部分,中间有渠道相连,中有园林式岛屿蓬莱岛遗迹
②考古发现
透雕龙纹石栏板和带莲花座的蹲狮的石望柱等最高等级建筑构件是唐代考古首见;发现莲荷的遗迹
(5)兴庆宫
开元间唐玄宗在外郭城东部兴庆坊营建兴庆宫,平面呈长方形,内有一东西向隔墙将宫廷分为两区,北为宫殿区,南为园林区,是兴庆宫的主体
(6)其它宫殿
①夹城
②芙蓉园
(7)大雁塔和小雁塔
①大雁塔
又称慈恩寺塔,唐高宗时创建,初为五层,武则天时重建,共十层,至今仍存经过后代修葺的方形锥状七层塔,是中国楼阁式砖塔的优秀代表
②小雁塔
位于荐福寺内,修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采用密檐式砖构建筑,正方形
(8)隋唐都城的布局及其影响
①布局
长安城以宫城、皇城、郭城的正南门构成南北中轴线,布局方正严谨,是曹魏邺城和北魏洛阳城布局的发展和完善
a. 宫城置于中轴线北端沿袭前代传统,在宫城南面另筑皇城则是从隋大兴城开始的
b. 城内的宫殿区、官衙府邸和一般居民区相互隔离,等级分明,突出了“建中立极”的都城建设理想模式,
c. 城内里坊为封闭式格局,四周建高墙,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有浓厚的军管性质
②对外影响
a.
,其上京龙泉府城、中京显德城、东京龙原府城的设计大体模仿长安,宫城都在城北部正中,内有里坊
b. 对日本
日本在7-8世纪营建的藤原、难波、平城京、长冈、平安京五座京城,效仿隋唐时期的长安城,尤其是平城京和平安京,形制、布局和宫殿、城门、街道的名称都沿袭长安城
c. 对中亚地区
中亚的托克马克西的阿克彼行古城、塔拉斯城等一些城市,采用的大体方形平面,“面三门”或“四面十二门”的做法,也源于隋唐
2、洛阳城
(1)兴建及发展
隋代宇文恺规划设计东都洛阳城,选址于今天的洛阳市区;唐初废,高宗时复以洛阳为东都,宋代以此为西京
(2)平面布局
洛阳城平面近方形,洛水横贯中部,城内洛河以南有南北向街道12条,东西向街6条,洛河以北探出南北向街道4条,东西向3条;里坊呈方形,布局整齐,内有十字街道,周围筑坊墙
(3)市与河渠
①三市
西市在西南隅,南市在东部洛水之南,北市在洛阳旧城东关外
②市与河渠
洛阳城的设计注重城市的商业功能,市场都是依可以行船的河渠而设,洛河可方便运输,故直接规划在城内,北市南沿洛河,北傍漕渠,南市通运渠,西市通通济、通津两渠
(4)宫城与皇城
洛阳城的宫城、皇城位于全城的西北隅,占据高地,便于防御,宫城南面为皇城,北建重城,东隔东城,西面连苑,戒备坚固
①宫城
平面近方形,主要宫殿区二号台基为武则天时期的明堂遗址,宫城的正南门在盛唐时期进行了重修
②皇城
皇城围绕宫城的东、西、南面,内设五省、三台、五监、十二卫等官署,还有街道四方来宾的馆舍
③其他
宫城东北、西北两角各有一隔城,北面建曜仪、圆璧二城,曜仪城为狭长方形,圆璧城平面呈梯形,东城接皇城之东,东城北为含嘉仓城
(5)上阳宫
发现了唐代皇家园林,内有东西33米以上的水池,出土了大量琉璃瓦和太湖石
(6)粮仓
在唐代,洛阳是漕运物资运往长安的中转站,故城内设有一些重要的粮仓
①子罗仓
位于皇城右掖门西内侧,是隋唐用以储藏盐和粮食的
②含嘉仓
各窖都是口大底小的圆罐形,出土了方形铭文砖,记载了粮窖的位置,粮食的种类、来源、数量、入仓时间,负责运输、入仓的职官姓名等,表明租粮入仓执行严格的收验和勘验制度
(7)官办砖瓦窑群
出土有建筑构件、窑具和陶瓷器等
3、扬州城
(1)历史地位
隋唐时期的扬州城是继长安和洛阳后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地方城市,也是隋唐时期中国对外交交往的重要港埠
(2)扬州城布局
①子城
隋在汉代蜀岗上原广陵城旧址的基础上筑江都宫,唐代沿用工程旧址为唐代府衙,因与蜀岗下所筑罗城相对而称“子城”,城内有南北、东西道路,十字交叉
②罗城
罗城开发在前,围城在后,是商业性城市发展的模式。是安置工商市场和百姓居民的里坊区,唐代筑罗城时以运河为中心围筑城墙,城内的桥位与街道布局密切相关
(3)考古发现
①木桥遗迹
在文昌阁一带发现了一座唐代木桥遗迹,为一五孔桥梁,其中桥梁中孔跨度最大,长达8米
②唐代建筑基址
早期建筑不用台基,简陋,或为普通民居兼手工作坊;中期向北扩建了台基,增建了后廊建筑;晚期又在中期的基础上重建,扩大台基,增建前廊,增辟西门,晚期重建的建筑遗址内还出土了波斯孔雀蓝釉陶器、玻璃器皿等碎片
③瓷器
多为越窑、长沙窑、巩县窑等产品,其中以湖南长沙青瓷为最多,长沙窑产品多为实用器皿,是外贸瓷器的大宗
④船
发现长途运输船和短途运输船
(4)城市发展模式与经济
①城市发展模式
扬州城的发展是先有子城,后筑罗城,且相隔时间很长
②扬州城的经济地位
a. 隋唐时期
自隋炀帝经营江都以来,、经济地位日渐突出,尤其是大运河开通后,扬州是连接江南运河、长江入海口的重要枢纽,隋朝时,扬州即有商业性街市
b. 唐朝时期
扬州成为中国东南地区商品集散地,当时国际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外国使者、商人、僧侣由扬州转赴两京,扬州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埠之一
(5)城市规划模式
①隋唐扬州城在形制上受到长安、洛阳等城市的一定影响,街道布局较规整
②城内水系发达,船多桥多
③扬州城打破了长安城、洛阳城封闭的里坊体系,临街沿河岸设店,集中贯穿坊区,水陆交通相连,这种崭新的模式,,缺少商业性质的状况,直接、深远地影响了后来城市的发展
北京式古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
北京式古堂教育·文博考研考证网
文博考研路上,有我一路相随!
更多2018文博考研初试和2018年文博复试资料:
关注微信公众号:wbkykzw QQ:1508389382
文博考研考证网客服 微信号:wbkykzkf
新浪微博:文物博物馆硕士考研培训
文博考研专业课辅导:
腾讯课堂网络视频直播课程/面授课程/录音视频课程
(已录制好)
2018文博考研专业课笔记、真题
淘宝网首页 搜店铺 文博考研考证网
咨询电话:
400-080-1992 136-7104-9486
通讯地址:
北京市大兴区天华大街9号珺悦国际大厦5号楼804室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