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前方记者张洽棠报道
提起竹子,大家脑海中浮现的是竹海、竹炭、竹椅等,而作为林业的“新秀”产品,竹缠绕复合材料可以做成管道、车厢,甚至房屋!
这不,期间,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围绕竹缠绕复合材料,以及整个林业在打赢“三大攻坚战”、林业发展定位等话题,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北京会议中心独家专访了刘东生。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洽棠 摄
竹缠绕复合材料:新兴产业亟待多方支持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您这次有一份提案是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化,请您简要介绍下这种新兴材料?
刘东生:竹缠绕复合材料是一种将竹子剖成篾,采用缠绕的工艺加工成型的生物基复合材料,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竹子轴向拉伸强度高的天然属性,将竹材的轴向拉伸强度应用至最大化,并在产品结构中形成无应力缺陷分布,从而使产品达到承压等工程技术要求和满足成本最小化的经济要求,可广泛应用于城建、市政、交通、水利等领域,能大量替代金属、塑料、水泥等传统材料,还可望应用于航空、国防产业等领域。
竹缠绕复合材料是“中国制造”行列里的明星产品,可加工成具有弧线形态特征的诸多产品。例如竹缠绕复合压力管,就是人类使用压力管道以来第一款可工业化的生物基材料的压力管道产品。目前钢管、水泥管、塑料管等所有压力管道都是舶来品,竹缠绕复合压力管则是中国原创的、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中国创造”产品。
中国经济导报:那么,这种新兴材料有何显着特点与优势?
刘东生:竹缠绕复合材料是节能减排的主力军,、兑现节能减排的国际承诺。钢材、塑料、水泥等传统建筑基本材料的原材料均为不可再生资源,且生产过程有耗能高、污染多、不可降解等特点。竹缠绕复合材料产品生产及应用各个环节“绿色”特性明显,按1000万吨竹缠绕复合管替代钢管计,可节约2000万吨标准煤,减排6400万吨CO?。如将每年1.1亿吨可利用竹资源利用起来做成竹缠绕制品,替代钢材、水泥、塑料制品,将可节约1.4亿吨标准煤,减排3.5亿吨CO?。
截至2016年,我国现有竹林面积9015万亩,大径竹产量23.5亿根,如将70%未利用的竹资源发展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可带动550万农户,每户年均增收11000元。目前,竹缠绕复合管已在新疆、黑龙江、浙江、湖北、山东等地进行了初步应用及市场推广。竹缠绕复合管每个标准化生产模块年产能2万吨、年销售额2.5亿元,如5年内在全国布局500单元,将形成年产1000万吨竹缠绕制品的产能、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2500亿元的新兴产业。这对于盘活可再生且速生的中国竹林资源、解决“三农”问题和精准扶贫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竹缠绕复合管廊、竹缠绕复合材料高铁车厢、竹缠绕复合材料房屋正陆续投入生产和推广。竹缠绕复合房屋除抗震保温等优点外,和传统建筑相比,平均成本下降20%以上,工期可缩短到1天,还可大幅度减少钢材、水泥和砖块的使用量。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我观察到您的提案送交部门涉及国家发展改革委、,那么,作为新兴产业,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还面临哪些困难,需要哪些支持?
刘东生:由于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亟需国家层面的重视和政策扶持,一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发布关于竹缠绕复合材料及产业化发展指导意见或发展规划,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将其列入了《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中,后续还需要一些政策跟进,比如以后在制定与产品有关的行业规划或者专项规划当中,充分到考虑复合材料的优势,可以适当纳入其中。
二是由财政部出台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制造设备及产品市场应用的补贴政策,产业化的金融扶持政策、原料林基地建设资金补贴政策,以及在新产品面世几年内,提供税费优惠、专项基金支持等。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项目纳入“”推广项目库。目前,国内竹缠绕复合材料相对做得好一些的企业已经开始“走出去”了,将这个中国原创、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带到了沿线国家,这对于推动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特别是“”倡议的有效实施,意义深远。
东盟国家竹林资源丰富,适合技术应用,而欧洲国家虽然缺少竹林,但对于相关产品兴趣很大。在《中国-中东欧国家林业合作协调机制行动计划》的“16+1”林业协调机制下,国家林业局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建立联系纽带。
打赢三大攻坚战:林业当仁不让
中国经济导报:,包括竹缠绕复合材料在内的林业产业将怎样助力打赢“三大攻坚战”?
刘东生:从林业产业角度来讲,与“三大攻坚战”都有或多或少的一些联系,特别是与脱贫攻坚和污染治理有直接的关系。
在脱贫攻坚的战线上,林业近年来所扮演的角色非常突出,非常明显,这一点不光是林业人士这么看,而且扶贫主管部门、农业主管部门也都有相似的观点。林业脱贫攻坚,主体上有这么几种方式。
第一是生态护林员,这直接体现在的报告中,到目前为止,生态护林员已经带动了130万人口脱贫,这个作用非常大。
第二是从大力发展富民产业,中国的山区占了70%的国土面积,而绝大部分山区与林区都是交叉重叠的,据统计,在山区林区,林业在农民收入占比平均为20%左右。在南方的一些集体林区,林业占农民的收入约1/3,甚至有的高达2/3。拉动农民增收方面,主要体现在以竹笋为代表的传统产品、合法范围内的木材采伐加工,以及乡村森林旅游等。
战略要求我们在乡村建设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的生态宜居,和“三大攻坚战”中的污染防治联系紧密,其重点在于乡村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治理。美丽乡村的建设,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林业还是担当主力军的角色。无论是乡村文明、文化建设,还是生态文化、森林文化等,与林业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
中国经济导报:林业是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一定程度上主导着我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关于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您还有哪些话要讲?
刘东生:这是个开放式问题。在推动整个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过程当中,过去、现在和将来可能有一些共同的认识、共同的规律,以及共同的举措。过去我们做得好的,还需要进一步坚持;同时,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问题,我们需要创新,做一些探索和研究。
第一,整个林业的建设和发展围绕国家大局。,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关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和国家外交大局。这一段话涉及到生态经济外交等方方面面,如果再细化一下,还有粮油安全,像木本粮食,尤其是木本油料,在未来中国人民生活的油料供应当中,一定会占越来越大的比例。能源安全中的生物质能源,现在方兴未艾、潜力巨大。原材料安全,这是不常讲的内容,事实上也存在,传统的几大原材料,像钢材、水泥、玻璃等,是高耗能高碳的产业,如果说木材供给能跟得上的话,将来木材在可替代的领域替代这些原材料,显然对于环境安全肯定会发挥很大的作用,等等。
另外,围绕国家几大战略,例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流域的保护开发,还有“”,包括其他区域的发展战略,林业都能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比如说“”,2017年9月,,中国与“”沿线国家签署了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备忘录,既是具体合作的起点,也为合作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不仅中国的经验走出去,国外好做法也可以引进来。
第二,分级负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发展机制,在未来还是应该很好的坚持和发扬光大。
正因为林业是公益事业,其正的经济外部性非常显着,那么在林业生态的健康发展过程当中,政府始终要扮演一个主导的角色。分级负责,各级政府应该担起责任来,林业生态林业事业的发展,。
当然,社会资本、民营企业参与也同样必不可少,有些问题完全靠政府是解决不了的,而且在发展林业产业的过程当中,也会为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广大的社会资本,带来一些利润。从现在看,这种趋势已经形成。现在大量的社会资本,关注林业当中的很多产业领域,比如说森林资源本身、经济林发展、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等,而且与前几年相比,社会资本进入的速度在加快,数额在增加,更多的人还处在这个圈外观望,但是关注度比过去日益强大。
第三,林业要创新发展。现在林业科学技术总体滞后,使得很多领域都跟不上,包括新产品研发和应用,新装备领域科技研发,不用和其他行业比较,相比农业都落后了不少。这需要科技创新,同时也需要在体制和机制上的一些创新。
体制机制创新喊了很多年,有些工作也在这些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比如说林业的标准化建设问题,尽管总体滞后,但是这些年也推动了一些集体林业的规模经济发展,整体看来,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在陆续探索与建立,在向前推进。
来源:中国发展网
更多详细报道请关注复材网www.cnf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