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太康最美乡村】高贤乡高南行政村(周村、江岗),村名由来、姓氏族谱、民间传说……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提示点击上方"太康乐讯"即可关注我哦~~

下方有“大美高贤”微信群哦,欢迎高贤的乡亲们入群闲聊,杜绝广告… …

高南行政村位于高贤集南部, 326省道南北贯通全境,村南幸福渠自西而东,村东大堰沟(黄河古道)由北向南流过,东邻洼刘行政村,西接南村岗行政村,南面与张寨行政村毗邻,北与高东、高西两个行政村接壤。高贤乡人民政府及派出所、司法所、卫生院、中心校、高贤一中、南街小学、农村信用社、农电站、工商所、地税所、畜牧站等乡直机关所在地均在辖区内。下辖周村、江岗两个自然村,耕地面积2006亩,总人口563户2511人。是个典型的农村集市村,每逢农历初二、五、八、十有集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地处睢、杞、太结合部,属水东地区,故村中一些人参加了革命武装30团,;村内居住有周氏、袁氏、张氏、刘氏、王氏、马氏、、宋氏、冯氏、郭氏共10姓村民,其中周氏、。

周 村

周村位于高南行政村南部、西部,幸福渠北侧,326省道南北纵穿全境,东邻江岗,西邻南村岗,南邻张寨,北邻徐村。耕地面积959亩, 现有人口271户,1182人。居住有周氏、袁氏、张氏、刘氏、王氏、马氏6姓村民,其中周氏为大姓。

村名由来】 以姓氏而得名。该村人口绝大部分姓周,故村名为周村。周村原来叫袁庄,袁氏家族先在这里居住。明朝洪武年间,高贤乡周村周氏家族的始祖与朱口镇周寨周氏家族的始祖同时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往太康县,前者迁至太康县城西北五里许(今城郊乡霸王台村)落户定居。16世纪前期(1539年左右)周氏有兄弟二人从霸王台迁往高柴集赵胡同(又称塔弯,高贤乡寿圣寺塔附近)做酒店、面坊生意。当时高柴集位于太康县城至开封的官道上,又有寿圣寺塔,商贾云集,商业非常发达。又经历一世的时间(1559年左右),周氏先祖在高柴集生意越做越兴隆,积聚的财富越来越多,开始在高柴集南头袁庄附近置地建房。高柴集当时有“江家的坑,胡家的场,周家的大客房,徐家的银子用斗量,侯家的丫鬟排成行”之说,可见周家当时是多么发达了。又经过200多年的繁衍生息,周氏人口、户数越来越多,人口远远超过了袁氏,田产也越来越多,村庄面积也变得越来越大,所以袁庄村名也就自然改称为周村。

姓氏族谱

周村居住有周氏、袁氏、张氏、刘氏、王氏、马氏6姓村民。 周氏,现有234户,1012人,《太康县周氏族谱》中有记载。明朝洪武年间,高贤乡周村周氏家族的始祖与朱口镇周寨周氏家族的始祖同时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往太康县,前者迁至太康县城西北五里许(今城郊乡霸王台村)落户定居。16世纪前期(1539年左右)周氏有兄弟二人从霸王台迁往高柴集赵胡同(又称塔弯,高贤乡寿圣寺塔附近)做酒店、面坊生意。又经历一世的时间(1559年左右),定居高柴集南头,与袁庄毗邻,即现在的周村。

袁氏,现有12户,60人,明朝洪武年间迁来,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现在袁氏居住的地方还有人叫小袁庄。

张氏,现有12户,60人,先祖明初洪武年间从山西省洪洞县东迁至河南省密县张老柴,弟兄五人分五支,其中老三于清朝咸丰年间东徙至高贤集,以开银匠铺、打车铺为生,后来置田买地,在高贤集落户。

王氏,现有3户,17人,1940年王氏家族的先祖王军、王老二弟兄二人携家带口从黄河沿岸开封县南北堤村迁居周村。

刘氏,现有5户,21人,其先祖于明初万历年间从山西省洪洞县迁移至高贤集做生意定居。

马氏,现有5户,12人。1912年,马氏家族的先祖马传生到高贤集做生意,娶周氏女为妻,在周村定居。马传生以打铁为生,技艺高超,善打“太平车”。

朱口镇周氏祠堂《念恩堂》

周氏族徽(图腾)

《周氏念恩堂碑记》 古者,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居室为后,良以宗尊者,庙貌也。先祖形貌之所在子孙昭穆之所序,追远大义孝之本也。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太康周氏自开基始祖以来,耕读传家,世代罔替,而宗祠阙如。周氏二十四世孙源章公、二十五世孙培聚公皆大贤,泽被乡里,生前屡议兴建,困于诸因未果尔。2013年春,二十五世孙培育率子侄东、勇、永团合家议定愿成就此举以遂先人遗愿。于源章公一脉祖茔西由二十六世孙东出资置地兴建。推定来志、来乾、培霞、来辉经理,源景、培锋、来生、来顺、来恩襄办。计正殿5间,东西厢房各2殿,门楼3间,均雕梁画栋,斗拱飞檐。所有地址八亩九分,祠堂占地三亩二分,公共用地二亩六分,源章公一脉祖茔占地三亩一分,以上均为私产,今将祠堂公墓供于全族,一应后人皆不可侵占。整体建筑历时两年余,斥资三百余万元。瞻全貌之瑰奇,叹匠心之独运,昭穆森森,凝聚所世,蔚为壮观。前庭四殿供菩萨以佑众生,后殿宗祠敬先祖以教后人。周氏念恩堂落成凝聚所有宗亲之心血,展示我宗亲孝悌之美德。冀盼后世裔孙铭记祖训,励志报国,回馈社会皆知念祖恩,是以碑记。

二十六世孙 东携男国璞、国祯谨记

2015年农历二月十七日立

周村周氏排行字次序(18世—42世): 朝、百、怀、日、新、明、杰(广)、凤、宪、原、学、尚、建、宏、业、治、勋、锦、堂、灿、春、旭、照、恒、昌

《张氏续谱辈次录》

我氏续谱主旨详,金水木火土为旁; 代代相生求吉利,人文并蔚日日强。 上推十七世曰柄,十八世炱十九增; 铭治松灿坤锦湘,林焕垣钦济树灯。 在银法楷三七世,三八曰灵三九城; 四十世上占铜字,同心同德事皆中。

史迹传说

周家的大客房

周家的大客房建于1708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位于高贤集南北大街路东,老乡政府对面,江坑上沿。它在当时轰动太康,远近闻名。大客房建筑风格独特新颖,前出后拱(一套三的垛子梁,雕有斗拱),九檩八椽,明三暗五,南北跨度11米,东西16米,气势恢宏,雕刻形象逼真,工艺精湛。在高贤乃至周边都是最气派的建筑。房内装饰、家具豪华气魄,周家在此大客房中招待宾客,可见周家在当时是多么的富贵。

江 岗

江岗位于高南行政村东部、北部,大埝沟西侧,东邻东徐庄,东南邻毡李,西边和南边与周村毗邻而居。现有耕地1047亩,有人口292户,1329人,下辖4个村民组,、宋氏、王氏、郭氏、冯氏5大姓氏,、宋氏为大姓。

村名由来】 宋氏是江岗的老户。据考,宋氏在我国南北朝时就在此地居住,三宋埠口东大埝沟相传在北宋时期是宋太祖赵匡胤的运粮河,运粮船舶往来穿梭,商贾云集,河运非常繁忙。宋氏居住的地方当时是运河的一个渡口,所以叫“宋埠口”。,,与宋氏毗邻而居。,墓南有集,因名集曰:高贤集。集东有岗,名小岗,其环岗至集,,,是块风水宝地。经过几百年的繁衍生息,,到明朝万历四十二年(1614),人口已远远超过宋氏人口,、宋氏都在岗上居住,故改村名“宋埠口”为“江岗”。

姓氏族谱

、宋氏、王氏、郭氏、冯氏5姓。

,242户,1073人,,,明朝万历四十二年(1614)村名“宋埠口”改为“江岗”,其先祖据考是江淹。

宋氏,22户,103人,宋氏在南北朝时就在此地居住,原名为“宋埠口”。

王氏,清朝乾隆年间(1756),王氏七世先祖王辅从河南省封丘县大王庄迁至江岗居住,传益、之、俊(清)、道(廷)、昌(学)、守(现)、庆(国)、洪(永、进)、远、春十世,人丁达16户,96人。

郭氏,清朝同治年间(1868),当时高贤江岗联保主任郭振元的奶奶带着两个儿子郭大红、郭二红逃荒到江岗,郭大红入赘江岗,生一子郭振元,传七世,人丁7户31人。

冯氏,太康县龙曲镇冯洼村冯氏的祖坟葬在江岗,江岗冯氏是给冯洼冯氏看守祖坟的,相传是明朝大太监冯保的后裔,现存陪、锦、海三世,人丁5户26人。

宋氏排行字辈(原定行辈次序三十二字自二十六世始): 孝友传家 诗书修身 士农为业 仁厚居心 谦和处世 敬谨率真 万年遵守 福禄恒钦

: 原有排行字:孝友传家法 礼义维国章 祖道超然远 增添排行字:继承先贤志 明德卫天良 俊杰光宗世 康乐兆吉祥

王氏排行字辈(一世至六世排行字无考,从七世辅字开始): 辅、益、之、俊(青)、道(廷)、昌(学)、守(现)、庆(国)、洪(永、进)、远、春、常、在、祥、贵、德、其、高、怀、超、继、先、宗、英、杰、仰、世、方

且尝谓大江畅流数千里者,赖于源;高山绵延于大地者,墓于派人繁衍之数虽广,皆于本始祖也。饮水当思源,问山当识脉,我们人岂能忘本而不去追溯其始祖也。,远古既考,近古有据,在南朝肖齐时,有江淹者,系河南考城人,后迁居杞县,在仕途中屡擢要职,在文学中一时名儒,。逊及后世,为时亦久,更无迹象可据,而欲详考,实弗易也。

据县志载,太康北四十里有高夫子墓,墓南有集,因名集曰“高贤集”,集东有岗,名曰小岗,其环岗至集,。其据守此土,綦远不暇悉数,据本县志有洪武末年,奏十三岁庐墓孝子江泰者,圣旨旌之逆而数焉,盖我九世祖也。自此祖之派分有八世玄孙,名梅号双岗者,同宗孺人于先后不同时日均化鹤西游,立志以志不朽焉。彼时正值明万历四十二年(1628)之时也。按以上推论,从各角落搜集资料,以曲折迂回法则,结合中国历史大系表推算,我远祖当在北宋仁宗三十三年(1628)迁至此地。一世数当是二十三年,从我远祖迁来,至1986年止,当是三十四世余九年,我认为应以孝字为三十四世作准,前后世数次第应取诸顺逆之法数焉。,辈次异常紊乱,一旦相遇,长幼尊称之序,几无所称谓,如不及时纠正,则将来之混局而不堪设想矣。故江岗村,孝贤等人,目者斯况,深为惶恐不安,即集族人反复商讨,又经新户营村几位同族,数次建议督促,乃毅然奋起,一切困难阻击,皆置之度外而不顾,抱定移山不拔之志,不完成续谱之壮举,而绝不辍焉。 而更俾人兴奋者,经联络后三十有余之村庄近五千人之族众无不异口同声,共同赞助,遴选代表,届期会齐,拟出精确详明之步骤。靡此,安能获得今日续谱望外之硕果也者。 江云昆拜撰

注释: 綦(qi):极,很。暇(xia):没有事的时候;空闲。 俾(bi):使(达到某种效果)。 脉(mai):向血管那样分布的东西。 旌(jing):古代的一种旗子;旌表:封建统治者用立牌坊或挂匾额等方式表扬遵守封建礼教的人。 (注:该谱为1986年夏历岁次丙寅元月十六日所续。)

史迹传说

一、江家的坑

江姓在北宋仁宗三十三年(1054)从杞县江陵岗迁到高贤集宋埠口(就是现在江岗前门宋氏居住的那块地方)。

,家境贫寒,靠挖土打土坯维持生计;后来就打砖坯,烧窑卖砖。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开挖,就成了大坑。原来的江坑远比今天看到的大得多,有几百亩那么大的面积呢! 

二、高贤东王爷庙的兴衰

昔日的豫东十年九旱,旱灾成为这一地区的最大困扰。据史料记载,清顺治九年(1652),豫东大旱无雨,庄稼被旱死。官家及百姓都祈福过上好日子,就不惜重金,唱大戏,把龙王请来,大兴土木建造这座东海龙王爷庙,为这方人民造福。

高贤东王爷庙始建于清康熙初年的1662年。由于当时设计规模宏大,资金跟不上,历时十二年,于康熙十四年才完工,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东王爷庙座落在宋埠口东北、高贤集正东的九龙口上(当时四边的村庄有九条路汇集于此,就如同九条龙在此汇集,因此被称为九龙口),占地面积30多亩。它是一座宫殿式的古建筑,是水井、照壁、山门、石碑坊、大殿、飧殿、后楼由西向东依次建在中轴线上的三进院落,前、中、后院,南北廊房、楼廊殿阁几十间。殿宇巍峨、飞檐翘角,工艺精湛。屋顶错落幽深、层层叠叠,琉璃瓦绿黄相间、富丽堂皇。殿内装饰风格独特:九条神龙,龙王威严霸气,气势恢宏;其它各龙雕梁画柱,各富神态,有的扭动腰肢,喷云吐雾;有的穿云破雾,上下翻飞,有的施云布雨,十分繁忙,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十里八乡的善男信女,四面八方涌来上香祈福,跪拜求雨。据说龙王爷非常灵验,有求必应。当时东王爷庙香雾缭绕,人流如潮,香火鼎盛。

历尽三百年风风雨雨、沧桑巨变的古庙宇,如寿尽耄耋的老人,静静地陪伴着高贤,向人们讲述着昔日高贤江岗的荣辱史,成为后人了解高贤的历史见证。

据说在1936年前后,一位横行乡里的人物——保渡的程俊袍,趁着战乱,仗其财大气粗,强奸民意,联络一帮乌合之众,硬是一举扒掉这座古庙宇。木料砖瓦被拉到保渡建了祠堂。

当时高贤江岗的江云霞也是个人物,终因他的势力相比悬殊,无法阻止,也只有无可奈何。之后空余的30亩地,由江云霞管理耕种。(江孝贞整理)

讲述人:周纪念、江铁舟、江学敬、周胜旗、宋家勋、江孝贞、江学廷、周景林、张永胜、江涛、江学昌、周现宇、王庆忠等人;

撰稿人:周化宇

导读

此稿为首稿,公示版,如有不正确或是漏写之人或事或姓,请留言更正,编辑后期更正,提交于乡村文化研究办公室,更正后重新发布公示,如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太康网(tkw.cc)、太康乐讯、大美乡镇系列编辑部

欢迎加入“大美高贤”微信群,共话乡音乡情

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大美高贤”,下面导航有入群方式,欢迎点击查看……“大美高贤”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太康网(tkw.cc)”“太康乐讯”

本期监制/小崔       编辑、排版/小乐(微信:tkw0001)

商务合作手机or微信:13103948778 电话:0394-7892888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太康乐讯

了解太康乡镇、村庄来历,请关注“太康乐讯”,回复乡镇、村庄名字,即可查看

点击左下角"阅读全文"进入太康网太康论坛,共话大美太康!


举报 | 1楼 回复