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尕拉村的老百姓今年收入增加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新闻资讯

NEWS

“今年比往年要好得多,洋芋收到家里后,抖掉粘连在皮子上的土泥巴,大部分就卖出去了,第一书记的工作效率高。”小记在仲达乡尕拉村采访时,村支书多杰这样说。

玉树州委办公室联点仲达乡尕拉村脱贫帮扶,第一书记昂江在乡镇工作过很长时间,有基层经验。他深知要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给钱给项目,不如有个好支部。”

建好村党支部,要用制度管人。昂江带领着村党员们,对照村支部建设的标准,一项一项地梳理,厘出了30多项应该建齐、建规范的制度。然后把这30多项应该建的制度与村里现有的制度对号,对已经建起来了的进行修改完善,对缺失的制度起草出台,一项一项地在村支部会议、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大会上公开征求意见。

建章立制需要购置笔墨纸张,村里的经费不足,昂江向州委办公室领导汇报,得到了全力支持和配合,投入3万元资金,让这些制度归了档、上了墙。制度出来了、通过了,就要转变成大家自觉遵守的规范,把制度的作用体现在官人办事方面。

“尕玛主任专门来村里检查过党支部的制度建设,严格要求村里的党员干部模范遵守这些制度,村干部们的行为时时刻刻都在制度的轨道上走。”尕拉村村长昂文求加告诉记者。

尕拉村有一片30亩的闲置土地,上面铺了一层砂石水泥。昂江调查了解到,这片土地原来是村里的耕地。去年夏天,昂江与村里的干部们一起动手,选准了一小块揭掉上面的水泥层,拣净砂石,施上羊粪,种了一小块油菜籽,成功了。昂江与村干部们商量把这片土地整治好,来年试种黑青稞。昂江向州委办公室主任尕玛才仁汇报了这个想法,尕玛才仁当即答应全力支持,协调资金购买了11200元的籽种。新开垦的“黑青稞试验田”长势不错,亩产在400斤以上,30亩试验田共收获了12000斤,折合现金6万元。

黑青稞在市场上销量大,以黑青稞为主要原料制作的啤酒、黑青稞面等,供不应求,村民们谋划着更广阔的黑青稞市场前景:“我们商量好了,今年收成的黑青稞全部当种子,明年要扩大种植面积。”

尕拉村地处通天河岸边,较高原其它牧区气候温润,农作物种植基础条件相对较好,尤其适宜藏区马铃薯生长。这几年马铃薯品种不断改良进步,产量年年提高。村民们把种植和销售马铃薯作为脱贫增收的主打产业。2017年,又是一个马铃薯丰收年。可是收获的马铃薯缺乏市场销路,村民们眼巴巴地盯着村干部,希望干部们找到买家把马铃薯换成钱,担子和责任落在了昂江的肩上。昂江专门抽了一周的时间,走走问问,看看哪里需要马铃薯,销路真让他打开了。

“寄宿制学校办学,学生的伙食是大问题,需要大量的蔬菜瓜果。尕拉村的洋芋没有施过化学肥料,是理想的安全的学生食材。”昂江联系了巴塘、隆宝、上下拉秀、小苏莽等乡镇和学校,联系了州直、玉树市机关单位,在短短的5天里销出了10万斤洋芋,种植户们平均每户销出了2400元的马铃薯,“期货洋芋”变成了钞票。

昂江掰着指头给村民们算账:州委办公室协调给村里投资新建的奶牛养殖基地基础设施已经弄好了,奶牛马上就要进场了,每天会有钱;洋芋再卖掉一部分还有千把块的收入;商铺分红每户拿了660多元;108名草山管护员、护林员人均月工资1800元;虫草收入、牛羊销售收入……尕拉村的老百姓今年收入增加了。

村民们看着干部们在村道巷子里忙活,好处便宜一点儿都不占,尽为老百姓办好事,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过去的干部见了老百姓捣指头(指着老百姓的鼻子骂人),干部和群众好像是冤家对头。现在的干部又是蹲地头(指驻村工作),又是和老百姓掰指头(指帮群众算经济账),一张桌子上头对头(指干部和群众坐在一起商量事情)”。

三江源报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资讯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